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大“百年法政”见证中国转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3日08:29 南方日报

  广州光孝寺曾是广东法政学堂的最初所在,市区法政路也因后者得名 一所学校开门办学八十年,一门学科却已走过风雨百年——

  中大“百年法政”见证中国转型

  本报记者 梅志清 通讯员 李汉荣

  一所学校开门办学八十年,一门学科却已走过风雨百年。虽地处南方,偏安一隅,但它却见证了中国近代的启蒙,现代的转型。这门学科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在20世纪20年代晚清变局的时势中初露锋芒,但在50年代又因全国高校院系的大调整而风吹雨散,80年代它和这个国家一样终于顽强地迎来发展的春天,90年代后以不可阻挡之势迅速步入快车道,现在,一晃已是新的世纪。

  纪念“百年法政”,希望不忘历史一页

  今天,是中大法政学科百年纪念。这所华南最高学府将为此隆重纪念,虽然极具学术的专业性,但仍引起社会很多人的关注。今天我们慢慢走进这百年历程,细细梳理历史的枝蔓,也许你会发现,这种纪念早已超出一门学科的范畴。

  如今中大的法政学科,由两个独立的学院相融而成,一是法学院,一是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两位掌门人——法学院院长刘恒教授、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院长任剑涛教授皆为四十出头的学科带头人、著名学者。一样的现代视野、一样的敏锐睿智,一样的意气风发,百年法政第三代传人的精神风貌似乎与这门学科正步入高峰状态的现状有某种扣应。

  时光倒流一百年,在浓荫如盖的广州中山路上的光孝寺,当年出入广东法政学堂的时代精英们,又是何等的模样?

  据刘恒教授说,1905年广东开办法政学堂,继北京的京师大学堂开启中国高等教育先河后,作为中国高校第一批法政学科在南方广州落地生根。当时学堂开设法门和政治门,1924年并入广东大学即后来的中山大学。广东法政学堂是清末新政的产物,当时的广州商品经济萌动,对外交往频繁,而只要打开国门,人们就会意识到法律、政治制度等的重要性,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大法政百年是广东当年作为全国经济中心的一个见证,如同百年后的今天。但遗憾的是广东人往往只会生孩子不会取名字,我们对历史的挖掘很欠缺,中大隆重的纪念,是希望大家不要忘记历史曾留下的那一页。

  “百年法政”二度波折,见证中国转型

  百年前的光孝寺曾是广东法政学堂的最初所在,广州的法政路也因法政这门学科而得名,但今天还有多少人了解这段历史?

  为了梳理清楚中大法政百年的历史,任剑涛教授做了一番深入的研究。他认为百年法政学科见证中国转型有两个重要的关节点,一是晚清变局,二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社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晚清的那场政治变革,在西学东渐中最终将西方的政治法律理论引进中国,推动学术思想走向现代,也推动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而民国建立后,在乱世中如何设计国家、追求现代目标是件非常复杂的事情,然后就是这种复杂性不但没让法政学科在质疑声中夭折,反而更获得前行的推动力,通过法政学科将现代政治法律制度移植进中国,法政学科自身也迎来了发展的第一个高潮。

  如果时光再倒流50多年,在那场全国高校院系大调整中,国立中山大学四分五裂,对于这门风华正茂的法政学科来说,则是毁灭性的灾难。

  1953年全国高校院系大调整学苏联模式,由于对西方政治法律制度的极端不信任,全国所有高校法政学科全部取消,代之一门“封资修批判”。任剑涛教授今天讲起那段历史仍心绪难平。时光一跃又是近30年,20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睁眼看世界,要解放思想,但思想资源从何而来?中国要建设四个现代化是否就包含着政治法律制度的现代化?当时,“中国MPA之父”、中大的夏书章教授协同一批有影响力的法政专家上书中央,要求恢复系科建构。在这种背景下,1980年,中国高校一批社会学科开始复办,中大以法学院的恢复为标志,成为全国高校最早感应中国制度转轨而建立起来的学术机构。而中大的行政学则几乎再过了十年才得以恢复,其中的艰难曲折也象征着中国现代社会政治转轨的艰难性。从此,中大法政学科引进先进学理,密切关注现实,呼应社会需求,建设学科,研究学理,培养人才,迎来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期,引来全国同行瞩目。

  “百年法政”背后,三代中大人呕心沥血

  百年法政的背后,三代中大人为之付出努力,甚至一生的代价。每每想起这门学科,中大人总会想起夏书章、端木正这两位出生于学科初露锋芒时期的八旬老人、学术泰斗。如今仍在康乐园里健步如飞的夏老有着一双智慧的眼睛,满头的银发,他40年代求学哈佛,攻读MPA,观察学习西方现代政治制度,回国后历经50年代到70年代末的曲折艰难,改革开放后再度风起云涌,成为中国MPA之父。他在中国复杂的现代转型中始终与法政学科紧密联系在一起,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血脉相联,个中体味超过一般学者感受。而端木正先生也是中大法政百年的一个亲历者,今年已86岁高龄的他成为法律介入社会、服务社会的代表人物。他曾是复办后的中大法律学系首任系主任,卸任后从校园走向社会,出任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后来又出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参加港澳基本法的起草,他的法律生涯和法律实践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令人景仰。

  年轻的张紧跟博士从尘封的记忆中跨越一个世纪,经过近一年的闭门练功,将散落在档案馆中的资料初步收集起来,第一次比较完整地叙述了这门学科百年历程。他认为,中大法政百年呈现的是一种纪念,留下的却是永远的思考,那就是历经百年的优秀学术传统如何传承光大?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社会关怀和历史责任又将在新时期如何再放异彩?惟如此,才能告慰学术前辈,砥砺我辈学人,激励后来者。

  图:

  广州光孝寺,竟是百年法政学科的发祥地。 符超军 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