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树精品意识 促文艺繁荣--第三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专家座谈会侧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4日09:58 贵州都市报

  曼舞欢歌,奏响民族文艺的华彩乐章,群星璀璨,唱响民族大团结的主旋律,历时6天的我省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前晚在北京路影剧院落下帷幕。昨日,参加本届会演的所有专家和评委举行了座谈会,对9台参演的节目进行深入分析,并就我省树民族文艺精品意识,促进民族文艺繁荣进行了座谈。

  一席盛宴

  省文化厅副厅长 钱荫愉

  1200多名各民族文艺工作者满怀豪情,上演了10场各具民族特色、多姿多彩的文艺盛宴。

  古朴的《黔之东南风》、《凉都风》、《盘江鼓乐》、《绿色黔南好花红》缤纷的服饰,多彩的音乐,充分展现了贵州歌舞的海洋,毕节的《乌蒙魂》在民族文化的原生态和现代之间做了巧妙的舞台加工。铜仁地区的《乌江汉、土家妹》是一台不可多得的农村题材话剧,戏剧主题鲜明,写实的舞台背景具有浓浓的土家乡土风情。遵义的《山魂水韵仡佬风》十分的清新明亮。贵阳市的《林城山水情》采用了写意式舞美,层层叠叠的剪纸背景、精美的服装、灯光让节目营造出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安顺市以苗、布依、仡佬等音乐素材提炼合成的大型音乐剧《金果银瀑》则是我省文艺创作一次有益的探索。

  几场“战役”

  省音协主席 崔文玉

  从3月春风里走来的多彩贵州歌唱大赛、到8月盛夏黄果树瀑布节、10月黄金周演出市场上演奇迹的“多彩贵州风”大型民族歌舞晚会、11月全国荷花奖民族舞舞蹈大赛以及此次民族会演的综合大展示……在全国,贵州多彩的民族文化渐渐声名远播,这几场出色的文化战役,让贵州看到了民族文化精品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等一系列的影响。

  我省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有其独特性和唯一性,过去通过对它们的艺术挖掘和加工,使我们收获了一大批精品剧目,就拿贵州省歌舞团来说,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蔓萝花》、八十年代的《山之舞》、九十年代的《好花红》、到现在获得国家舞台艺术十大精品奖工程的《依依山水情》,都不乏精品节目的涌现。

  如何使这些具有浓厚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节目成为艺术精品?我觉得各地应加大对艺术精品工程的实施,为基础较好的作品向精品力作提升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机制,有利于在广大艺术工作者中树立艺术创作的正气,也为艺术工作者克服浮躁心态,潜心深入到基层进行艺术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珍爱保护文化遗产

  省文化厅群艺处处长 罗运琪

  我省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的37.9%,少数民族同胞在贵州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留下了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像侗族大歌、布依族织布舞、彝族跳脚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就多达168个,这些都是打造贵州文艺精品得天独厚的财富。但很遗憾,由于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不少民族民间文化正在淡出历史舞台,有的甚至濒临湮灭和消亡。为了让我省的民族民间文化得到传承,各级政府应通过学校课堂教育,让我省民族民间文化深入人心,形成珍爱、保护和传承民族民间文化的自觉意识。

  生活是艺术的基础

  贵州花灯剧团团长 汪信山

  把如此众多的剧目集中在一起会演,等于形成了一个“艺术场”,有利于聚拢切磋,比较“人气”,有利于总结艺术经验。

  如何将民俗民风与戏剧艺术进行有机联系,往往是创作上的难题。此次铜仁的方言剧《乌江汉、土家妹》做了一次巧妙的构思。

  用原汁原味方言诠释当地的民风民情,而戏剧每幕的链接则采用了乌江流域地道的打击乐器“打金镏子”,随着清脆的金镏子声开启大幕后,一幅乌江流域的民族文艺奇葩便再现舞台,而戏剧高潮时,土家族传统舞蹈“肉莲花”、“花灯”以及“打竹筒”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之功,淋漓尽致展现土家人的淳朴、坚毅和土家镏子的火热、欢快。

  金奖设置 明智之举

  贵州舞美学会会长 蓝日礼

  一台好节目,除了要有好的台本和演员的精彩演绎外,舞美同样占有很大比重。会演中铜仁的方言剧《乌江汉、土家妹》人工绘制的写实舞美,浓厚的生活气息给演员的表演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安顺民族音乐剧《金果银瀑》的舞美采用中国画的写意手法,线条清晰优美,突显了我省黄果树的秀美,不仅跟剧情十分贴近,舞台整体呈现十分靓丽。

  近年来我省舞美呈现出马蹄状,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我省《蔓萝花》、《奢香夫人》等文艺精品的舞美在全国均获得了溢美之词,而周边省区云南、广西等地经常派人到我省学习。近几年由于缺乏培养人才的基地和对现代喷绘舞美的过于偏重,使我省舞美人才出现了严重断层。此次会演中2个舞美金奖的设置,是我省文艺工作一次重大的突破,对全省的文艺剧团有很好的推动和鼓舞,对打造文艺精品不失为一次明智之举。

  培养民族文化传承人

  贵州人民广播电台一级作曲 邓承群

  在会演的大舞台上,近距离接收到我省多民族的音乐文化精粹,十分兴奋。但尤其令我欣慰的是许多年轻的音乐人开始挑起了创作的主角。他们用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对故土的热爱,准确把握当地的民族文化音乐元素,创作出一大批优秀的曲子。

  担纲《绿色黔南好花红》音乐创作的王伟对当地毛南族、水族、苗族的民族文化音乐元素把握十分到位,而这种成功是由于创作者能深入到基层,对原生态优秀的文化艺术进行了创作和艺术再造。

  作者:李屹来源:金黔在线—贵州都市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