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坚持科学发展观负重前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5日06:47 重庆时报

  市委二届八次全委会审议通过了《关于〈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决议》黄镇东代表市委常委会作报告王鸿举刘志忠姜异康滕久明邢元敏出席

  本报讯11月12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重庆市第二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召开,专题研究部署重庆“十一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会议提出,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发展的

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一五”时期尤为关键。在这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新的发展时期,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奋力推进富民兴渝构建和谐重庆的伟大事业。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审议通过《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十一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

  会议由市委常委会主持。黄镇东、王鸿举、刘志忠、姜异康、滕久明、邢元敏等出席了会议。市委书记黄镇东代表二届市委常委会在会上作了题为《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加快富民兴渝构建和谐重庆步伐》的报告,市委副书记、市长王鸿举就《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制定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讨论稿)》作了说明。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重庆市第二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关于〈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决议》。

  黄镇东的报告共四个部分:一、市委二届六次全会以来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十五”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胜利;二、准确认识重庆“十一五”时期的阶段性特征,坚定不移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三、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开创全市改革发展的新局面;四、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为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而奋斗。

  回顾“十五”

  全市发展成就大、人民得实惠多

  会议认为,市委二届六次全会以来的这一年,是全市继续加快发展,全面完成“十五”计划、衔接“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我市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快构建和谐社会步伐,推动全市改革发展和各项工作全面取得新进展。深入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强化思想理论武装;积极有为地贯彻落实中央的宏观调控措施,促进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筹备召开市委二届七次全会,谋划和推动新阶段“三农”发展;稳步推动移民开发工作重心的转移,全面推进库区三大战略任务;坚持以更大的力度推进改革攻坚,各项改革取得新成效;全力筹办亚太城市市长峰会,努力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建设、管理及开放水平;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抓好思想政治建设,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大构建和谐重庆的力度,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会议认为,过去的一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十五”时期更是不平凡的五年。“十五”的五年,是重庆在西部大开发中攻坚克难、打牢发展基础的阔步前进的五年,是全市发展成就大、人民得实惠多的显著变化的五年。通过“十五”的发展,经济增长实现“四大突破”,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经济结构发生“五大变化”,经济活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改革发展的重点领域取得“六大进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更加牢固。

  展望“十一五”

  “爬坡上坎、负重前进”的重要阶段

  机遇和挑战并存

  会议提出,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一五”时期尤为关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在全面分析我国改革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准确判断经济社会发展所处的重要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高屋建瓴地指出,“十一五”时期,我国仍将面临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环境,一个总体上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但不利因素也可能增多的环境。我们要深刻认识和领会中央的科学分析和判断,更加准确地把握我市“十一五”时期的阶段性特征。要清醒地看到,尽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步伐较快,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但在全国处于相对滞后地位、与东部沿海地区差距拉大、在西部地区优势不明显的基本态势,仍然没有根本扭转;尽管我市大城市带大农村战略取得初步成效,三大经济发展区呈现良好势头,但大城市与大农村并存、二元结构特征明显、区域发展极不平衡的基本市情,仍然没有根本改变;尽管我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库区移民开发和产业发展进展良好,但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移民安稳致富难度较大等突出矛盾,仍然没有根本缓解;尽管我市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长足进步,社会保持长期稳定,但贫富差距悬殊、就业形势严峻、社会建设和管理滞后等影响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仍然没有根本消除。从总体上讲,“十一五”时期,我们仍将处于一个“爬坡上坎、负重前进”的重要阶段。我们要准确认识和牢牢把握这一总的阶段性特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切实用好各种机遇,积极应对各种挑战,科学谋划和加快推进我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

  坚持科学发展观

  会议强调,“十一五”时期,既是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时期。谋划和推进“十一五”发展,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是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我们要切实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到我们谋划未来、规划发展的全过程,贯穿到我们作出决策、制定政策的全过程,贯穿到我们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全过程,贯穿到我们检验成果、衡量成效的全过程。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谋划和推动“十一五”发展,必须从发展的大局着眼、从重庆的实际出发,牢牢把握发展的战略重心。面对全市正处于“爬坡上坎、负重前进”重要阶段的客观实际,着眼西部大开发中新兴直辖市的长远发展,适应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重庆“十一五”发展的战略重心仍然是“打基础、建平台、增后劲”。我们必须牢牢把握这一战略重心,切实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一五”规划“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的总要求,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既快又好地发展,全面实现“前十年打牢基础”的战略任务,为“后十年加快发展”创造条件、争取主动、积蓄力量。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谋划和推动“十一五”发展,必须牢记历史使命、顺应时代要求,科学确立发展的总体目标。按照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市委在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从夯实发展基础、转变增长方式、构筑特色产业、完成移民迁建、创新体制机制、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施科教兴渝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等方面,明确了“十一五”时期的主要目标。这些目标,既与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宏伟目标相协调,与“前十年打牢基础、后十年加快发展”的总体构想相衔接,与富民兴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步走”的战略相一致,与办好“四件大事”的历史任务相统一,又充分反映了重庆“十一五”时期的阶段性特征,全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谋划和推动“十一五”发展,必须注重协调、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好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一是要处理好坚持能快则快与转变增长方式的关系;二是要处理好大城市与大农村的关系;三是要处理好统筹全局与分类指导的关系;四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五是要处理好市和区县的关系;六是要处理好改革发展与和谐稳定的关系。

