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让戒毒秘方冠上“中国”名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4日14:35 新民晚报

  

让戒毒秘方冠上“中国”名

  本报记者张炯强

  10年前,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与市教委共同设立了高校跨世纪人才培养基金资助项目“曙光计划”,资助上海高校内40岁以下的青年骨干教师和科研工作者,希望他们在新

世纪里为高校构筑人才高地和科技创新播撒曙光。从今天起,本报开辟专栏,介绍伴随“曙光”计划成长起来的高校科研明星。——编者

  走进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药理研究中心主任马兰的那间办公室,记者还没和她交谈,三个电话打了进来——

  三个电话见识其人

  “我们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将在12月初登上《细胞》杂志。”接听第一个电话时,马兰透露了一条新闻。《细胞》杂志是全球自然科学三大学术刊物,论文被它采用,意味着这项研究成果被认定达到了国际最前沿。按《细胞》的规矩,论文发表前,马兰不能介绍具体的成果细节。10年来一直从事“药物成瘾机制”研究的这位女科学家说:“我们朝着顶峰又前进了一步,‘顶峰’就是研制出真正的戒毒药。”

  第二个电话是马兰带的一个研究生的家人打来的。马兰带了十多个研究生,有博士生、硕士生,还有博士后。她解释说:“我带研究生有时像中学里的班主任,家长经常会跟我打听孩子的情况——这在国外是没有的。”她说,现在的博士生年轻,又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她教导学生,既要学会做学问,也要学会做人。“新的研究生到我这儿,有一课是必学的,就是怎样做事,比如扔废纸,不能站着扔,扔得到处都是。学好了做人,学会了做事,才能够学术创新。”

  第三个电话是儿子的。马兰每天都工作到深夜12点回家,难得有一天,儿子周末从学校回来,妈妈答应为他做顿晚饭。她的儿子出生在美国,但马兰坚持儿子在国内受教育,“你是中国人,20年后,还不知道谁到谁的国家去留学呢?”

  我们的谈话从马兰的科研项目开始。戒除毒瘾,是一道世界性难题。一次吸毒,终生戒毒,这是因为吸毒后形成的精神依赖远远超过身体依赖,复吸率之高极为可怕。人们往往认为“复吸”是“不学好”“意志力差”所致,其实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解释:“成瘾”是药物对人神经产生的影响造成的,是一种严重的脑疾。目前对毒品的耐受、成瘾机理尚未搞清楚,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讲,还没有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戒毒药”来克服这一顽症。马兰在“破译”这道世界性难题方面已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站在了学术研究的国际顶峰。

  毒瘾之秘层层剥开

  “我们是从人体的生理机能,一步步来寻求‘成瘾’答案的。”马兰介绍说,其实不是“毒瘾”,“赌瘾”“网瘾”等都与人的生理机能有关。吗啡、杜冷丁、海洛因药物都归称阿片类物质,马兰的主攻方向就是阿片类药物成瘾的分子机理研究。经过几年努力,马兰有了一个突破性发现:毒品进入人体后,使人产生记忆并引发依赖感,是由于脑内蛋白激酶起了关键作用。从几年前发现蛋白激酶,到现在发现脑基因受毒品影响功能出现变化,“毒瘾”的秘密在马兰这位女科学家手中被一层层剥开。

  记者请教马兰:“这是否意味着真正的‘戒毒药’即将面世?”她回答说:“这只是基础研究的突破,对于‘成瘾之谜’还有许多问题等待破解。依据答案研制出药物可能还要等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也就是说,我的一生都将为寻求根除‘毒瘾’的‘秘方’工作。”

  一心研究“中国知识”

  马兰毕业于沈阳药科大学,1990年在美国北卡罗来那大学医学院获博士学位后,曾在著名的拜耳集团的美国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1995年,受原上海医科大学邀请,她毅然放弃“绿卡”回国。1996年,马兰获得“曙光计划”资助。

  马兰坦率地告诉记者,当初回国时,国内的科研条件远比不上美国,如果选择留在美国会更容易取得成绩。“但如果在那里取得科研成果,就会是美国的知识产权。我有一颗中国心,要让我的研究成为‘中国知识’”。马兰归国10年,所带领的团队共发表了50多篇研究论文,刊载于各类国际著名刊物。这些文章的作者都是中国人,他们的科技成果,都被贴上同一标签:“中国自主知识产权”。

  马兰像高峰画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