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百年京张从这里发车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5日04:45 北京晨报

  京张铁路历经百年沧桑,仍旧在现代化的今天发挥作用,从北京北站发车当日达张家口。对于当年的起点,走访京张之前一直存有几种猜测,西直门火车站、正阳门火车站遗址、马家堡东路、丰台柳村,四个当年的北京老火车站几乎被现代人悉数一遍。哪里才是京张的源头所在?探寻、走访其源头成了我们了解京张的第一个任务。

  每一根枕木都枕着梦想

  整整一百年前,10月的北京,一项庞大的工程——京张铁路破土动工。说这项工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一点也不为过,因为这是中国人自己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从此开启了中国铁路史崭新的一页。

  整整一百年后,公元2005年11月,本报记者兵分三路历时五天,去追寻探访这条历经百年的沧桑之路:从湮没在京城群楼中的旧时车站,到喧嚣的西直门工地,从苍凉的古驿站,到曾经繁华的陆路商埠,记者最深切的感受是,当年名闻天下的京张铁路,如今在密如丝网的中国铁路线上已显得不太显眼,甚至还带有一丝落寞——尽管如此,它曾经的辉煌至今还铭刻在每一根铁轨上。

  记者寻访之时,国人正沉浸在“神六”上天的喜庆气氛里。今天看来,百年前这第一段铁轨落地,和“神六”上天的喜悦应该是相同的。沧海桑田,从一日千里的火车穿越燕赵大地到一飞冲天的神舟遨游太空,中华民族现代化的进程,有如这条百年京张线一样,虽然蜿蜒蹒跚,却始终在奋勇前行。

  冰冷的铁轨中澎湃过祖先的强国之梦,这梦想已经延伸百年,一定还会延伸下去。

  晨报记者 姜葳

  西直门火车站

  日式木制站房保留近百年

  ●见证:北站正在不停运状态下进行着其有史以来的最大规模改扩建

  很难想像一个叫做北京北站的火车站就坐落在北京著名繁忙二环路的周边。假使有一天,重新听证后的公交站名真的竖立起来,这个原本被叫成北站的地方不知会叫什么名字,可是如果连天天人来车往的公交站都不叫“北京北站”,记者担心北站会更加的不起眼。

  从西直门地铁站出来,顺着右手边的小路一路走到底。本就不宽的道路两侧随处都是“赤峰”、“内蒙”、“沙城”等字眼的招牌,偶尔店主一声吆喝“正宗内蒙古家常菜……”一听就不是北京口音。

  直到业务“萧条”的售票处映入眼帘,记者才确定没有走错,北站到了。记者从时刻表上看到,目前北站仅经营从北京到呼和浩特、沙城、海拉尔、隆化、南口、通辽、赤峰7地的8趟列车,其他的都因为车站改造暂停了。

  北站就是现在京张线的北京之始,因此寻找源头这里首当其冲。眼前的北站正在不停运状态下进行着其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改扩建。记者从中铁六局北京铁建公司了解到,目前西区有12条铁道,其中8条用作客运列车停靠,其余均为设备检修的临时线路。按照改造方案,一方面现有的线路将全部被拆除,另一方面将对附近的叉车厂等部分地块进行征地拆迁,扩大场站面积。之后,在大片空地上重新铺设14条铁轨。

  据了解,除了主站房,有近百年历史的站台、防雨棚和站台连接天桥都将保留。昨天,施工部门向记者证实,保存的方案很有可能是将他们从扩建较多的西区原封不动地移至东区。相关的方案已经在制定中了。

  前门火车站遗址

  仅剩一个火车票代售点

  ●见证:自1958年后,这里改成北京铁路职工俱乐部

  “前门”俗称“正阳门”。前门东那个欧式风格的建筑,就是我国铁路史上修建较早的正阳门火车站遗址,白色建筑上“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的黑色字迹庄重规矩,牌匾两侧有龙形图案。因为距离西直门火车站最近,且启用于清末,这个老站是不是京张之首呢?

  前门火车站的地上建筑为两层,实际内部是四层,一二层已改造成中复电讯的销售大厅,四层是国际旅行社的门市,只有三层跟铁路还保持着仅有的联系,楼道里张贴着铁路分局职工当年举办联欢的资料照片,这就是自1958年改成北京铁路职工俱乐部的证明。

  记者在紧贴建筑东侧的国人宾馆下面找到了一个代理火车票的售票点,但是值班的工作人员也说不清楚百年以前这里到底是干什么的?只是其手中可以出售的从北京各站始发的火车票,保留了现今这里跟百年之前有关铁路的一丝联系。

  作为明清两代北京内城的正门,正阳门站是京汉铁路的起点,也就是今天的京广线,而京汉比京张修建早了8年。当年西直门火车站有无可能跟正阳门贯城连通?记者获得的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腐朽的清政府相信铁路的响声会震动宫廷,破坏了皇家的风水,因此修建铁路时通常避免铁轨穿过城区,往往将车站设置在当年的城郊。

  马家堡火车站

  高楼间难见当年“洋楼台”

  ●见证:小型动力机械厂已变成东丽温泉家园

  “马家堡火车站旧址在马家堡村北,马草河北边,铁路是东西方向。20世纪60年代初,尚有废弃的一段旧铁道和车站遗址……在站台上原盖有一座供英国人住的小洋楼,因而此地原名洋楼台……”

