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越来越多青少年自杀 他们为何动辄寻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4日17:19 金羊网-新快报

  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自杀,年龄越来越小

  ■新快报记者谢少媛实习生邱春燕

  广州一名中专学生在毕业前夕吊死在教室的门框上,据分析可能与找工作受挫有关。

  一名12岁少女只因与父母发生冲突,被父亲骂了几句,一怒之下从阳台上跳了下去。

  ……

  调查显示,在我国,自杀已成为青少年死亡的第一位原因,近两年来青少年自杀更明显趋于低龄化。对此,专家表示,青少年的自杀行为,往往是在情绪激动的情况下偶发的,在遇到突发困难时毫无应急能力,第一个念头就是用自杀来逃避现实。还有一些未成年人有盲从心理,看到电视连续剧里有些角色可以死而复生,也模仿寻死……因此,有必要对青少年加强挫折教育,让他们正确认知“生老病死”,及早扼杀其自杀的念头。

  近三成学生有自杀念头

  中国健康教育研究所心理健康咨询中心设有一条心理咨询热线,中心主任徐岫茹介绍说,在热线设立之初曾做过一次统计:在前9个月打进热线的2700人中,146人曾尝试自杀或想自杀,其中80%多是中小学生。一份针对20岁以下青少年做的问卷调查更显示,这些青少年中有自杀意念的占26%,其中3.4%有自杀企图。

  “我们现在流行的一句话是‘我们一起去死吧’。”初一的小琳笑着面对“自杀”的话题,“身边一些同学、朋友都觉得其实活着很累,但因为一些责任又得活下去。有时常常会有这样的念头———如果不被生出来就最好啦。”小琳承认,对于自杀他们都有些好奇,“常常自己憋气不呼吸,想象着憋死自己,看看是什么感觉。”

  读高二的小菁也有过自杀的念头,她说:“想死的念头在小学到初中那个阶段比较强烈,那时比较叛逆,很多事都想不开。有一次因为一些学习的事情跟爸妈吵架,那时就想着不如死了算了,当时没想那么多,只想着爸爸妈妈怎么可以这样对我,那我死了好了,让他们后悔。小孩嘛,通常都比较幼稚。”

  据了解,很多青少年在稍怒、挫折的情况下就选择自杀,然而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连自杀对自己和亲人意味着什么都不知道。一项关于中学生对自杀行为认识的调查结果表明,初中生与高中生对自杀的看法差别不大,都认为“自杀比什么都能使父母悲伤”(初中生为78%,高中生为80%);“生命不是自己的”(初中生为50%,高中生为60%);“自杀是因社会的矛盾和复杂性而产生的”(初中生为54%,高中生为47%);“对将来抱有希望的人不会想什么自杀”(初中生为53%,高中生为52%)。多数学生的想法是,自杀在谁身上都可能发生,即使发生也是无奈的事情。

  “睡着了”误导了“死”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一直在回避死亡这个题目,比如亲人去世了,父母往往告诉孩子这是“睡着了”或者“去了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专家认为,这是对“死”最大的误导。企图自杀的青少年对死亡的概念比较模糊,部分人甚至认为死是可逆的、暂时的。他们之所以自杀,有些是因为自己不懂得生命的宝贵、害怕面对挫折,但更多是因为对生命的看法太浅。在这种心态下,他们一遇到问题就很容易产生“轻生”的念头。心理专家和教育专家一致认定,学习压力大、师生关系差、家庭问题多、早恋失败是导致青少年自杀的主要原因。除了外部环境问题,青少年对压力和挫折的心理承受力差也是一个根本原因。

  广州市家庭教育研究促进会副会长张祖培表示,造成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自杀率上升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是内、外两方面:

  内因方面:现在的孩子由于生活条件优越,成长过程中很少经历挫折,心理承受能力比较低,因此一遇到打击就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另外,因后天环境影响患上抑郁症的青少年人数不断增多也是一个因素。

  外因方面:学习压力大、没有和睦的家庭环境、家长溺爱孩子、家长和老师与孩子沟通不够等,这些因素常常使青少年自卑、忧郁、脆弱、失去自我空间、对成年人不信任等,加重了其心理压力。

