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胡主席出访提升中欧关系 欧洲媒体推动中国热(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4日15:53 新华网
胡主席出访提升中欧关系欧洲媒体推动中国热(图)
  11月9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夫人刘永清在伦敦唐宁街10号首相府门前与布莱尔夫妇合影。新华社发

  当年拿破仑关于“中国睡狮醒来将会震动世界”的话,如今成了欧洲政要和学者经常引用的一句话。中国近30年来的不断发展使整个欧洲都在关注东方的这条“巨龙”。而当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11月8日抵达伦敦,开始对英国、德国和西班牙3个欧洲国家进行国事访问之际,整个欧洲媒体再次对中国以及欧中关系给予了特别关注。《英国首都装饰成红色迎接中国主席》、《欧洲和东方巨人的对话》等醒目的文章出现在欧洲主流媒体上,说明了中欧关系又走过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英国再次肯定中国发展

  英国媒体报道说,胡锦涛此次欧洲之行的第一站就是英国,这表明英中关系的重要性。英国《卫报》9日发表文章认为,中国目前处于两百年来最为强盛的时期,而英中两国目前频繁的高层互访也构建了两国从未有过的良好邦交关系,这种沟通直接推动了英中两国从2004年起建立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英国首相布莱尔9日中午在伦敦唐宁街10号热烈欢迎胡锦涛访英时,不仅表示“当前英中关系发展势头强劲”,而且再次强调“中国的迅速发展不是威胁,而是重要机遇”,他今年9月对中国的成功访问“更加坚定了这一信念”。欧洲的分析家认为,英国不仅同中国一样,拥有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地位,而且还是欧盟、北约、八国集团、英联邦等重要国际组织和机构的重要成员,同时还是美国的“铁杆”盟友。布莱尔多次做出“中国的发展不是威胁,而是机遇”的表述,为欧洲各国正确看待中国发展树立了表率。

  欧洲期盼中国高层来访

  德国《莱茵时报》10日以《欧洲和东方巨人的对话》为题指出,欧中关系已经达到一个“空前的”高度。胡锦涛的来访对世界意义重大,这凸显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地位。德国《外交评论》载文指出,中国追求的是“建立一个多极世界,其中中国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不是在世界上寻求“霸权”。德国《世界报》认为,欧中关系正在“立体化空前发展”。西班牙《国家报》9日报道说,中国领导人希望向欧盟领导人传达这样一个信息:中国要走和平发展道路。

  德国媒体还重点报道说,胡锦涛11日将和现任总理施罗德以及即将上任的新总理默克尔会谈。英国广播公司驻柏林的电视记者日前采访了中国驻德国大使马灿荣,马大使指出,“胡锦涛主席即将对德国进行的访问正值德国政府更迭之际。访问期间,胡锦涛主席将会见老朋友,结识新朋友。访问对于中德关系今后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将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比利时的主要媒体在报道胡锦涛访问欧洲3国时,还特意回顾了今年6月初比利时国王阿尔贝二世和王后对中国进行的国事访问,并期待着“明年春天以最高规格迎接胡锦涛主席对比利时王国的正式访问”。同样,西班牙媒体也报道说,今年12月,中国总理温家宝将对法国、葡萄牙、捷克及斯洛伐克进行访问。这表现出欧洲国家对与中国加强高层往来的期盼。

  媒体推动中国热

  中欧间的高层互访,近年来已是亚洲国家与欧洲往来中最多的。欧洲媒体有关中国的报道已经超过对其他亚洲国家报道的总和。最近两年来,中国领导人频频访问欧洲,欧洲各国主要领导人也纷纷访问中国,越来越多的欧洲公司也开始把发展重心转移到中国。因此,欧洲媒体对欧中关系的动态十分重视。

  英国《金融时报》在胡锦涛抵达英国的当天出版了有关中国的特刊,对中国目前在政经领域的发展作了详细介绍。从今年8月到现在,法国《国际邮报》已经连续出版两期中国专刊,该报主编在社论开头这样写道:“中国,还是中国,有些读者可能会这么说。是的,中国,总是中国,世界1/4的人口居住在这个国家,那里的决策可以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

  比利时《晚报》经济版专栏文章说,“中国的机遇远远大于威胁。当中国人富裕了,他们就会考虑出国旅游,考虑购买西方产品,消费欧洲的品牌,欧洲应该欢迎中国旅游者,应该吸引中国投资者到欧洲投资”。

  西班牙的媒体这次还捕捉到英国用“中国红”来欢迎中国国家领导人的细微之处。有报道说,英国以艺术、政治和经济的综合手法欢迎胡锦涛主席。“伦敦眼”等伦敦一些最具象征意义的景点都装饰成了红色。过去,西班牙只有埃菲社一家媒体在中国派有常驻记者,西班牙媒体过去对中国的报道也很少,而且多引用西方几大传媒的报道。现在,8家西班牙媒体在中国设有记者站,他们用自己的眼睛直接观察中国,用自己的头脑思考和分析中国,不用再转述别人的报道,当别人的传声筒了。

  东西差异难阻中欧交流

  英国广播公司认为,考虑到英中两国毕竟一个地处亚洲,一个身在欧洲,两个国家在文化上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但在这次胡锦涛访英期间,英国方面不仅为他举行了极具英国传统的伦敦金融城市长的欢迎仪式,胡锦涛还欣然受邀与英国女王一同前往伦敦皇家艺术学院观看在那里举行的“盛世华章”故宫文物展,种种活动都极力体现中英两国文化上的和谐交流。

  欧洲很多专家也意识到,欧亚大陆是文化差异最大的大陆。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上也不同,欧洲国家和中国对一些问题有着不同的看法,但这些问题不应阻碍欧洲与中国的交流与合作。刚刚获得世界人文研究“巴尔赞大奖”的海德堡大学罗塔·雷德洛斯教授说:“我们对中国文化了解得越多,我们越是能在反光镜中认清自己。”在他看来,中国人正在努力了解西方,相比之下,西方人自己迈出的步伐还很不到位。但双方都十分注意通过对话、交流来扩大共识、减少分歧。当前无论是从两国关系发展的规模还是成果来看,中欧关系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驻西班牙特派记者张金江 驻英国、德国、比利时特约记者 纪双城 青木 阎敏)(来源:环球时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