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发展看东区②郑东新区:科学发展观铸造时代经典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4日06:36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 ||||||||||
历史往往有一些巧合。 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列御寇在郑州东部的圃田著书立说,其《列子·汤问》中讲述了一个家喻户晓的“愚公移山”的故事。 而今列子生活的那块土地已成了郑东新区的一部分。就在列子歌颂愚公的地方,列子的后代正在实现一个平地起新城的梦想。 天帝不可能派神仙像移走两座山一样把郑东新区一夜建成。当代的郑州人正在用科学的观念和方法加速度建设新城。 回望郑东之路,感受和谐之美。 一块土地的历史选择 建设郑东新区曾经被看成一个童话,一个可望不可及的梦想。 但这童话或梦想,正是河南、郑州渴望发展的真实写照。 如果你不了解中原现状,如果你没能真正身处其中,是很难体会这种渴望引发的发展冲动。 有着3600年历史传承的河南省会郑州,现已跻身全国综合实力50强、全国综合投资环境前10名。但目前的郑州中心城区规模偏小,人口密度过大,而且由于陇海、京广铁路的交叉分割,发展空间受到很大制约;作为省会城市,郑州的GDP仅占全省的15.6%,首位度明显偏低。 郑州要发展,必须,也只能“膨胀”。 本世纪初,省委、省政府和郑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高起点建设郑东新区的战略决策。 2001年7月,遵循国际惯例,郑州市对郑东新区远景总体规划进行国际征集,经过30多位国内外专家反复评审,日本的黑川纪章方案脱颖而出。之后,方案设计向社会公开展示了一个月,并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征得90%以上市民赞同。接着,郑州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市四大班子联席会议集体研究决策。在此基础上,郑州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以地方法规形式对规划方案予以确认。 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注定了这个童话会变成现实。 2003年1月,郑东新区按照规划动工。 三年不到,如今,郑东新区起步区33平方公里已经“秀”出新姿。 “现在想想,郑东新区的建设很有前瞻性。”省发改委一名工作人员说,中原崛起看郑州,郑州仅靠老城区难以承担此重任。 “郑东新区的建设倾注了省委的殷切希望和全省人民的重托。”郑州市市长王文超说,两任省委书记李克强和徐光春都时刻关注着郑东新区的发展,徐光春书记到河南上班的第二天就到郑东新区视察。 “几年之后,郑东新区会让世人刮目相看。”郑州市副市长、郑东新区管委会主任王庆海满怀憧憬地说。 一张蓝图蕴含的崭新理念 科学的决策带来一个科学的规划。 “规划先行”,这个被中原人呼唤已久的提法,第一次实实在在地在郑东新区得到落实。 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李克曾对城市以往规划的缺失表现出极端无奈:“我们原先设想的二七广场改造方案应该是车走地下,后来了解到,二七广场下面的管网线超过1000条,所有管线都没有图纸,只有弄断了才知道是哪个单位的。如果那样改造,郑州得瘫痪两年。” “连外地人都说‘郑州郑州,天天挖沟’,为什么?就是因为缺少规划。郑东新区则不一样,新区路桥、各种管线都按规划一次到位,保证50年不用挖沟破路。”郑东新区管委会的一名工作人员向记者“炫耀”。 有关专家摆出了郑东新区规划“合理可行”的诸多理由: 新的规划一改过去摊大饼式的城市扩张模式,采取组团开发的概念,把城市结构分为中央商务区(CBD)、龙湖地区、商住物流区、科技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若干组团; 规划引入了生态城市、共生城市、新陈代谢城市和环行城市的理念,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精神和改善人居环境的意愿; 新区的规划连同老城放在一个棋盘上统一构思,保证新兴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龙湖并非无源之水,该地段古代就是有名的圃田泽,现代仍聚集有大大小小、面积约4平方公里的鱼塘,有丰富的地下水可供利用…… 但是,再好的规划,如果在建设中走样,也不过是废纸一张。 