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最后的乡村生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5日00:20 东南快报

  钟宅湾位于厦门东北角,涉及钟宅村、高林村、五通村、后坑村、县后村及其下属的15个自然村,被誉为本岛最后一块未开发的处女地。

  本月初,施工单位在钟宅湾海堤“防渗帷幕”工地现场打下了第一钻,钟宅湾片区大规模开发建设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

  土地的出让、片区的规划预示着该片区将变身为厦门的顶级富人区。

  这片被称为厦门“新客厅”的土地,生态学家眼里的“大家闺秀”,正迎来沧海桑田的变化。本报特别推出“钟宅湾”系列,为历史留存照。

  车子刚停,记者就看到一条热闹的街,卖小笼包的、剪头发的,应有尽有。

  一位从漳州来钟宅湾开水果店的朱姓老板娘告诉记者,别看这么热闹,这里人穷,连一毛五分都讲价。

  从小巷口至视觉可及尽头,一栋房子挨着一栋房子,之间没啥缝隙,让人感觉没有机会喘息。

  偶尔间,会穿插几栋老式的房子,里面不时地传出家长训斥孩子的声音。

  在一栋旧房子里,一中年妇女站在二楼门边嗑着瓜子。“当地人,要到新房去找。”这位妇女说。

  据称,旧房子大多为外来人口租住。

  接着往前走,好几堆年轻人将麻将搓得声声作响,一位刚嫁到钟宅不久的“小媳妇”在巷口洗衣池上搓着衣服。

  榕树下的老人们

  张老汉,老家仙游,在钟宅村的这条小巷修鞋、补锅已经8年了。

  “刚来到这时,这里的人都是不穿鞋的,当时我的心都凉了,太落后了。”张老汉说,“当时的路都是石子路,不像现在用水泥铺的,2001年前后,人们才陆续穿上了鞋。后来,附近有了工厂,人们盖起了房子,将房子出租。”

  “很奇怪,这里人都不工作,一窝蜂地盖房子出租赚钱”,张老汉说。

  “今天怎么这么早回来呀!”张老汉和一当地的老人打起了招呼。

  原来这位老人刚从“老人活动中心”回来。

  这个被称为“老人活动中心”的地方,位于街道尽头一棵榕树下。老人们常在这里乘凉、闲聊。

  在主街道尽头,记者见到这棵榕树,村里人说,该榕树并不是村里最老的,但是十分阴凉。夏天在榕树下乘凉,是件很惬意的事。

  榕树不高,有些枝丫触手可及,老人们或一人独坐,或是三五个聚集,没有泡茶,没有打牌,仅是单纯地闲坐着。有些爱闲聊的,会凑到比较热闹的群里。

  一位村民介绍说,最早一些老人觉得和年轻人谈不来,在家里碍事,为了缓和家庭矛盾,来到榕树下乘凉,好图个省心。渐渐地,老人多了,这里成了村里一道比较特殊的风景线。村里有20多株古榕树。

  如今,钟宅村纳入规划,老人们也在发愁,多年来他们已习惯榕树下的日子。

  钟老汉卖肉生涯

  早晨八九点,艳阳高照,钟老汉迈开大步正往家里赶。他刚在江头卖完猪肉,正赶着回家睡觉。

  原来,钟老汉从17岁就开始做猪肉,最初在一家肉联厂,后来工厂不景气,下了岗,他就独自出来卖猪肉。

  据钟老汉介绍,每天晚上12点,老伴叫醒他后就又睡着了,有时确实起不来,但最晚也得在12点半起床,吃一些点心后就得出发。

  晚上12点正是都市人夜生活开始时刻,但钟宅村已是寂静的夜,钟老汉拿着手电筒出门,还能听到池塘里的蛙鸣。

  赶这么早,正是为了拿到最好的肉,一般好肉是最抢手的,很快就会被肉贩们抢空。

  钟老汉的目的地是高崎的猪肉批发点。等到拿完肉,已是凌晨三四点,然后他把猪肉从高崎运往江头肉摊上。

  钟老汉说,几十年来,一家10口人的生活就靠着他卖猪肉的钱来维持着,如今生意竞争日益激烈,有时猪肉一涨价,一天下来就白干了。

  “生活是很艰难,但作为一家之主,大梁总得挑呀!”钟老汉叹道。

  日渐疏远的邻里

  钟老汉的妻子姓陈,不是本村人,据邻居介绍,他俩是一见钟情后来成婚的。为此,钟老汉妻子陈女士至今还坚持同姓不婚,同村不婚的逻辑。

  钟老汉有两儿两女,大儿子已经成婚,媳妇也不是本村人,还生下了小孙子,让老两口乐得合不拢嘴。

  记者见到陈女士时,她正带着孙子买菜回来。

  今年48岁陈女士称,自己已嫁到钟宅村27年,刚嫁过来时,家里真是一贫如洗。当时家里还有几分田,丈夫外出卖猪肉,孩子都还小,家里活她一个人全揽了,种菜、栽花生、插秧、收割……什么农活她都干过。

