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巴金与家乡戏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5日04:14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巴金与家乡戏
川剧人物

  世纪文学泰斗巴金于2005年10月17日仙逝,这是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坛的重大损失。这不由使我想起巴老对家乡戏———川剧的关爱和扶持。

  喜欢听乡音

  巴老在给成都市川剧院的一封信中写道:“我只是一个普通的观众。我从小就爱看戏。我生在成都,到19岁才离开四川,不消说,看川戏的机会很多。在四川的时候,我并不觉得自己对川戏有特殊爱好。可是1936年,我在上海重看川戏就有一种旧友重逢的感情。1940年年底,我第一次回到四川后,由重庆坐船到江安去看朋友(曹禺),船在泸县停了大半天,我上岸去随便走走,忽然听到有人在唱《情深》,我居然站在一家商店门前听完了半张唱片,我觉得多么亲切,多么高兴。喜欢听乡音,这是人之常情。我对川剧的偏爱,也是可以理解的。”

  赞赏阳友鹤的表演

  巴老1960年1月9日在给成都市川剧院成立一周年的《祝贺与希望》文中说:“为了表演身段和功夫,忽视人物,也可以说是得不偿失罢。好的演员便不是这样,例如阳友鹤同志,这里好些文艺界的朋友特别欣赏他的演技。有一位有名的剧作家(曹禺)说,看了阳友鹤同志的戏就像齐白石的画一样,淡淡几笔就把人物勾出来了。”巴老一次又说,1941年在重庆、1942年在成都都看过阳友鹤的戏,上世纪50年代阳友鹤在上海演的《帝王珠》给我的印象特别深,若干年前我还读过他的回忆文章。巴老对阳友鹤,对川剧十分赞赏。

  为川剧当过策划

  1959年成都市川剧院到上海演出,当时成都市市长李宗林去信,请巴老指导演出工作。巴老及夫人萧珊欣然接受,策划得十分仔细。巴老对“打前站”的川剧名导夏阳说:“上海有的人对川剧还不十分熟悉,对演员也不太了解,我们应该想得更周到一点。”萧珊按巴老的策划,给夏阳等作了具体指导,请什么人看戏,给什么人送剧本,如何与媒体接触,安排得无微不至,使演出取得了圆满成功。大家深受教育和感动。

  “感谢您看我的书”

  1984年的一个晚上,夏阳、川剧名家筱舫在巴老胞弟李济生的陪同下去拜望巴老。巴老的女儿李小林说:“爸爸的身体不好,一般不见外人。见人也只能几分钟。我去问一下,看行不行。”巴老说:“要见,要见。”巴老亲切地对他们说:“你们来了!”夏阳、筱舫问安后,巴老说:“我还好,只是脚不行了,坐轮椅了。”巴老也动了感情,“你们也来得少了,难得听到你们的戏了。筱舫,你能不能给我唱几段?”巴老一边喝枸杞泡的茶,一边听筱舫唱《刁窗》、《拷红》、《燕燕》等唱段,唱了一个多小时,巴老兴致极高。筱舫拿出自己买的小说《家》,请巴老题字。巴老说:“今天我写字很困难,就签个名吧。我感谢你,感谢你看我的书。”这使筱舫、夏阳十分感动。李小林说:“爸爸今天这么高兴,太难得了。”

  “吃巴老的标点符号”

  新中国成立后,成都市川剧院不管在上海还是在北京演出,巴老都是热心的观众,更是良师益友。他经常作东宴请艺人们,大家欢聚一堂,谈笑风生,亲如一家。大家高兴地说:“这是吃巴老的标点符号!”川剧院的艺人以此为荣,传为佳话。

  巴老与川剧的故事很多,都非常感人,使人难忘。在巴老仙逝之际,几段小故事权当一朵朵小小的白花,奉献在他老人家灵前,以表我深切的怀念,无限的哀思,永远的铭记。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11月15日第七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