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澄海贫寒夫妻育出“纳米之星” 卢云峰获美国总统奖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4日11:12 大华网

  2005年6月20日早晨,美国华盛顿白宫,2005年美国青年科学家总统奖颁奖仪式正在这里进行,布什总统亲自向20多名卓越的科学工作者授奖,并对他们的贡献表示感谢。在这些精英中,有一名专攻纳米技术的华裔科学家、年仅37岁的美国Tulane大学终身教授,他叫卢云峰。面对金光闪闪的荣誉,这位籍贯广东澄海的年轻人事后深情地说:“今天的成就,离不开我的父母,是他们含辛茹苦培育了我和我的兄弟姐妹,这份荣誉属于他们二老!”

  2005年11月9日下午,一抹夕阳斜照在澄海文川路一间普通楼房的客厅里,一对年过花甲的老夫妇正平静地看着儿女们的照片,欣慰的笑容又一次在布满沧桑和皱纹的脸上泛起……他们体味过家徒四壁的贫寒,他们经历过普通人难以想像的艰辛,他们耗尽所有的心血,培养出一个博士后、一个硕士、一个学士,其中次子卢云峰的成就最为出色。“有付出有收获,儿女们的成就是我们最大的安慰。”67岁的卢振岳谦逊地说。

  这个家,这对父母和他们的儿女,有一个让人泪流满面的故事……

  供子女读书不惜卖床板

  1987年夏天,对于澄海法院工作人员卢振岳一家来说,掺杂着太多的欢乐和忧虑。

  高考放榜了,次子卢云峰和大女儿卢纯青以优异成绩分别考上吉林大学化学系和西北大学化学系,而此时,长子卢峰刚刚研究生毕业,小女儿还在念书。卢振岳每月100多元的工资该如何安排?苦恼和喜悦总是这样如影随形。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贫穷一直是这个家庭的常态,而子女勤奋好学也是卢家向来的气质。卢家至今还保存着1979年的一本工分记分本,上面赫然出现了“云峰”的名字。当时年仅13岁的他,过早地分担了家庭的重担,每天他的名下总是记着不足1分的积分,这已经是一个小孩所能付出的最艰辛的劳动。那个时候,卢振岳还在莲下中学教书,每月40多元的工资,除了生活,还要同时供4个孩子读书。从小就十分懂事的卢云峰放暑假总是和母亲一起下田割稻,赚些工分,为家庭增加一点收入。尽管家境十分艰难,卢振岳和妻子陈梓方仍然咬紧牙关,支持孩子们求学。他们深信,知识一定会改变孩子们一生的命运。就是这个负重前行的家庭,在供大儿子读完研究生后,又有两个孩子同时接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一个远赴东北,一个奔往西北。

  虽然长子已经研究生毕业,但远在外地,收入也仅能维持自己的生活。为了让姐弟俩顺利上学,卢振岳想尽一切办法。微薄的积蓄加上亲朋的资助,仍然未能成事,他无奈把家中的最后一大“财产”———床板拆下来,卖了28元……就这样东借西凑,姐弟俩终于踏上求学的漫漫长路。

  孩子们离家前,卢振岳对姐弟俩说了一句话———“家里一定保证你们吃得饱,衣服破旧点不怕,只要在北方不挨冻就行!”每个月到了发工资的那一天,卢振岳总是将100多块钱分成3部分,50元寄给吉林的卢云峰,50元寄给西安的卢纯青,所剩无多的工资,还有妻子做手工活辛苦挣来的一丁点收入,就是家庭全部的生活费用。

  艰辛求学四年啃窝窝头

  为了尽可能地省出钱来供孩子们求学,卢家的“在家人员”几乎把一分钱掰成两半。

  每天,卢振岳等到市场散市才走向市场,买来最便宜的蔬菜和小鱼仔,撒上盐,煮熟了就是今明两天的菜。夫妻俩不敢有一分钱“奢侈”的开支,包括购置一件衣服,买一双鞋……卢振岳在法院工作,审理案件时往往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后来一位领导实在看不过去,非常关心地送给他一件新衣裳。每年暑假一到,新学年即将开始,卢家也进入一年中最紧张的时刻,千方百计筹钱使夫妻俩身心疲惫。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成绩优异的小妹读完初中便没有办法继续读下去,当起临时工挣钱支持哥哥姐姐念大学。后来,功成名就的大哥大姐最疼爱的就是这个让他们备感愧疚的小妹妹。他们知道,为了这个家,为了他们的成功,小妹付出得太多太多!

