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草苫子多了会影响形象?(今日话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5日03:27 人民网-华南新闻

  5年前,河南省扶沟县城郊乡李堂村村民因编织、贩卖草苫子致富,被该乡树为典型。该县县委机关报也曾用3/4的版面,对首吃螃蟹的村民李顺来进行了报道。稻草变“黄金”,草苫子市场也就变成了当地群众口中致富的“黄金”市场。

  5年后的今天,已经形成规模化生产并辐射全国十几个省市的草苫子市场,却因“影响县城形象”,遭当地政府全面封杀,面临夭折。眼看今年草苫子的销售旺季即将过去,村

民们欲哭无泪。

  李堂村的草苫市场怎么影响了县城形象而面临封杀呢?笔者观察到,首先在于草苫的土气。对于县城形象而言,扶沟县领导显然不满草苫的土气,他们看中的是代表繁华城市的林立高楼、宽广大道与豪华轿车等,相对于这些,草苫怎登得了大雅之堂?其次,是因为草苫市场规模之大。如果是小规模的草苫市场,可以说难以引起县领导的关注,更不会给路过的客人留下“不体面”的印象,也就谈不上封杀。然而事实上,这个草苫市场经过5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产品远销山西、山东、内蒙古等十几个省份,年盈利几百万元的草苫市场,扶沟县领导就更不能容忍它破坏县城形象了。

  遗憾的是,在各地大力发展和推广特色经济、打造农业品牌的今天,前景如此广阔的草苫市场不仅没有引起扶沟县领导的高度重视,反而以影响县城形象为由将其封杀。笔者不解,难道农民收入低下、住房破烂不堪,就不影响地方形象吗?想必,如果真是那样的话,扶沟县城的形象也好不到哪里去。由此可见,这对一个以农为本的县来说,县领导的形象观不仅是一种错位,更是一种对农产品与农民的偏见和歧视。

  草苫经济原本不应夭折,它原本也可以大有作为的。面对“他们在路边生产草苫子,把稻草和草苫子堆在路两旁不好看,弄得路面很脏,前来拉货的车也容易停在国道上,造成交通堵塞,发生危险”的现状,我想,聪明的领导应该进行有效的规范和引导,并进行有力的扶持,把它树立成真正闻名全国的草苫品牌。这样一来,不仅无碍扶沟县城的形象,更有利于塑造整个扶沟地方的良好形象。

  草苫经济的夭折,不论对于当地农民,还是对于整个扶沟经济,都是一个损失和遗憾。

  《华南新闻》(2005年11月15日第二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