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禽流感,别光让动物背恶名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5日02:21 东方早报

  文 孔源责任编辑 魏英杰 刘景 单雪菱

  2005年秋冬,一场新的禽流感疫情再次降临。疫情来势汹汹。短短一个月时间,内蒙古、安徽、湖南、辽宁和湖北先后发生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目前7个疫点已扑杀家禽1000多万只。(11月14日《中国青年报》)

  禽流感这个名字本身的变化就是很耐人寻味的。它最早出现在1878年的意大利,当时人们还不过是叫它鸡瘟而已。直到1955年,科学家才发现所谓鸡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与普通的鸡瘟不一样。从此之后,禽流感一词开始代替鸡瘟。名称从鸡瘟到禽流感的变化,一方面反映了人类对这种疾病认识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这种疾病对人类的威胁日益加深。

  当然,科学家的解释是今天的禽流感和它的祖先也不一样。如今的禽流感据说是因为人类、家禽、候鸟间三角接触越来越频繁,与人病毒互相影响产生变异的怪物。因此,禽流感于鸟于人都是高致病性的。简而言之,人鸟之间距离的缩短是罪魁祸首。

  确实,如果那些携带病毒的飞禽主动和人类保持距离,大概禽流感就不会如此令人闻名失色、胆战心惊了。基于此种认识,有的人便提出了“动物恐怖主义”理论,认为带病的野生动物和恐怖分子同样是我们面临的可怕挑战,需要人类严密防范。言外之意,就是在必要时候人类可以采取一切紧急措施保证自己的安全。于是,现在的电视中频繁出现鸡们被集体屠戮的镜头,其残忍程度也真不啻为“动物恐怖”。

  虽然如此,可我还是坚持认为:动物的恐怖主义似乎不是动物主动选择的结果。从本性上来看,动物们也并不是那么喜欢和人类打交道的。比方说鸳鸯这种鸟,本来是喜欢在人迹罕至的山溪里生活、繁殖的,但是,随着生存环境被人类破坏,它们的生活标准也就不得不一再下降。如今经过北京的野生鸳鸯,已经“进化”到可以在园林的浑水里嬉戏,在听到过客脚步声的小坡前栖息。在这些地方停息的其他候鸟的命运也与鸳鸯差不多,可怜兮兮地处在游人的包围中生活。

  鸟类生活水平下降体质自然难以增强,得个感冒发个烧也就成了经常的事。可是,偏偏是它们周围还生活着人类。然而,野生的鸟类还不是最惨的,那挤在笼子里面的家禽比它们还虚弱。这样一来,病毒似乎就顺理成章地从候鸟转移家禽身上,再去由家禽来危及接触密切的人类。

  科学家还有一种说法:病毒和宿主的正常关系是共处,因为宿主死了它也活不了。今天之所以新出现很多高致死率的怪病,是因为它们原本不在人体内寄生,说到底还是人类自己把它们弄到自己身边的。这种说法颇有道理,像艾滋病和埃博拉病毒的原始宿主,据分析就是非洲森林里那些猴子和猩猩,是人类捕捉、杀戮它们才把病毒带向了人类社会。

  所以,对于越来越盛行的“动物恐怖主义”,最好的应对方案可能是这样的:人类的环保观念要更进一步,不但要和动物和平共处,还有向动物退还没有人类出现的净土。那样的话,不仅动物高兴,人类和病毒也都会高兴的,因为谁也惹不着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