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就业指导讲座缘何成"鸡肋" 学生呼唤个性化指导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5日06:00 东方网

  新一波大学毕业生就业高峰来临,眼下,本市各高校纷纷举办就业指导讲座,希望能给他们提供帮助。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学生参加就业指导讲座的积极性普遍不高,有的还将之喻为“鸡肋”。

  “老三篇”不受欢迎

  办讲座,是高校就业指导的传统节目。负责就业工作的老师为学生介绍总体就业形势,还会请来大企业人力资源主管,介绍该类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并指导求职技巧等。遗憾的是,不少同学把这类就业讲座称作“老三篇”,老师先强调就业形势多么严峻,让我们听了心里有些沉重;然后教育我们调整心态、摆正择业位置,不要挑三拣四;最后再谈本校近年的就业率很高,给我们增添信心。这样的讲座,对就业实在没多大帮助。

  中文系毕业生小刘已经参加了两场由著名企业人事主管开设的讲座。“因为主讲人来自知名大公司,所以吸引了许多同学参加。人事主管讲的求职技巧,我在网上和书上都能读到。我很想针对自己的具体情况提些问题,可是在几百人的大会场里,很难得到提问的机会。”小刘说,她更想到媒体或出版社工作,想了解些行业的就业状况,但学校却未提供相应的就业指导。

  呼唤个性化指导

  不少学生认为,就业指导很有必要,但他们更需要“量体裁衣”式的指导。“我是非重点高校的学生,但觉得自己有实力跻身跨国企业,应聘时怎样才能脱颖而出”、“我读的是广告专业,想了解广告业的发展状况和就业行情”……学生们的需求五花八门,许多个性化问题,不是“广普性”的就业指导讲座能解决的。

  上海交大推出的“就业个别辅导”颇受学生欢迎。10多位负责就业工作的教师将自己熟悉的领域公示在校园网上,包括就业政策、简历制作、职业测试、自主创业、就业心理调适、职业生涯发展等,为学生开展“一对一”就业指导。

  面对上千甚至数千名毕业生,做个别辅导,仅靠学校就业部门的教师可能力不从心。教育界人士建议,可以从各院系中汇聚一批师资力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就业指导,还可物色专业的社会咨询机构加盟。

  学会“主动出击”

  就业指导没有起到预想作用,“板子”全打在学校就业指导部门身上,似乎欠妥。上海大学一位就业指导老师认为,大学生应该学会主动索取信息,从面向大众的指导中,提炼出自己需要的东西,这是一种捕捉信息的能力。

  学生应该学会“主动出击”,有任何就业方面的疑问,都应及时与就业指导员或院系老师沟通。就业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不能被动地等待学校来解决。上海师大新成立的“大学生就业发展协会”,成员都是学生。他们到用人单位调研,协助学校开展就业招聘活动,从同学中收集关于就业的阶段性需求,邀请专业人士开设讲座等,积极发挥主动性,使学校的就业指导更有价值。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