  在北京数个老站中,这算是描述最清晰的一节,但是记者对马家堡火车站遗址的走访却是最没有头绪的一站。

  记者在马家堡东路上几乎逢人就问,“您知道马家堡火车站遗址吗?”“这里以前有火车站吗?”……记者不但没有得到答案,反而引起了路人的疑惑。看来,这里尽管是老北京第一个火车站的遗址所在,但是几乎成了跟铁路最没有关系的地方。

  直到记者跟路边一个修车的师傅打听北京市小型动力机械厂时,才稍有眉目。这个机械厂是当年在马家堡火车站遗址上建造的。“那可都是老早以前的事喽,现在平房区早都改成家属区了。”老师傅感慨地说。在他的指点下,记者走进了这个已经面目全非的现代化住宅小区——东丽温泉家园。

  丰台柳村站

  柳村老站遗址难寻

  ●见证:柳村已看不出车站遗址的风貌

  詹公当年开工钉下第一根道钉到底在哪里?记者从詹天佑纪念馆第三任馆长周建昌处获悉了他们也曾走访京张源头,甚至想在柳村竖一块零公里的界碑。“柳村”——难道是柳村?

  记者赶到柳村公交车站是下午3点多,当时这条人流混杂的街上飘着三种声音:道口铁路工人通知行人、车辆禁行的提示声、晚报的叫卖声、街边小贩的吆喝声。

  这个繁忙的道口就是北京城南的广南道口,也就是现今柳村周边。短短2分钟内,进京方向已经驶进了两辆列车,而由于道口繁忙,铁路工人还要投入三个人值守道口,来往双向各一人,还有一个人要扳动黑白相间用来阻挡行人车辆的栏杆。

  虽然现今广南道口周边的公交车站也是柳村,但是铁路线上的柳村道口距离这里还有四五公里的样子。广南道口一位扳道师傅告诉记者,“往柳村道口去,当初柳村是通往西直门的,那个柳村还要往南。”

  在查访到离百年前京张源头越来越近的柳村时,令记者惊讶的是,很难相信这个地方地处西南二三环之间,也就是位于菜户营桥的西南角,万全寺村再往南。柳村道口东西方向的铁路就是现今非常繁忙的京山干线,列车主要来往于京沪之间,其上下行列车运行最繁忙的时候每隔5分钟就有一趟进出北京的列车。特别是去年铁路第五次大提速之后,北京京山线包括柳村在内的10处道口都在提速干线范围内。

  值班的扳道工告诉记者,以前距离这个道口不远曾经有个柳村站,那里可能跟京张的源头更近些,不过到底多久以前、是否真有关联……直到记者离开,也没有找到能够确切了解京张源头的人。正如詹天佑纪念馆周馆长所说:“柳村已经完全看不出车站遗址的风貌,如果你们能够发现一点线索,一定要告诉我们。”

  零公里界碑

  该竖在哪里

  ●见证:京张确在柳村、西直门设站

  为了搞清楚京张之始,记者走访了原北京铁路分局史制办相关专家郭景旺。终于从现有的史料中解开了京张源头的谜底。

  詹天佑在1895年担任关内外铁路帮工程司时,曾被派遣勘测津芦铁路(天津——卢沟桥)。原本,詹天佑已经带领测量队选择了恰当的线路,但是当时同为工程司的英国人金达坚持铁路要修到丰台,于是津芦改走天津至丰台,然后在卢沟桥和丰台之间修建支线,后又向东延伸至马家堡,而马家堡在京张通车之前就被毁掉了。詹天佑事先计划的路线就泡汤了,他在1896年给美国老师诺索布夫人的信中说明了当局没有采纳其方案的原因。

  谈起京张铁路的起点,郭景旺告诉记者,当年之所以选择柳村作为京张起点,主要原因也是从交通方面考虑。“京张源头是接用了老京奉铁路(北京到奉天,亦称关内外铁路)的一段铁轨。出于经费和工期考虑,京张采纳三个方案之一的从南城柳村开始,沿途在北京城内设置广安门——西便门——西直门——清华园,一路延伸下去的。”

  而在新中国成立后,出于市政布局的考虑,柳村——广安门、西便门——西直门段的铁路被彻底拆除,仅保留广安门——西便门一段。

  本版撰文 晨报记者 彭岚兰

  

百年京张从这里发车

  见证中国崛起源头

  尽管还为没有最终找到詹天佑亲手钉下第一根道钉的地方存有缺憾,但是记者在探寻京张起点的过程中,深深感觉一条中国人自力修建的铁路实际上默默记录下北京铁路百年发展的历史,而这里也是中国现代化崛起的源头所在。图为北京北站天桥。

  

百年京张从这里发车

  站房送别横跨百年

  很多人可能还记得这样的场景:细长的雨棚古香古色,棚外冷雨纷飞,棚内佳人憔悴。古老的钟表悬挂在雨棚木制的梁上,开车的时间在即,那个送站的人怎么还没有来?很多摄制组都选择北京北站的日式站房、雨棚和天桥拍摄抒情的场景。图为北京北站主站房。

  

百年京张从这里发车

  洋楼台变成新小区

  “铁轨”、“洋楼台”、“洋灰台”等词儿早已从记忆中消失得一干二净,几十年前的北京市小型动力机械厂也被现代化住宅所代替。图为马家堡火车站旧址。

  

百年京张从这里发车

  商业化的车站遗址

  前门东那个欧式风格的建筑,就是我国铁路史上修建较早的正阳门火车站遗址。如今,内部的四层建筑已大部分转变为商业用途。图为前门火车站遗址。

  本版图片 晨报记者 蔡代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