在郑东新区工作的人都知道,新区建设必须遵从规划,谁也不敢碰“高压线”。 郑东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戴用堆说,因为容积率有限制,“限制”了不少投资。80%-90%的外环项目都提过要求,能不能高点或者宽点,增大容积率,但是规划不能动,经过做工作,投资方基本上都能理解。“如果按投资商的要求增加容积率,就会给将来的基础设施和环境带来压力。” 同样的问题还表现在绿地之争,不少项目单位想减小绿地面积增加建设面积,都被挡回去了,因为规划对绿化有明确的规定。 尝到了规划甜头的郑东新区在专项规划方面也不落后。目前,11个专项规划已经制订完毕,包括CBD交通专项规划、绿地保护规划、文物古迹保护规划、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起步区户外广告规划等。“不少规划在老城区都没有做过。郑东新区提前规划,同步建设,可以避免‘打架’现象,防止重复建设。”郑东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王广国博士说。 一个绿色高效的服务体系 成就一张全新的蓝图需要一个全新的机制。 “深圳为什么发展快,为什么会创造‘深圳速度’,因为它是特区,有特殊的政策,特殊的体制。郑东新区正在营造这样的建设环境。”郑州市委常务副书记、郑东新区建设领导小组组长赵建才说。 郑东新区积极探索亲商服务的新路子,在吸引客商投资兴业方面,实施了诸如一站式服务、代办制、限时办结等一系列服务措施。 郑东新区的效率是出了名的。 10月22日,意大利CLAM公司投资郑东新区CBD外环的两栋高层动工。最让中方代表苏霞感动的是,郑东新区管委会只用两天的时间为她办好了所有开工建设的手续。 记者在郑东新区采访时发现,王庆海有个爱好,喜欢和同事一起吃早餐。 每当这个时候,大家就知道,副市长要和他们商量建设中某方面的问题。 简单的早餐就在郑东新区管委会餐厅。不管大厅还是包间无一例外地挂着四张图:郑州市区总体规划(1995-2010)图、郑东新区总体规划示意图、郑东新区起步区基础设施控制性详细规划图、郑东新区总体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图,随时可以对图而论。这样的图也挂在管委会每个领导的房间。 “实在没有时间,我不得不利用早餐谈工作。”王庆海说,他每周的七个早餐,至少有一半是在“说事儿”,有时候,接待投资商也不得不安排在早上。 在郑东新区,周六是正常工作日,只要是谈项目,半夜也是工作时间。 在郑东新区,从副市长王庆海到各局局长以及普通工作人员,每个办公室都是开放的,市民或投资商随时可以推门而入。王庆海等管委会领导的电话公开给所有项目单位,相关人员随时可以找他们谈情况。 一种不同以往的城市气质 城市需要名片。具有较高知名度和鲜明特点的城市名片,是一个城市令外界人感知、评判的最直接力量。不少人认为,郑东新区有望成为代表郑州现代文明的城市名片。 专家认为,郑东新区是再造郑州城市形象的需要。曾有外地客商评价郑州这个城市“小气、土气、俗气”,郑东新区的目标就是要“大气、洋气、雅气”。 更多人表达了相似的观点,在中原崛起中,郑东新区有能力和责任担当起中原崛起“形象大使”的重任。 “郑东新区的规划不一定是最好的,但肯定是最有特色的。”郑州市委书记李克曾这样向参观的客人介绍。他一再强调,郑东新区建设一定要高标准、有品位、有特点。 也许,正在成长的郑东新区还没有展示出人们所期望的品位和气质,但规划中引进的城市发展理念的确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别样的郑州新城—— 生态城市:通过道路、河渠、湖泊的绿化,构建生态回廊,绿化率达50%以上,“三河一渠”与将要开挖的龙湖、东西运河、南北运河、CBD中心湖、龙子湖形成一个四通八达的生态水系,未来的郑东新区碧水环绕。 环形城市:CBD和CBD副中心的环形建筑群以及环形道路形成一个独具魅力的环形城市,并融入了“向心为和”的思想。 