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让宝宝安然度过“秋冬警戒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5日03:15 人民网-江南时报

  每年11月至次年2月秋至冬始是流感高发病的季节,据悉,今年卫生部正在组织制订《中国应对流感大流行准备计划与应急预案(试行)》,以应对突如其来的流感。而身为流感高危人群,婴幼儿的秋冬疾病更是让年轻父母们头痛不已。前日,一场由葆婴无锡分公司承办的“专家帮你让宝宝安度秋冬———预防流感增强抵抗力”的大型健康咨询会,吸引了锡城近300名年轻父母前来聆听。流感盛行婴幼儿成为保护重点

  李璞副教授师从林巧稚、吴阶平,原北京协和医院儿科专家,有40年从医经验,现任葆婴母婴首席顾问。李璞在当天的会上说:“我们知道胎儿在未出生前在羊膜内受到很好的保护,除了少数一些先天性感染的微生物,可以经由胎盘感染胎儿外,正常情况下羊膜内是无菌的保护状态,因此胎儿在此期间非常安全;一旦破水或出生后就暴露在外界的环境中,开始与许多微生物发生接触,就有机会被疾病感染,此时人体的免疫系统就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而宝宝在0至3岁阶段,免疫功能还不完善,因此患病的几率很高。一旦患上流感,病程相比之下会比中青年人较长,全身症状也会多而重,如发烧、头痛、咳嗽等。因此,对于所有刚刚为人父母的家长而言,对新生儿免疫功能及预防接种的原理应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也应该会更安全的保护自己的宝宝安度秋冬,毕竟预防胜于治疗的道理是不变的。”易感人群需提高自身抵抗力

  李璞教授提醒家长们注意,“对付感冒应采取自然免疫与人工免疫相结合的方式。如果流感病毒的毒性不强,威胁不大,可采取自然免疫的方式,可以不用注射疫苗;如果流感病毒的毒性很强,对宝宝的健康与生命构成严重威胁,而且又没有针对性强的明显疫苗,则有必要考虑采取注射疫苗的方式。

  李璞指出,在婴幼儿高发病季节,为了防患未然仅寄托于接种流感疫苗以不变应万变对付流感病毒的方法是错误的认识。家长们应在平时生活中就注意为宝宝选择适合他们生长发育所必须的微量元素产品,辅助他们增强自身免疫力。李璞教授还详细介绍了药品与保健品的实质区别。“保健品不会出现任何的副作用,可以长期服用;而药品准许有一定的副作用,但不能长期服用。”让宝宝安度秋冬讲究方法

  李璞围绕着秋冬季儿童常见病的预防及护理,为年轻父母们支招。

  宝宝得了流感,不少年轻父母认为是普通感冒,其实不然,若不注意休息与及时治疗,很容易产生并发症,甚至导致严重后果,最常见的并发症有中耳炎、喉炎、肺炎、脑炎和病毒性心肌炎等。秋冬预防宝宝感染流感,要注意以下几点:

  ■注意卫生流感病毒容易通过眼睛和鼻子进入人体,告诉宝宝不要用手揉眼、鼻上的这些部位。每天让全家勤洗手,用消毒液或肥皂洗手要持续15秒到20秒钟;也可使用含酒精的一次性手巾,杀死导致流感的病毒。当双手保持干净时,流感病毒就失去了传播途径。

  ■注意营养维生素是维持儿童生长及调节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物质,在维生素缺乏的情况下,儿童抗感染的免疫力受到破坏,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如呼吸道、消化道的感染。这样孩子就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维生素对儿童的抗感染、免疫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营养素中,维生素C、维生素B6、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E与免疫力关系密切。维生素C能刺激身体制造干扰素(一种参与抗癌活性物质),用来干扰病毒以减少白血球与病毒的结合,保持白细胞的数目。一般人感冒时白细胞中的维生素C会急速地消耗,因此感冒期间必须大量补充维生素C及富含初乳的食品,以增强免疫力。

  ■锻炼身体抵抗力强的宝宝一般不易患流感,因此不论什么季节都要尽量在户外活动,让宝宝多晒太阳。孩子需要运动,专家建议,从孩子开始走路起,就要鼓励孩子尝试各种能促进基本运动技能发展的活动,如跑、平衡、跳、踢、扔、抓。要经常改变活动形式,使活动具有吸引力。

  多做运动不仅是为孩子的健康增加了重重的砝码,它还对孩子增强智力发展和心理健康有帮助。

  ■接种疫苗尽管目前的流感疫苗只能预防季节性流感,而新的流感病毒会出现基因重组,但接种疫苗还是可以使基因重组的概率大大减少。专家提醒,6个月以上的宝宝可以通过接种小儿流感疫苗来增强对病毒的免疫力,而6个月以下的婴儿则不建议接种流感疫苗。

  徐荣

  小资料

  流感和普通感冒流感和普通感冒不同。

  它们虽然病症相似,但致病原因和危害却截然不同。普通感冒是由鼻病毒、冠状病毒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的罪魁祸首则是流感病毒。对于患者而言,流感的危险之处在于它有严重的并发症和高死亡率;对于大众,危险则在于它强烈的传染性,它可以通过飞沫迅速传播甚至在很短的时间内引起爆发。

  《江南时报》(2005年11月15日第二十五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