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投资环境最大的破坏者?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4日17:37 人民网 |
河南扶沟县草苫子市场是一个辐射全国十几个省市、年盈利数百万的大市场,更是当地农民赖以脱贫致富的“聚宝盆”。然而,现在却因“影响县城形象”,遭当地政府全面封杀,当地农民欲哭无泪。(11月14日《河南商报》) “扶沟县很穷,为了县城形象的大局,为了发展经济,让外地人路过时对扶沟有个好印象,只能如此。”当地政府官员解释道:为了实现县域经济发展,县里加大了招商引资 力度,但项目要在扶沟落户,必须先有好的环境,于是也就加大了县城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而治理草苫子生产是其中之一。在当地政府眼中,满地的稻草苫子无疑是投资环境的破坏者,必须果断除掉。于是,交警、城管等部门齐抓共管,严厉管制农民的生产销售行为,甚至拆房烧草。最终结果是,在草苫子生产和销售的黄金季节,当地市场一片冷清萧条景象。 国道两边没了简易产房和稻草苫子,当地的环境的确漂亮了许多。但是,如果我是一个理性的投资者,绝对不敢到这里来投资建厂。因为对于投资者而言,一个对市场机制缺乏足够认知和审慎态度的政府才是投资环境最大的破坏者。 脏乱的市容、混乱的治安环境、供给不足的公共设施……这些都是投资环境的破坏力量,但对于投资者来说,它们都不是最可怕的。遭遇上述因素的困扰,投资者还可以向当地的政府部门寻求帮助。然而,如果投资者遇上的是一个只知道破坏、压制市场而不懂得如何引导市场的政府,那么就真地要陷入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的境地了。因为,对于市场机制,除了拥有法定强制力的政府,谁都没有一剑封喉的致命杀伤力。 扶沟县的草苫子市场经历10年时间,方才在无数生产者和经销者的长期努力和反复实错下得以形成规模、趋于完善,这是市场机制自然演进发展的一个成功标本。然而,仅仅因为稻草苫子有碍观瞻、可能影响政府官员脑海中“招商引资”的大计,当地政府就动用强制权力,全面封杀。市场机制10年之功被政府权力毁于旦夕之间——扶沟县政府期望向投资者们表达招商引资的诚意,而其行为所体现的却是政府权力对于市场的机制的蛮横践踏。很难想象,一个不尊重市场机制的政府能够获得理性投资者的真正信任和青睐。 近20年来,“招商引资”已经成为各级政府施政过程的一个重要关键词。为了吸引外来资金、促进本地经济发展,各地政府都想方设法改善投资环境。不过,不少政府决策者依然受制于顽固的传统政治思维,习惯于营造外表光鲜的“硬环境”;他们将投资者当成上级领导,用经营政绩的方法吸引和取悦投资者——类似扶沟县封杀草苫子市场的环境整治行动早已屡见不鲜。如此营造“硬环境”,其结果首先是毁坏了投资“软环境”。政府挥舞着权力的大棒横冲直撞,将自然演进的市场秩序冲得七零八落,这只能加深投资者内心的恐惧感——他们不确定什么时候自己也会成为投告无门的整治对象。可以预见的是,这样的“软环境”更可能招来追逐短期利益的投机者,而不是目光长远的理性投资者。 在我看来,扶沟县政府虽然得到了一条漂亮的“迎宾大道”,但未必能够迎接到真正期望的客人。因为,他们所毁掉的不仅是臻于成熟的市场与百姓来之不易的饭碗,也是自己对投资者的亲和力。一个只会破坏市场、不会引导市场的政府,是投资者最大的天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