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漂洋过海闯天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5日04:43 深圳特区报

  漂洋过海闯天下

  一谈加快发展深圳文化产业

  世界文化产业的五大巨头正在叩响中国大门:时代华纳在深圳、上海等地合资建立电影院线;贝塔斯曼集团把经管核心的书友会引入中国;新闻集团落地珠三角;维亚康姆的

MTV进入4000万中国家庭;迪士尼集团的米老鼠登陆中国主题公园。

  外国文化产业抢滩中国市场,真可谓来势汹汹,咄咄逼人!

  这种态势显然激起了深圳人的斗志。当环球数码深圳公司创造出国内首部高清晰三维动画片《魔比斯环》时,美国《纽约时报》惊呼:“他们来了!”

  是的,我们去了。但这并不能改变我国文化产业全球竞争的弱势。据权威资料显示,近年来在文艺演出市场,我国引进和派出每场的收入比为10比1;出版市场,引进与输出比为6.84比1;版权贸易,引进与输出比为10.3比1。我国文化出口存在巨大逆差。

  加大文化出口,成为我国提升综合国力、确保国家文化安全的紧迫之举。对于深圳来说,拼抢全球文化市场份额,其意义不只在于突破发展瓶颈、闯出新的发展模式,还在于要很好地担负起中国文化出口窗口的重任。

  有人问:没有秦砖汉瓦、没有厚实历史积淀的深圳堪当此任吗?我们须知,在全球化背景下发展文化产业,文化资源的欠缺根本不足为虑。文化产业是一个巨大的产业系统,靠的是复杂而完备的产业链,其中制造环节的高科技水平和大工业生产方式,特别是国际化的庞大流通发行环节及相关后续开发尤为重要。当美国人将中国的传统故事制作成动画片《花木兰》而在全球赚得7亿美元的票房时,他们是将中国的文化资源无偿借用了。

  这就是现实:文化产业的发展没有优先权,谁有完备的产业体系,谁就占有更多文化资源。文化资源不多,历史积淀不厚,在某些方面反而可以转化为优势,使我们不用背负太多的文化牵挂,从而能够放眼全世界,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对人类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阐释、整合与开掘。凭借中西文化交汇的环境优势、地缘优势以及高科技优势、产业聚变优势,加上深圳人包容开放、永不服输的气度,我们完全能够担当重任。

  也有人怀疑:在文化竞争上一直处于弱势的我们,如何跟人家“玩文化”?须知文化竞争的关键在于创意,在于发掘文化的不同表现形式。日语电影出口的局限性人所共知,可日本人却利用“轻语言重表现”的“无国籍性”动画片,创造出“滚动开发”的营销链条,在诸多强势文化中占有一片天地。日本传统漫画产业的市场开发,沿着卡通——动画片——卡通商品等的脉络,使漫画作品得到“二次”乃至“多次”开发,衍生出卡通产业、游戏产业、电脑动漫产业,进而带动电影、电视、音乐、出版、主题公园、网站资源的发展,成为向世界传播日本文化的有力载体。

  潜在的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力,深圳人不仅看到了这种潜力,而且有了很好的开端。大芬村油画打进欧美市场;腾讯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这些探索,足以让我们重新认识新时代的消费者,重新认识全球文化市场——文化日益成为公众生活的普遍需求和主要消费内容,文化产业为利润所驱动,渗透于文化创新的各个环节,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增加公民文化权益的现实手段。紧盯全球文化消费的大势,紧盯现代科学技术对于人们工作、生活方式的深刻影响,以雄视世界的开放与创新精神来构筑文化产业发展的广阔平台,并组织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与再生产。深圳人要在全球文化竞争中谋得一席之地,这样的视野与心态必不可少。

  深圳最近出台的《关于大力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决定》及相关文件正体现了上述视野与心态。诚如专家所说,文化产业“走出去”,文化企业始终应当是主力军,政府的主要作用在于,制定和提供一整套推动本国文化贸易国际化的法规、政策,包括文化贸易的外汇管理、项目审批、商品结构、区位重点、税收优惠政策等。显然,《决定》意识到了政府与企业在文化出口中各自应当承担的职能,强调支持和鼓励文化产品的出口,制定文化企业走出去的配套保护和扶持政策,鼓励文化企业与国际文化产业集团合作,吸引国际娱乐传媒集团和大型娱乐设施落户深圳,探索组建中外合资影视节目制作公司,在影视、动漫、设计等领域培育一批大型外向型文化企业和文化项目。这些认知及具体思路,无疑有助于鼓励和引导深圳文化企业克服规模不够大、产业层次不够高、要素整合能力不够强等弊端,抓住机遇,壮大产业,大踏步迈向海外市场。

  有一个信号值得密切关注:作为中外文化交流、合作与交易平台的“文博会”,今年加大了海外招展力度,以“龙腾中国”为主题的一系列海外招商活动,意在突出中国文化产品的出口,力促中国文化与国际文化的对接与对话,使深圳成为中国文化出口的“桥头堡”和基地。承载着特殊使命的深圳,正在为中国文化的出口勇迈大步。

  充满激情的特区创业者,到国际文化市场一搏风浪吧!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