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收获山里孩子的明天:青年教师耿建华情系山区教育的故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4日05:14 山西日报

  “人生的选择不可能没有思想斗争,我也曾犹豫过,但一经确定就不准备在自己的答卷上再去涂抹”

  1999年9月3日,对于24岁的耿建华来说,是个终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山西师大毕业后,已在晋中市榆次区聂村中学任教两年并成长为骨干教师的她,要和丈夫一起,前去边远贫困的榆次区乌金山镇赵家坡小学任教。她的丈夫是在晋中市教学改革时派往边远山区

的,而她则属于“主动请缨”。她想了三个说服父母、丈夫和自己的理由:一是山区学校正值缺人之际,自己可以带给孩子们更加正规、完善的教育;二是以本科毕业生的身份从事小学教育,可以更加充分展示自己教学的才能;三是与身体不太好的丈夫互相照顾,共同安心扎根山区。

  在这个远离热闹和喧哗的山村小学里,“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的夜景曾带给耿建华许多诗意,但生活上的各种困难却始终现实地摆在面前。山村缺水,水分好赖,好水饮用,赖水洗衣。如果好水不够用,只能喝赖水。山区冬天奇冷,北风呼号,虽然赵家坡有煤矿,用炭方便,土暖气不行可以再生一个炉子,但拿粉笔的手显然不太善于侍弄炉子,一屋子灰不说,时间一长还呛出了鼻炎。因为大雪封山,耿建华有三个春节是在学校度过的。小卖铺的熟肉,村长送给的几十个油糕,和丈夫在雪地里朗诵一段《沁园春·雪》,是他们过年的内容。还有孩子问题,先是没人照顾不敢生,后来有了孩子则托付给邻村一位保姆。由于没时间交流,孩子两岁了还不太会说话……

  艰难中不觉走过了6年,当年一起到山村工作的教友们,3年后多数回去了,但耿建华没有向组织提出回城的要求,一方面她不忍心丢下朝夕相处的孩子们,另一方面原因则来自对当年选择的执着。“我自己也是从山村走出来的,如果没有当年挖井的恩师,哪有今天吃水的自己?我愿把这份回报送到最需要的地方。”耿建华说:“我没有理由在自己的人生答卷上涂来抹去。”

  “乡亲们说了,教不好就把老师的铺盖卷扔到山沟里。既然后果这么严重,那我只有竭尽全力教好”

  6年来,村长刘八斤第一次开车接耿建华到赵家坡的情景,常常清晰地浮现在她的脑海里。村长一路说,原来赵家坡一直就没有稳定的老师任教,基本上来一个走一个,最长的能坚持半年,所以村里人对老师格外热情。不过,他们的期望和要求也很高,如果教不好,村民们生了气,会把老师的铺盖卷扔到山沟里。

  乡亲们的期望,对全校20个孩子的责任,都让耿建华心里有种沉甸甸的感觉。不过,更发愁的是孩子们已经形成的那种死板的学习方法。可以说是算盘珠,老师怎么拨就怎么动,这与现在提倡的自主、自觉、自动、自习的学习方式格格不入。为了尽快提高孩子们的学习成绩,耿建华先是使用笨办法,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地去抓,一种技能一种技能地去培养,课堂力求生动、有效,课后再根据掌握的情况个别辅导。另外还针对山区复式教学的特点,对如何管理学生,如何兼顾并教等很多操作性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尝试。结果,当年班上的考试成绩就排名全乡中上等,村民们高兴地直夸耿老师真有办法。

  2000年开始后,耿建华开始琢磨如何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学会学习,热爱学习。为此,她反复研究了教育改革家魏书生的六步课堂教学法,即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法,然后结合自己的创新,对孩子们采用了定向、自学、讨论、解惑、练习、教师小结的模式进行教学,很快培养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山区的孩子开始学会了质疑,并不止一次问倒了老师。在解惑时,有些学生还用到了在电视上、图书中学到的知识,使课堂内外联系起来。

  各种教学思想的结合,各种方法的应用,使赵家坡小学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得到了明显提高,原来沉闷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学习成绩一路攀升。耿建华自己也尝到了辛勤耕耘的果实。

  “工作虽然很平凡,但只要能收获山里孩子的明天和乡亲们的笑脸,作为一名教师也就有了人生的价值”

  耿建华的工作是辛苦的,生活是清苦的,而“乐”又何在呢?乐就在于看到学生成绩优秀,看到学生的真诚与善良。当看到一个毕业生在毕业考试中数学考了一百分时,她会觉得甜;当学生在中心学校甚至全乡考了第一名时,她会觉得甜;当学生考上县重点中学时,她更会觉得甜。

  还有乡亲们的笑脸。每次在路上碰到村民,无论老少,他们都会尊称耿建华一声老师。听到这句称呼,耿建华心里总是甜滋滋的。村民们尤其是学生的家长也明白山区的艰苦,每年收秋之后,总会送来一些红薯、豆角之类的东西,盛情最终让人无法推却。还有一次,耿建华去家访,路上碰到一个中年妇女说:“老师,我给你一些西红柿酱吧牎”说完转身走了。耿建华当时也没有多在意。谁知,回了学校之后,这位素不相识、也没有孩子在校读书的妇女,真的送来了西红柿酱,耿建华感动良久。

  一个人价值的体现就在于有播种有收获,有付出有回报。对耿建华来说,学生的品学兼优、身心两健就是最好的回报。她会觉得自己是被人需要的,是受人尊敬的一名教师。

  今年11月1日,在省委、省政府举行的大学生基层创业优秀代表报告会上,作为5名优秀代表之一,耿建华向省城高校学子们作了充满深情的报告。报告中,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呼吁:山村孩子的似水双瞳,正期待着越来越多的志愿者来到他们中间,用甘甜醇美的细流滋润他们渴盼的心田,给他们力量,给他们希望,给他们美好的未来。

  本报记者贺锴(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网络编辑:张星秀)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