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国建筑,需要走出“洋怪圈”!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5日00:04 红网

  为期三天的“2005首届中外建筑与文化论坛”昨晚在广州闭幕。来自德国、瑞士、北京、深圳等地的10余位建筑界、文化界名人对近30年来建筑文化缺位问题进行了反思,呼吁全社会树立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新京报》11月13日)

  与会专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重经济、轻文化的大规模现代化城市建设造成诸多问题。例如应保护的文物和建筑被破坏,城市失去特色,建筑文化缺位,建筑师处境尴尬,城

市建设问责制滞后等。也正如建筑界、文化界名人所担心的,中国的建筑正在走向“歧途”,我们的建筑越来越“洋化”了,传统的中国建筑渐遭“冷遇”,开始“失宠”了,城市到处被“欧式”、“美式”风格的建筑包围着,依稀可见的传统建筑在其夹缝中气喘吁吁般生存着。

  漫步全国各大小城市,无不在向我们展示着各式各样的“西洋风格”建筑。“西洋风格”建筑正在日益侵蚀着我们的传统建筑文化,“西洋风格”建筑在很多城市决策者们看来是新鲜物,享受着“超国民待遇”,而我们的传统建筑却一再降格,成为了城市边缘的“流浪者”,命运多舛。

  对于传统建筑今天的遭遇,专家们普遍认为有两大原因,一是崇洋意识盛行,另一个是城市决策者越位。这样的理由的确是很有说服力的,如作家冯骥才先生所言:“中国的城市建设是由官员的意志决定的,几个官员就可以决定一个城市的形态,而且不受监督,世界上没有这样的情况。”而事实也得确如此,我们城市建设基本上是被“长官意识”所左右,城市决策者中缺少各方的声音,没有学者,没有专家,即使偶尔出现也基本上难以发挥作用,领导说怎么建,事实上也就怎么建,缺乏一种有效的民主监督机制。

  在城市建设中,很多领导在“越俎代庖”,干了自己不该干的事,干了自己根本无法干的。对此,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驻会副主席金坚范提出:“有的领导包揽了建筑师的活儿,他们的文化修养和历史知识不足,但却指导着建筑师”。韩愈先生有言:“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对于建筑领域,我们很多领导其实根本是一窍不通,却喜欢“指点江山”,完全按自己的意愿进行。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对于城市建筑,应该是交给懂得其中门道的建筑师们,他们才有“发言权”,领导不该过多参与其中。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学习人家国外的先进技术、文化自然是无可厚非,但却不能盲目地照搬照抄,重要的是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需要我们消化、吸收,在他人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创新,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东西”。

  一个民族,倘若失去了自己的独特文化,便意味着失去了“根本”,没有了自己的方向,我们的建筑也需要走出“洋怪圈”,有更多属于自己的“中国式建筑”!

  (稿源:红网)

  (作者:黄海涛)

  (编辑:潇湘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