  “还好邻居们会互相帮忙,不然一人还真忙不过来。”陈女士回忆起以前种田日子,更多的是怀念。

  “那时人纯朴,乡里乡亲都很乐意互相帮忙,像如今这样一家一户,邻里间变得是比以前疏远了不少。”陈女士笑着说,“要是如今让她种田的话,她是绝对忙不过来的。”

  据陈女士介绍,这几年田地被征用,他们才脱离了种田的日子。

  “家里老老小小10口人,我知道丈夫的担子很重。”陈女士说,“看着村里人都贷款盖起了小洋楼,将房子拿出来出租,家里也一口气贷了20多万元,盖起了房子。最起码这也是一项生活来源。”

  “可这一切让家里欠了一屁股债!”看着丈夫一天天衰老,孩子们都没什么固定的工作,经常呆在家里歇着,陈女士很是发愁。

  陈女士一直认为,盖了房子后,邻里关系变得疏远了,所以她是绝对反感将来规划后,住着套房的日子。

  开发后,说不准就业机会就多了。从这点上考虑,陈女士还是欢迎改造的,“儿子能有工作,是我们老两口最大的愿望,年轻人没活干,每天搓麻将什么的,很容易变坏。”

  陈女士更希望这次改造能是他们家的机遇,能解决老两口的一块心病。

  30年半农半师

  再过两年就要退休了,但是早上7点,老钟还是早早来到学校,像30年前一样,第一个进办公室上班。

  老钟,今年58岁,钟宅本村人,钟宅村里最有资历的本土老师,许多年轻老师都习惯叫他钟老,这个称呼,不仅仅因为老钟年长,还因为这个称呼里,包含着大家的崇敬和爱戴。

  30年前,老钟还是“小钟”,28岁,一个年轻气盛的小伙子,虽读过几年书,但免不了和村里同龄人一样,每天提着锄头下田耕种。

  突然有一天,老钟(小钟)得知一个消息,村里的钟宅小学要招收几名民办教师,充实师资队伍。

  原来,钟宅小学成了公办学校,当时学校教师资源奇缺;钟宅村又闭塞,外面的老师都不愿到这里支教。

  当年的小钟闻讯后报了名,凭借着村里为数不多的初中学历,以及本村较好的人缘关系,他当上小学老师,教起了数学。

  老钟最早的身份还是农民,家里也有田有地,作为家庭主要劳动力,他过起了“半师半农”生涯,一边教书一边种田。

  老钟这一坚持就是30年。

  工资老伴全权代理

  老钟的老伴也姓钟,自从村里的农用地和海滩被征走后,便失了业,呆在家里操劳些家务,老钟则全心教书育人。

  始终不甘寂寞的老伴,凭借自己的人缘很快找到了另一份工作,进入社区,做些街坊邻里的“知心人士”,帮忙社区打点事情,古道热肠。

  老钟顶上还有位80多岁的老母亲,加上大儿子、二儿子和两个小孙子,刚好凑足了一家四世同堂。

  正是安享晚年的年纪,但两老却越发忙碌,除了忙活工作,照顾老母亲;近来老钟夫妇又多了件操劳事,就是照顾两个小孙子。

  大儿子生意做大了,整天泉州、厦门两头跑,虽然每天也回家住,但回来时已是落着一副疲惫不堪;而小儿子,在岛内一家银行工作,并不经常回家。

  记者从学校一位知情老师处得知,直到现在,老钟都不知道他自己每个月的工资是多少,工资都是老伴全权代理,全家生活支出有条不紊。

  桃李满村庄

  对于教师这个角色,老钟还是有一定口碑的,用村里人的话说,就算钟宅再不重视教育,但谁不得上这小学,过钟老这数学关啊!

  钟宅民族小学现任校长陈弼新说,可以这么说,钟宅村里中年的村民几乎都是钟老的学生。

  经常是这样的情况,村民们把孩子送到学校后,一打听说是老钟教的,就很放心地说:“老钟教的数学我们放心!”

  老钟除了平时和学生们打交道,还经常跟学生的家长打交道,因为,他还兼了20多年的班主任。

  记者注意到,在这个学校里,有30多位老师,但仅有2位老师是钟宅本地人(最远的家住在中山公园附近)。因为住得近,老钟经常说,自己就住在钟宅,没理由比别人来得晚;碰到节假日和台风夜,老人又会争着说,家里住得近,还是让他来值班吧。

  2000年,钟宅村曾做过一次调查,全村初中以上文化水平占26%,高中以上文化水平占11%,大学生寥寥无几,不少钟宅民族小学的老师们却相信,这支教鞭,将要改变钟宅人的命运。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