  孩子出问题根子在家庭

  广州市17中教导主任王玉娜老师表示,现在的孩子从出生开始生活一直很顺利,生活极少挫折,所以心理很脆弱,在面对考试和家庭压力时,常常采取不负责任的方式来逃避。而过去的孩子较少独生子女,因此拥有更大的自我空间,压力明显比现在的孩子小。而且生活条件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会不断遇到一些小挫折,吃苦耐劳、磨练意志、自我约束等传统的道德教育让他们能够进行自我调节,进而将问题最小化至完全处理掉。而这些东西,恰恰是现在的青少年所缺乏的。

  王主任还表示,这些问题虽然发生在孩子身上,但根子却在家庭。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过度娇惯、保护孩子,是造成孩子任性、自私、依赖惯性的主要根源;家庭对孩子的溺爱,会使孩子情感脆弱、承受能力差、很难接受压力。加上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对他们的期望非常高,遇到现实的打击时他们很少有倾诉的对象,更不用说寻求别人的帮助了。因此只要遇到小小的打击,他们就以自杀、自残、报复等过激行为进行自我否定。

  孩子缺乏对生命的关注

  是什么使这些孩子如此轻生?当我们把学习压力、父母期望值过高、老师教育方式不恰当、心理脆弱、情感孤独等罗列出来后,不难发现:在这些孩子内心深处,缺乏对生命本身的关注。这种心理教育难道不是素质教育一个重要内容吗?

  培养健康的心理不仅是预防之本,更会令孩子受益终生。专家认为,现在的中小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往往任性、自私、脆弱、独立精神差、承受挫折的能力差。这些不是思想品质问题,而是心理健康问题,所以需要心理教育来解决。

  在生活条件优越的条件下,应该怎样去培养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呢?在国外常常有这样的演示课程:假设妈妈得了癌症或爸爸犯罪了,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表演自己面临这种状况时该怎么做,其他同学也会七嘴八舌提意见,大家再一起讨论哪些方法可行、效果最好。经过这种训练,日后当孩子遇到同类情况时,就不会束手无策甚至轻生了。虽然中国的孩子的生活环境和特点与国外的孩子有很大不同,但类似的挫折教育还是值得家长们参考的。

  广州市家庭教育研究促进会副会长张祖培表示,要改变这种情况,不但需要家长和老师改进教育方法,还需要社会的关注。现在很多家长只关心分数,学校则注重升学率,他们的期望常常使孩子感觉透不过气来,因此家长和老师都需要学会科学的教育方式,在与孩子相处时不要居高临下,用平等对话的方式多和孩子沟通。一旦发现孩子的情绪有什么异常,要及时谈心,不能不闻不问,更不能批评。青少年的成长在社会上的关注度还不够高,目前内地很缺乏像香港“帮助青少年”那样的社工机构,今后应多设立一些能够让孩子倾诉、咨询的机构。

  孩子最忌讳和家长谈成绩

  17中王主任也指出,在目前的家庭教育中,智育压倒一切,在很多家长眼里,学习代表一切。除此之外,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喜怒哀乐漠不关心,其实孩子最忌讳的就是和家长谈成绩。现在许多青少年身上普遍出现了冷漠、孤僻的情感特征,情感发育严重不足。

  恒福中学副校长蔡老师也表示,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性格养成阶段,性格的培养比学习更能影响人的一生,所以家长应该重视家庭教育,用自身的行动教育孩子学会“爱”。因为一个缺乏爱的人,不但对他人冷漠,而且轻视自己,这是极为危险的倾向。

  在培养孩子健康心理和性格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的作用同样不容忽视。“在多起青少年自杀事件中,家长和老师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王主任告诉记者,以她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随和、有亲和力的老师往往能主动关心学生,获得学生的信任,学生也愿意把烦恼告诉这样的老师。即使是生性孤僻的孩子,只要多关心他/她,孩子和老师的距离就能迅速拉近。教师还应善于同家长沟通,掌握孩子的情况;家长则应多理解孩子,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孩子能倾诉心中的困惑与委屈。

  (观宇/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