共生城市:新区规划体现新区与老城、传统与现代、城市与自然、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新陈代谢城市:借用生物学的概念,把城市看做一个有生命的活体,而不是冷冰冰的建筑群。比如14座公园、6平方公里的龙湖以及人的活动,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规划中的人工湖取名为龙湖,体现了中原文化的色彩。”郑州市政府副秘书长范强说,“更为巧合的是,经有关专家考证,在古代圃田泽星罗棋布的小湖中,当时就有一个湖叫‘龙湖’。” 范强说,CBD和CBD副中心两个环形城市,通过运河连接,构成象征吉祥和谐的巨型“如意”,而国际会展中心是纯现代高科技的建筑,加上塔形的会展宾馆,从建筑上也能体现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融合。 一代新居民的幸福生活 任何一座魅力城市都是在广袤的土地上诞生。因为征地,被拆迁安置的失地农民成了郑东新区的第一代居民。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失地农民的保障往往被忽视。不少专家学者惊呼,失地农民问题已成为社会矛盾的重大隐患。 对这个弱势群体的保护彰显着人文关怀和政治文明。 10月26日上午11时,金水区祭城镇庙张村的鲍秀云扫完马路,回到了该村安置小区二楼两居室的家中。 家里的布置完全城市化,只有里屋墙角的一把锄头和几个沾着泥巴的南瓜显示出他们曾经是农田的主人。鲍秀云说,这是公公种出来的,老人没有土地耕种不习惯,就在附近一块未开工的地块种菜。 老人就住在鲍秀云家的楼下。按照人均70平方米的安置标准,鲍秀云家一共能分到4套住房。 金水区负责拆迁安置工作的姚书平告诉记者,政府对拆迁安置农民的补偿标准就高不就低,一律按规定标准的上限给予补偿。 11时30分,鲍秀云打开天然气开始做饭。“我当马路保洁工,他(指丈夫)在市场做管理员,都是劳动部门介绍的工作,一个月收入总共千把块,虽说比以前收入高了,可是开销比以前大多了……”房间里响着鲍秀云的大嗓门。 在此前的2004年9月,郑州市政府规定,市、区各级劳动部门要为郑东新区失地农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积极联系就业,保证每个家庭至少一人就业。鲍秀云在就业前已免费参加过家政等三期培训班。 就在这天,鲍秀云的公公、78岁的李老汉来到小区门口,从上门服务的银行工作人员手中领到了每月200元的养老保障金。 2004年9月,郑州市政府推出了郑东新区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试行办法,凡房屋拆迁时,女年满55周岁、男年满60周岁以上的非劳动力,自拆迁之日起按月领取基本生活保障金,其他年龄段也可给予不同的就业生活补助。 像鲍秀云一样的郑东新区拆迁安置户目前已有8895户34865人,分布在4个安置区,其中金水区3个,管城区1个。经过金水区和管城区政府的不懈努力,这些安置小区目前绿地花草相映,附近建有大卖场、邮政、电信、银行、文体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 “安置小区目前还是村组建制,下一步要从体制上真正实现农民身份向市民身份的转变,让这些失地农民像市民一样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并同市区的医保制度接轨。”赵建才说,农民在城市化进程中做出了很大的牺牲,政府不能以牺牲一代农民为代价换取城市的繁荣。 也许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事实证明,郑州市对郑东新区失地农民的拆迁安置正在成为一个示范。 “政府对失地农民的关怀让我相信,做这个城市的新一代居民是个不错的选择。”正在装修、很快将入住联盟新城的赵先生说。 各种信息表明,郑东新区人性化的、适合人居的环境正在引来越来越多的加盟者。更多的像赵先生一样的都市白领,以及中小投资者、普通市民,将会和失地农民、外来人口在这座新城比邻而居,或许有一天,他们会成为最要好的朋友。人与自然的共生、人和人的和睦相处,才是这个新城最和谐的风景。輥輳訛9 摄影婴父陈更生李建峰王铮刘天星版式山鸿跃 □本报记者朱夏炎肖建中李欣惠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