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书影互动——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3日12:42 大华网

  □林伟光

  当《林海雪原》、《红旗谱》、《烈火金刚》、《小兵张嘎》等红色经典被搬上荧屏时,它们的原著———小说版的红色经典也以“影视同期声”之名义在书市走俏起来———影视再度显示了它不可抗拒的魅力。

  影视令王朔牛气十足

  从前籍籍无名的文学青年王朔,如今已是“天下谁人不识君”了。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当年的电视剧《渴望》与《编辑部的故事》捧红了他。他创作的小说大多改编成电视剧、电影,这使他牛气得很,几乎连鲁迅都不放在眼皮底下。

  现在的王朔早非当日的吴下阿蒙,口气很大。他对找他约稿的报社编辑说:“你们报社能给我多少钱,我写一个字5元钱,2000字就是一万元。”

  与王朔同样牛气的大多是那些影视捧红了的作家,如苏童、北村、莫言、刘震云等。说来有点令人悲哀,人们都是因为电影《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周渔的火车》、《手机》这才知道了这些作家,进进而拜读了他们的小说———不管他们内心愿意不愿意,是影视把这些作家捧红了的事实是难以否认的。

  如果说莫言们最初的“触电”是被动的,那么后来的一些作家的“触电”却是主动的选择,不少作家以与张艺谋、冯小刚这些影视大腕合作为荣,这其中有名的诱惑,也不乏利之诱惑。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一集电视剧的稿酬不过七八百元,如今一集几万元的稿酬已非新鲜的事了。而有的电视台、影视公司更以几十、近百万之重金招徕优秀剧本。这就难怪不少作家纷纷主动选择了“触电”。作家鬼子说:“一个只专心创作小说的作家,出一部长篇也不过一万元左右的稿费,能挣到五六万元的是很少的,能挣二三十万元的就更少了。然而,一年能挣二三十万、五六十万元的影视编剧则到处都有。”而刘震云对此更深有体会,其精心创作的多卷本长篇小说《故乡面和花朵》只印5万册,好像还销不完,但冯小刚根据他的小说《手机》执导的贺岁片,却使他的同名小说销行达20万册之多———“触电”之名利双收已不待言了。

  爱你难不爱你亦难

  然而,在挣了许多“孔方兄”的同时,几乎没有一个作家不对“触电”咬牙切齿的,真是一副爱你难不爱你亦难的模样。曾写过《康熙微服私访记》的邹静之说:“编剧是一个常被人暴啐的职业,是一个可以被人指手画脚的行当。有时有人要你做一把明式茶几,等你做好交活了,他又说要清代雕花活的那种,让人没办法。”从一个独立性很强的作家沦落到被人暴啐的角色,滋味自然不是那么好受的。但最令人悲哀的是,长期的编剧生涯会不断地消磨掉作家笔下的灵气,使其对文字的感觉粗糙起来,并最终断送了他的生花妙笔。

  因此,被影视捧红了的苏童后来总在有意无意地抵御着“触电”;叶兆言更是在一次迷途之后坚决地排斥与影视的结缘。这是一种物极之后的反动。

  其实,也大可不必如此视影视如洪水猛兽,影视以其主体感与大众化,在声光电等技术的配合下更容易俘虏人们的心,是小说所难以企及的优势,这是无可否认的,但小说也自有其波澜壮阔,跌宕曲折与细腻委婉,两者不是相斥的,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影视与小说完全可以互动,红色经典的影视带动红色经典小说的走俏正是例证。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影视与小说是截然不同的艺术,编剧与小说家也不完全相同。一个优秀的小说家为了钱而丢掉了自己的生花妙笔去充当一个没有创造性的平庸的编剧,其实是一种得不偿失的才华的浪费与挥霍。

  当然,我也断没有反对文学(小说)与影视结缘的意思,优秀的小说如《家》、《林家铺子》等上世纪六十年代改编成影视之后,都获得了不朽的艺术生命力,这正证明了影视与小说完美合作的可能性。它们完全可以相得益彰。只是不能光为钱所驱动,要当作艺术来严肃对待。这让我想起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央电影台改编古典名著《红楼梦》来,其时不但精心挑选演员,而且邀请一批历史学者、红学专家专门为演员们讲课———掌故作家、红学专家邓云乡先生的《红楼梦忆》对此有过详尽的回忆。因此,这部影视的《红楼梦》经历了二十年的岁月淘洗,依然为观众所喜爱。

  可惜,现在的情形令人沮丧“孔方兄”的魅力使人们都浮躁起来,谁有耐心去坐下来精心创作呢?当张艺谋想拍一部《武则天》时,就有5位当红作家乐于捧场,分头撰写了5部《武则天》。影后《武则天》好像没拍成,这5部粗制滥造的四不像的《武则天》竟都印出来丢人现眼,这就不能不令读者失望了。不是说《武则天》不能写,问题是这5部《武则天》究竟有多少文学上的价值。《十面埋伏》在中国爆炒得家喻户晓,立即一部《十面埋伏》的书就及时地应市了。看起来它连一部较好的剧本都很勉强,不过张艺谋据以拍电影的蓝本。它或者能火上一阵,但能火多久,就很难说了。

  (责任编辑:蔡英)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