  卢振岳清楚,每月50元的生活费对于在外读书的孩子来说肯定捉襟见肘,而姐弟俩更加深知,父母这50块钱是多么来之不易!远在冰天雪地的北国,姐弟俩靠窝窝头、干饭和包心菜度过每日三餐,他们不敢买一件衣服,裤子破了就用胶布贴上,直到回家时衣裤上的胶布已经“星罗棋布”,勤劳的母亲赶紧借此机会帮他们修修补补。除了省吃俭用,他们努力学习,目标就是奖学金!4年大学,姐弟俩几乎年年都拿到学校的奖学金,100多元的奖学金对穷学生来说,无疑是最兴奋的事情,然而,谁又知道,其中浸透着他们多少日夜苦读的汗水。

  游子在外,父母牵挂,儿女又怎不盼望着回家见爹娘?但4年大学生涯,云峰仅回家两趟,原因很简单,回家需要“一大笔”费用,而且留在学校过寒暑假,可以争取更多时间钻研功课。

  云峰在大二寒假回家的经历充满了“戏剧性”。那一次,云峰从吉林乘火车到广州,谁知刚下火车就遭到抢劫,身无分文。正当他徘徊街头一筹莫展之际,一名开车前往潮汕的海南货车司机了解到这名大学生的遭遇后,热情地把他送到揭阳,然后掏出10块钱让他自己乘车回澄海。现在卢云峰仍然对这个好心的司机十分感激,但却无法再找寻他的踪迹了。至今说起孩子的这次回家,卢振岳依然感慨不已:云峰回家后,认真地跟父母讲,家中每个月只寄45块钱就行了,这样可以省下5块钱弥补家用。在学校生活费不足,他有信心争取奖学金补上。后来事实证明,他做到了!

  卢云峰笑傲纳米“江湖”

  穷人的孩子更懂得父母的艰难,品味生活苦涩的学生更懂得珍惜宝贵的学习机会。1991年,云峰大学毕业,随后到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攻读研究生,姐姐卢纯青毕业后则分配到广州石化工作。1994年,云峰顺利获得硕士学位,同年赴美国新墨西哥州大学化工系攻读博士学位。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他投身一门新兴学科———纳米技术的研究。1998年,云峰获得博士学位,开始在美国国家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2001年应聘成为美国Tulane大学化工系的助理教授。

  今年,云峰被直接提升为正教授并授予终身职位。在美国,终身教授被称为“永远不会失业的职业”,而短短4年便从一名助理教授成为终身教授,更是凤毛麟角。卢云峰用自己坚实而飞快的步伐,走出了一条令人惊叹的闪光轨迹!

  纳米技术是一种用单个原子、分子制造物质的技术,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综合学科,研究的内容涉及现代科技的广阔领域。自从踏上美国的那天起,云峰就开始投身这项新技术的研究,并取得累累硕果,无法一一列举,只能简述其中一二:目前,他的研究项目在一些方面已经领先世界纳米技术水平;至今,他已经有5篇论文刊登在国际最权威的科学杂志《自然》杂志上;2000年,他的博士论文被美国化学学会评为优秀博士论文奖,须知,每年仅有一人能获此殊荣;去年成为美国国家基金会的项目评审员;今年6月份,被授予美国青年科学家(化学)总统奖……每一份成就都源于卢云峰日以继夜的工作,为了多出成果,在科学领域为人类作出更多贡献,他往往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有时一天只睡4个钟头。

