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零补偿”如何实现“零冲突”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5日03:32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零补偿”如何实现“零冲突”
合肥长江中路拆违后,如今面貌一新。图为长江中路一处优美和谐的街景。 本报记者 徐国康 摄

  拆除违法建筑一直被称为“城建一号难题”。最近合肥市在短短百日之内拆除违法建筑逾千万平方米,成功实现了“零补偿”下的“零冲突”。

  过去式的关键词

  “城市毒瘤”、“失眠”

  “仅160多万人的合肥,违法建设竟达到1800多万平方米。城郊接合部90%以上地区,建筑混乱密集、消防通道阻塞、犯罪行为丛生,被群众骂为城市的毒瘤。”合肥市规划局局长王爱华说。“隔夜楼”是令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头疼的词。一听说某地段要规划开发,本是杂草丛生的地方,第二天就会涌出连片的“隔夜楼”:这些“楼”极为简陋,造价不足每平方米100元,甚至“墙壁”是用硬纸板搭起的、“天花板”是用订书机订起来的。造楼只为索要高价补偿和勒索开发商。

  “复杂性远不止于此!由于历史原因,从省、市委到武警、公安等部门也建有大量违法建筑。许多建筑合法因素与非法因素交织;以前数次拆违半途而废,违法者心理抗性大大增强;困难群体搭建的违法建筑比例较大等。对合肥市委来说,这是一次不折不扣的执政能力大考!”合肥市委副书记黄同文说。

  进行式的关键词

  “要碰硬,不硬碰”

  违法违章建筑是城市中无法承受之“硬”,弄不好就是个“火药桶”。但合肥市委的态度异常坚决:要敢于碰这个硬!

  在普通百姓眼中,“官是硬”。市委规定:绝不允许“拆小不拆大,拆民不拆官,拆软不拆硬,拆明不拆暗”。骆岗镇一居委会主任在高压线下私搭250平方米“违建”,置多次警告于不顾,被免职;规划监察大队长鲍某执法“过软”,被免职;规划分局局长邱志强受贿后,私下发给违法别墅许可证,被开除党籍,移送司法机关。

  市委书记孙金龙说:“拆违之中,没有特权单位,没有特权阶层!”和普通市民建的违法门面房相比,“权力机关是硬”。第一个被拆的,就是合肥市委办公厅的18间沿街“黄金门面”。随后,安徽省委、驻皖武警部队也纷纷自拆违章建筑。不足半个月,安徽省直机关就雷厉风行地拆除约1万多平方米的违法建设。

  对普通市民的“违建”问题,也要碰硬,但不硬碰。合肥市的两招奏了效:一是“洗耳根战术”:舆论先热,把实情向群众公开,以争取最大限度民意支持;二是“嘴对嘴战术”:变“对抗”为“对话”。党政领导与不同群体对话,有“下岗职工恳谈会”、“出租车司机座谈会”、“经商户座谈会”、“为困难群体寻岗座谈会”等。市委书记的电子邮箱是公开的,大拆违以来,孙金龙收到2000多封市民来信。

  最感人的关键词

  “用最强扶持,对最弱群体”

  合肥市委、市政府费大功夫把下岗后因拆违而“二次受损户”、低收入群体、进城靠小经营谋生的农民工当作特例来对待。拆违伊始,合肥市就重点设计了社会保障具体内容,出台就业援助、低保、住房补贴三个配套文件,确保不因拆违造成群众就业、生活、住房困难:

  ——设立“百帮再就业一条街”,集中使用各项优惠政策“裂变”就业岗位。对入场就业经营的,实行房租、贴息小额贷款、税收等优惠政策。

  ——盘活闲置商业门面房为拆违服务。对全市10多万平方米商业用房进行紧急启用,鼓励被拆商户入场经营。改造旧厂房、仓库用作应急经营场所。

  ——政府牵头,组织有“岗位潜力”的各类企业举办专场招聘会。全市因拆违减少就业岗位19000多个,但为被拆户储备或提供各类就业岗位24000多个。

  最开心的关键词

  “拆违,不拆掉繁荣”

  “拆违绝不能拆掉繁荣”,这是市委确定的准则之一。合肥宁国路上的龙虾街,原本盛极一时,多数店主并不清楚他们一直是在“违法建筑”中经营的。

  典型的违法建筑不可能因其繁荣而获得“不拆的特权”。怎么办?合肥市包河区政府出面奔忙,在紧邻着的“香港商业街”空置房内,另起炉灶,重开“新龙虾街”。区政府从财政资金中挤出20万元,做灯箱广告、装潢扮靓门面。卫生、防疫部门以“特惠服务”帮助商户搬迁。龙虾经营户刘春发的新店如今又飘出了醉人的龙虾味儿。“新龙虾街”环境幽雅,依旧食客如云。据统计,由于部署周密,方法创新,对困难群体的利益处置得当,已拆面积中“自拆”、“助拆”的占98%以上,“强拆”面积不足2%;社会调查中市民“对拆违的满意度”达93%。

  但合肥市委对“高分”是清醒的。孙金龙说:平静并不代表平安,“零冲突”也不代表“零隐患”,合肥市还有数百万平方米的违法建设仍待拆除,市委、市政府将冷静地总结经验和分析不足,研究对策,确保隐患不拖大,怨气不积累,推动合肥更好地发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