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廊坊政府出资扶持群众文化和演艺市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5日02:25 燕赵都市报

  本报驻廊坊记者程建辉

  无论是巴西的桑巴热舞,还是经典现代京剧,都无一例外“赔”在了廊坊。如今,廊坊的文化市场正经历一个特殊时期,很多文化团队对这座城市望而却步。那么,在廊坊这座新兴城市,究竟哪些因素在影响城市文化市场的兴衰?

  政府出资组织、文化部门组织节目———长期以来,廊坊的文化活动一直重复着这个传统模式。一旦财政支持出现困难,就会造成资金难以到位,甚至长期拖欠,文艺工作者的热情随之减弱。在2004年的“5·18”艺术节上,当地市政府出资70万元,由廊坊文化局组织了三大系列、32场文化活动组成的连续14天的系列活动。整个艺术节共有100多个部门的7000多名演职员参与,观众达11万多人,彰显了廊坊的城市个性,在群众中引起极大反响。2005年,廊坊市政府再次组织“5·18”文化活动周,可财政仅到位资金20万元,活动减了许多,影响力降低。

  长期由政府出资扶持群众文化和演艺市场,便会使观众群产生一个认识误区:政府出钱买票看演出是理所应当的。于是,在廊坊经常看到:高水准的演出有人愿看,但不愿掏钱买票,低水准的演出没人看,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政府对文化市场的长期垄断造成市场的无序和不成熟,其直接表现就是现有的演出多数由政府掏钱,商业运作的演出不愿进入,或进来一个赔一个。从前年的桑巴舞到去年春节的现代

京剧都赔在了廊坊,许多文化团队最终放弃了在廊坊文艺演出市场淘金的念头。曾经雄心勃勃致力于把高雅音乐引进廊坊的张颖企划公司举办完2005年新年音乐会后,悄然退出了廊坊市场。

  没有社会资金的投入,没有骨干力量的带动,文化活动无法健康开展,而文化活动的减少使得

文化人才失去了崭露头角的机会,长时间的文化停滞又造成人才的困乏,以至每次市里组织大型文艺演出,组织者挖空心思,却还是一批老面孔上台,有新意的节目难以出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