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开放潮头千帆竞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3日08:02 大众网-大众日报

  这是一片处于我省对外开放最前沿的热土,这里每一天的变化都让人惊喜,每一处的发展都令人鼓舞。

  这里是青岛市城阳区,我省外贸出口第一强。

  城阳的发展,始于开放,得益于开放。建区11年来,通过扩大对外开放,融入世界

经济大潮,城阳营造了全方位、立体化的投资发展环境,外资企业、民营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全面发展,成为推动城阳经济强势增长的三大引擎。

  开放是城阳的标志

  开放是“城阳精神”的第一特征。从党政领导、企业家到普通百姓,开放已成为思维习惯,发展策略、举止言谈、城市建设中无不带有深刻的开放痕迹。

  在城阳,走不远,就能见到一家外资企业;街道两边的路标和商店招牌上,几乎都有韩语、汉语两种文字;学校设有韩语班,医院有外商绿色通道;在城阳,据说仅韩国料理店就多达500家以上。

  自从山东第一家韩资企业1989年在这里落户,到今年上半年,城阳累计批准利用外资项目3131个,实际利用外资28.7亿美元。这里能成为吸引外商的“强磁场”,得益于开放环境的不断完善。城阳先后投入100多亿元,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招商引资载体;强化政府服务意识,全力推进政府提速,营造“亲商、爱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

  在美资企业青岛三硕钢塑制品有限公司,记者见到了一身休闲装的总经理朱希龙。他说,三硕在城阳投资,不单是因为这里交通方便,基础设施齐全,更重要的是这里的政府意识超前,服务到位。政府服务好,企业经营起来就显得比较自如,总经理只管工厂大门内的,大门外的事务不用操半点心。11年来,公司规模扩大了30多倍,设了三家分厂。

  正是靠着不断扩大开放,创造优良的投资环境,城阳上千家外商投资企业,没有一家撤资,相反,所有企业都在增资扩产。当初在这儿投资50万美元的我省第一家韩企青岛托普顿公司,前后增资6次。

  开放造就民企大气魄

  蜂拥而至的外资企业,会不会挤压本地企业的发展空间?这是一个令许多专家担心的问题。

  但在城阳,一浪高一浪的外企进驻浪潮中,本地企业的扩张势头之猛,发展气魄之大,令许多外企望尘莫及。

  城阳民企气魄大,首先是规模大:全区规模以上民营企业212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就有23家,有5家进入全省民企百强,18家位列青岛百强。其次贡献大:民营经济创造的产值、贡献的税收和吸纳的社会劳动力就业,分别占全区的70%、75%和76%。

  城阳民企的大气魄,与城阳以开放促发展的大政策密不可分。通过与国内外大企业的合资合作、嫁接改造,城阳目前已有460多家民企成功融入国际产业分工体系,借助外力做强做大,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国内市场,打入国外市场。广源发集团与世界500强法国埃尔夫公司合资成立沥青企业,去年销售收入超过60亿元。青变集团通过与日本神户电机合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民企发展最担心的是缺资金,但在城阳这不是问题。2003年5月,城阳成为鲁豫两省首个一级金融安全区,构筑起政府、企业、金融三位一体的金融安全体系,为民企打造了难得的发展平台。在今年3月份举办的银企见面会上,13家金融部门与民营企业签订的贷款意向达22亿元。

  在城阳开放的大环境里成长起来的民企,习惯于着眼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实施的是国际标准。10年前,国内特种车市场还是个冷门,但以农机修理、机械加工起家的青特集团,看到国外的特种车市场广阔,马上倾力投身于特种车的研发制造,短短几年企业由千万元的小厂发展为年销售收入16亿元的大企业,公司通过世界汽车行业的最高认证——TS16949:2002认证,为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拿到了通行证。

  创新每一天,领先每一步

  城阳外向型经济最初以出口加工贸易为主。“两头在外”的模式虽然带来了外贸的快速增长,但要使区域经济真正具有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非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可,非创新发展模式不可。

  在城阳,不管是政府还是企业,最不心疼的投入就是科技投入。区政府拿出200万元设立高新技术发展专项经费,科技三项经费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达3%,是全省平均水平的三倍。企业更是对科技创新情有独钟。美高集团董事长李永兆告诉记者,公司在成立之初就确立了走依靠专利产品、高新技术产品闯市场的国际化之路,坚持“创新每一天,领先每一步”,9年来研发了40多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硅胶深加工产品,其中有13项新产品获得了国家专利,2项填补了国际空白,产品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达40%。

  城阳民企对科技人才的渴求尤为迫切,先后引进高层次人才2100多名。青变集团创造条件吸引行业高精尖人才,去年成立了我省第一家获批的民营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截至2004年底,城阳区高新技术企业达80家,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率75%,实现年产值120亿元以上,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比重达43.6%,绝对值和增幅均列青岛各市区第一位。

  城阳创新发展模式,规划了出口加工区、城市中心区、空港产业区和环海新材料工业区“四大板块”。几年前新材料产业在城阳还处于起步阶段,而目前,建成仅3年的青岛新材料重点实验室已完成科技成果转化近20项,创造产值近3亿元。2004年3月,我国惟一一家先进陶瓷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落户城阳区,使城阳作为青岛新材料产业基地的中心拉动作用日益显现。

  已通过封关验收的国家级出口加工区,是城阳扩大开放的精彩之笔。管委会副主任孙梦元介绍说,目前园区有15家企业入驻,投资总额2.5亿美元。项目全部达产后,将带动周围37平方公里的配套产业区、29平方公里的高档生活服务区和220平方公里的产业集聚带,成为环胶州湾产业带、山东半岛都市群乃至未来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加工制造业基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