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劳长春“余热”奉献中华(外国人在中国)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5日04:14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劳长春“余热”奉献中华(外国人在中国)
荣获“友谊奖”的72岁华人专家劳长春

  “希望外国专家多出主意,帮助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感谢大家为中国发展付出的努力。”温家宝总理在接见荣获“友谊奖”的外国专家时说的这番话,让在中国工作了8年、年逾72岁的劳长春感受到奉献的价值。这位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的化学博士,现任加拿大国际开发署代表、中加合作“清洁工业计划”驻京办事处主任。

  ●他64岁退休来到中国,一干就是8年

  “像我们这种从大陆或者台湾出去、在西方呆了几十年的人都有这种感觉:在国外即使过得再好,也摆脱不了为人作嫁的景况。只有回来才是最好的归宿。”劳长春谦虚地说:“希望我这一点余热还有用处。”

  1997年劳长春在加拿大退休。他2月19日办完手续,3月1日便来到北京。当时,他已是一个64岁的老人了。

  劳长春生于上海,长于台湾,在美国深造,在加拿大工作。作为华人专家,他阅历可谓丰富多彩。对自己回到中国奉献“余热”的行为,他称之为“叶落归根”。

  刚从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时,年轻的劳长春发现了象牙塔和社会现实之间的隔膜:“我做了两年的博士后,可面对第一份工作还是手足无措。”劳长春认识到,留学不仅仅是学习书本,还要锻炼实际做事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汲取西方先进的经验和技术。“有实际经验才能真正为国效力,只拿了一个博士学位回家是不行的。”

  他在国外40年,工作时间前后不下30年。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使他在“清洁工业计划”的推广过程中游刃有余。

  由于在中国环保节能领域作出的突出贡献,劳长春被中国政府授予2005年度中国国家“友谊奖”。“回大陆工作的这些年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时光。”他满脸笑容地说:“我的根在这边呐。”

  ●为推广“清洁工业计划”,他曾跳进污水沟

  化肥生产是中加“清洁工业计划”合作项目的重要领域。中国有1000多家小化肥厂,让这么多企业了解“清洁工业计划”合作项目,需要很大的耐心。

  “我们从安徽阜阳化工厂开始,一个厂一个厂地做工作。从1个到8个,现在已经推广到100多个。现在,安徽、贵州都在实施清洁生产,项目效果相当好。”

  “清洁工业计划”项目要求非常严格。一次,劳长春和同事去阜阳化工厂考察,他们需要一天的排污总量数据,但企业并没有测过水流量。他们二话没说,拿着流量表就跳下污水沟去测算,让陪同的厂长和工程师非常感动。

  劳长春较真儿的劲儿不仅表现在工作上。北京和东北的两所高校拟聘他做兼职教授培养博士生,他到现在还没有点头。

  “我是考虑时间允不允许。”他说。国外的导师每周都拿出固定时间来跟博士生交流,通过交流来保证学生的培养质量。劳长春觉得自己不能保证每周都拿出这个时间。“要么就不做,要做就把它做好。”他要为学生负责,为教育负责。

  ●面对贫困学子,他总想着为他们做点什么

  今年中秋节,劳长春在友人的陪同下来到京城南部八里店的民工子弟小学。面对孩子们纯真的眼睛,他说,我期望你们自强自立,在逆境中奋发图强。

  民工子弟艰苦的求学环境,勾起了劳长春对早年贫苦生活的记忆。上世纪40年代,台湾普通人家的孩子平时只能步行上学,而且他家家境贫寒,即使买了一双球鞋,他也舍不得穿,往往赤脚走到校门口才把鞋换上。

  “当时,穷人的出路就是读书考学。如果考不上大学,那就要放牛去了。”正是贫困刺激着早年的劳长春不断上进,也使今天的他对那些逆境中求学的孩子多了一份关爱和同情。

  劳长春和几位朋友每人每年认捐1000美元,通过西安的“红凤”奖学金,赞助当地家境贫困而学习优秀的女大学生完成学业。劳长春夫妇还通过友人,准备在四川农村设立一个奖学金,每年大约捐献两万元人民币,帮助家境贫寒的中学生。

  “看到那些孩子天真的面孔,我觉得可以为他们做点什么。”他说。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11月15日第四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