  “三农”问题为重中之重

  会议强调,市委在“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明确了今后五年全市改革发展的各项任务,我们要全面把握,扎实推进,确保圆满完成。尤其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努力在关系全局和长远的重大战略任务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扎扎实实为今后的发展奠定牢固基础,构建坚实平台,增添强大后劲。要深入实施大城市带大农村战略,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我市“十一五”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安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坚持不懈地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努力使经济增长真正建立在提高人口素质、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注重质量效益的基础上,提高全市经济增长质量和综合竞争实力。要统筹全市三大经济区协调发展,继续鼓励都市发达经济圈率先发展,促进其做大做强;积极支持渝西经济走廊加快崛起,促进其更快更好;切实帮助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发挥后发优势,促进其提档提速,构建区域之间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要加强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建设,力争“十一五”时期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建设实现重大突破,构筑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支撑平台。要推进改革攻坚和对内对外开放,努力在一些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的改革上取得突破,形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要坚持从解决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入手,切实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快构建和谐重庆的步伐。

  重庆发展关键在党关键在人

  会议强调,推动重庆的发展,办好重庆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全市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不断增强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按照“在开发中增实力,在开放中树形象,在开拓中求发展”的总体工作要求,进一步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更好地担当起推动重庆“十一五”发展的历史重任。要提高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能力,更好地用科学的理论和方式指导实践;要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更好把握发展大局和加强统筹协调;要提高处理利益关系的能力,更好地保护、引导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要提高务实创新的能力,更好地真抓实干、开拓进取。

  会议号召,全市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的指引下,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朝着富民兴渝构建和谐重庆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王鸿举关于制定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的说明共四个部分:一、关于准确把握我市“十一五”发展的历史方位;二、关于我市“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三、关于我市“十一五”发展的主要任务;四、关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市委常委朱明国、马儒沛、黄奇帆、陈光国、何事忠、马正其、段树春、范照兵出席会议。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党组成员,部分老同志,市委各部委、市级各部门党员主要负责同志,各区县(自治县、市)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普通高等院校、部分大型企业党员主要负责同志,中央驻渝有关单位党员主要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

  展望“十一五”

  学习贯彻市委二届八次全委会精神

  市委二届八次全委会于11月12日至14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决议》,对“十一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为了更好地领会二届八次全委会的精神,本报从今日起推出“展望‘十一五’———学习贯彻市委二届八次全委会精神”时评专栏。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局

  ■本报特约评论员王秀模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建议》中贯穿的科学发展观,即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我们今后认识和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盘点我市“十五”(2001~2005年),主要目标将提前实现,是发展最快、人民得实惠最多、发生历史性变化的5年。2001年至200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分别为8.5%、9%、10.3%、11.5%,呈逐年上升。

  站在科学、开阔和未来的视角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与直辖之初面对的“大而薄”基点相比,我市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而与全国先进地区以及重庆直辖市应有经济地位、全市3000万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比,我市发展还须加快,仍要努力。2004年度,我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人均水平分别居全国的24位、18位、18位,位居中等偏下水平。

  未来“十一五”(2006~2010年),我市怎样才能进一步加快发展?一个基本答案是,关键在于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建议》精神,“十一五”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全国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上将由理念为特征转向行动为准则,由局部行动转向全面行动,由倡导性行动转向制度化行动。近年来,我市已在科学发展方面作了若干探索尝试,有不少成功范例。市委二届二次至七次全委会正确把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分别就党的建设、经济体制改革及“三农”问题、工业化、城镇化作出了重要决定,较好地体现了科学发展导向。长安公司在“军转民”进程中,科学判断自身特长和市场趋向,抓住微车大发展,并不断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新产品,成为全国微车老大。江北区面对市区商贸与交通要道的塞车矛盾,创新思维,以公路干道下穿步行街使矛盾迎刃而解,可谓解析了一道全国性的城市发展难题。

  下一步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我市有两大优势:一是制造业体系较为完整,有利于改造形成循环经济;二是山水环境特点突出,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又有两大难题:一是老工业基地积累问题多,环境保护任务相当艰巨;二是先进的主城区与广阔的大农村并存,改变二元结构难度很大。

  “十一五”期间,我们要坚定信念,全力以赴,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实施“一、三、三、一”发展战略思路。坚持一条主线,即经济结构调整提升;抓住三个重点,即工业主导重点、城镇发展重点、弱县扶持重点;实现三个目标,即循环经济目标,社会提升目标、区域平衡目标;追求一个效果,即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的基础上,使全市经济增长速度在西部领先,全国居中等以上水平。(作者系重庆市社科院企业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