  虽然远隔重洋,但云峰没有忘记祖国,依然心系故土,努力为中国的纳米技术研究作贡献。每年暑假,他都要回国,在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挑选博士、硕士研究生,争取为祖国培养更多的顶尖科学人才。

  “孩子进步是最好报答”

  澄海文川路那间普通楼房的客厅里,墙上挂着卢云峰等获得“总统奖”的科学家们与美国总统的合影,照片的下角是布什总统的亲笔签名。客厅的窗边,卢振岳老夫妻俩正坐在茶几旁悠闲地泡着工夫茶,窗外阳台上的盆景秀美悦目,朴朴素素的书香人家充满了淡雅的气息。咬紧牙关经历了贫寒的考验,矢志不移把孩子们送上科学殿堂的卢振岳夫妇拥有幸福安康的晚年。

  “我们从不开口向孩子们提任何要求,只要他们能进步,就是对我们最好的报答。”卢振岳真诚地道出自己的心声。和父母一起品尝生活酸甜苦辣的孩子们又怎会忘记父母为他们付出的心血,他们无不时刻关心着这对父母的身体和生活,卢云峰每隔两三天就从美国打来电话问候二老,几年前还把二老接到美国住了一个多月。最近云峰工作生活的所在地———新奥尔良遭遇洪水袭击,他安全地撤离后,担心家乡的父母牵挂担忧,每天都致电回家,给家里报平安。

  多年来含辛茹苦培养儿女,两位老人也落下不少病,有时身体不舒服,他们从不主动告诉子女。“孩子们都忙,我们的问题能自己解决的尽量不给孩子们添负担。”

  这样的父母,这样的家庭,怎不令人肃然起敬!

  本报记者罗林晓

  卢云峰的澄中情结

  近日,记者对远在美国新奥尔良的卢云峰进行电话采访。交谈中,卢云峰既深情表达出对父母的感激,又流露出对母校澄海中学的眷恋。在这位海外游子的心中,有一个浓浓的澄中情结。

  从1981年到1987年,卢云峰在澄海中学度过了初中、高中的学习生涯,并从这里迈出了追求科学里程的第一步。“在澄中的6年是我最难忘岁月,这里形成了我的性格,我的人生观、世界观。这里的学风为同学们创造了努力学习的氛围,我为自己是澄中的毕业生感到自豪,我感谢老师们,尤其是郑老师!”

  卢云峰所说的郑老师就是他的初中班主任、数学老师、如今的澄中校长郑楚钦。近年来,云峰每次回国,都要上郑校长的家门看望敬爱的老师和师母。郑校长向记者这样介绍自己的高徒:“云峰的特点是勤于思考、充满正气、积极向上。学习中碰到难题一定要刨根问底;在班里发现个别同学违反纪律,身为班干部的他会马上站出来批评制止;虽然家庭生活十分艰苦,但他始终保持乐观和积极的精神面貌。”

  郑校长至今珍藏着卢云峰和同学们送给他的毕业赠言本,在云峰的留言中,记者看到这样一段话:“老师,我总希望着这么一天,当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屹立于世界东方时,我能登上科学的宝座,摘到王冠上的珍珠,带着微笑,作为一名祖国的建设者来见我亲爱的老师……”每逢翻开这本赠言本,看到云峰的深情话语,郑校长不由得心潮澎湃。

  今年澄海中学建校90周年的时候,卢云峰在给母校的贺信中写道:“在这20多年的拼搏奋斗中,我深深感到是母校为我们插上了翱翔的翅膀。母校六年的学习生活,不仅教给我们知识,使我们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而且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使我们懂得了怎样做一个有益于祖国、有益于人民的人。难以忘记,敬业的老师;难以忘记,友爱的同学;更难以忘记,那段真真实实成长的日子……”本报记者罗林晓

  (责任编辑:林琳、蔡英)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