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怎样活跃农村文化生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5日07:16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背景: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列为一项重大任务。欲达此目标,发展和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是极其重要的环节之一。但当前许多乡村缺少文化设施,农民的文化生活单调贫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文明乡风的建设和农民素质的提高。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怎样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你有何好的建议?请来谈一谈。

  把百姓需要的文化活动送下乡

  于奇娟(西平县气象局):

  我觉得要活跃农村的文化生活,应从以下三点着手,多搞些实际的和老百姓真正需要的文化活动,其实并不难。

  一是多送戏下乡。在农闲时经常送戏下乡,对活跃农村的文化生活能起到极大的作用,使各位大叔大婶、爷爷奶奶这些戏迷们能经常看到喜闻乐见的节目,既满足了他们的需要、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又能让他们少打麻将并从戏中汲取健康的精神营养。

  二是多送科技下乡。虽然说现在农村都在推广科学种田、科学养殖,但是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要真正做到并不容易,如果能适时地举办些讲座,到农民朋友中来,还是很受欢迎的。

  三是多送法下乡。农民朋友现在最缺乏的就是知法、懂法,多搞些法律知识讲座,并结合农民、农村中的实际情况来宣传法律,这也是农民最需要的。

  如果能做到以上这“三送”,那么农村的文化生活肯定能活跃起来。⑤4

  盼“图书车”走遍乡村

  马长军(唐河城郊谢岗小学):

  作为一名乡村教师,多年来我对农村青少年没书可读这种令人无奈的情况一直“耿耿于怀”,曾多次呼吁为乡村青少年创造阅读条件。但是,现在一些农村地区根本无书可读,没有图书馆,文化馆形同虚设,连个像样的书店都难得一见。这恐怕不只是缺少资金的问题,因为即使某些已经摆脱贫困的地方,青少年读书也仍然是奢望。

  开始行走在新疆贫困地区的“乡村流动图书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也许有人会说,随着政府对农村教育以及文化建设的重视,农村文化设施将逐渐建成并会充实起来。可实际的情况却是,农民居住比较分散,政府不大可能为每个村庄办图书馆。如果只在乡镇政府所在地办一个图书馆,对许多偏远乡村的农村青少年来说还是很不方便,尤其是那些山区的青少年,仍然是远水不解近渴。

  受“乡村流动图书车”的启发,我有这样一个设想:每个乡镇办一个“中心图书馆”,适当给每个乡村分配一部分图书,隔一段时间,各村之间互相轮换图书。当然,管理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去“中心图书馆”借阅一些。这样,图书的利用率提高了,农村青少年的阅读需求也得到更大的满足,何乐而不为?⑤4

  培养农民自己的文艺力量

  李建波(南阳农业学校):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富起来的农民一方面迫切需要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另一方面能够满足农民需要的文化活动少之又少。然而,我们要看到,时下,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所形成的农村文化体系已被破坏。只有培养农民自己的文艺力量,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民文化生活。

  一应该加强阵地建设。建好村文化室、图书馆、电影院和各类文化特色户,使农民的文化活动有场所有器材。政府要对购置的电脑、图书、文化用品器材提供一定财力和物力支持。

  二要加大对农民文化的培训力度,壮大文化艺术骨干队伍。组织培训班、“三下乡”等形式对农村中的文艺爱好者进行组织、引导和培养,使他们成为农村文化骨干,成为农村文化燎原的火种。开展丰富多彩的农民文化活动,在春节、元宵节等农闲时节大张旗鼓地开展适合农民的文化活动,如舞龙狮、锣鼓、旱船、高跷等传统文艺表演;也可利用其他农闲时节组织农民举办农民喜欢的文艺活动,如运动会、戏曲歌曲比赛等,以提高农民向往先进文化的动力。⑤4

  发挥好民间文化的作用

  魏宝申(平顶山市广播电视局):

  目前,在农村也自上而下举办一些文化下乡活动,但大多热闹一时。要想丰富充实农村文化生活,为农民提供优秀的精神食粮,还需要重视对民间文化的保护与培植,使农村文化恢复自创的生机。因为许多中国的传统艺术都来自民间,农村文化生活也主要靠这些文化自娱自乐,而不是靠黄钟大吕、阳春白雪。现在应该通过保护与培育来刺激民间文化的内生,回归民间文化的本体。另外,民间习俗从来都是民间文化的载体,在历史上形成了因果关系。例如,宝丰县的民间剧团一直很发达,真正的原因就在于民间习俗的保存。所以,保护民间习俗,对于建构民间文化、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要光想着农村基层文化设施投入不够之类的表面问题,关键是要解决内容问题。因为现在农村文化面临一些新问题,比如说农村青壮年常年在外打工,已渐渐适应了城市文化,对他们来说农村文化馆正在失去吸引力,而老年人的兴趣与现有文化馆的功能又未必对应。因此,无论是文化大院还是文化馆站,光有场所和硬件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农民对此有无兴趣,不然投入多少都不抵事。⑤4

  多创作贴近农民生活的文艺节目

  李晓蕾(商丘市梁园区委):

  农民的日子一天天地红火起来了,对生活质量又有了新标准。但时下能供农民消遣的除了看看电视、打打麻将、聚在一起聊聊天之外,就少得可怜了。

  农民需要的不是那些风花雪月的爱情片、打打杀杀的功夫片、时尚动感的娱乐节目,他们最需要的是具有农村特色、贴近农民生活、以他们身边人和事为原型创作的民间文艺作品和文化活动。农民们爱看那些延续了几百年的地方戏,爱哼那些有地方色彩的民间小调。但农民们爱看、爱哼的传统戏曲、小调中的内容,离他们生活的年代久远了些,很不解渴。农民们渴望能出现一批反映当代农村面貌、农民生活的民间文艺作品。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多组织相关人员下基层,多与农民沟通,多体验农村生活,用亲身经历来创作农民喜闻乐见、通俗易懂,又能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且有地方色彩的文艺节目。⑤4

  让露天电影“回家”

  陈海(农行鲁山县支行):

  如今在农村放映露天电影,依然会受到广大农民兄弟的追捧,他们会在演出过后的许多日子里依然对剧情津津乐道。因此,我认为要让送电影下乡进村的路子更平坦一些。

  首先是提高认识。我们的宣传、文化等部门要认识到广大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渴求,努力克服困难,为送电影下乡创造有利条件。其次是拓展资金筹措渠道。宣传、文化部门应积极拓宽筹资路子,采取让财政出资和企业赞助等多种形式筹措放映费用,为电影下乡进村打好基础。最后是稳定放映队伍。做下乡进村的放映员,是一件劳神费心的苦差事。相关部门应出台相对宽松的措施,鼓励稳定放映员队伍,从而使送电影下乡制度化、规范化,让农民兄弟足不出村就可饱上眼福,让露天电影为农村留下一道美丽的风景。⑤4

  多策并举促“乡风文明”

  魏俊峰(省国资委企业改革改组处):

  我省的农村文化活动近年来总体上呈现了蓬勃发展、日渐丰富的特点,但在有些地方也还存在单调、乏味、不文明、不健康等问题。我认为,抓好我省的农村文化生活建设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加强集体文化事业建设,特点是要创建并大力完善农村文化大院,有条件的可以把农村文化大院与“网吧、游戏室、桌球室”等现代娱乐设施有机结合,使农民的文化生活由零散无序向集中有序转变。二是把农村文化体制改革列为我省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之一,整合锣鼓队、小剧团、秧歌队、电影放映专业户等农民业余演出团体和经营户,组建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农村演出队伍,并成立演出协会加以规范,使之成为繁荣农村文化的主力军。三是结合各地农村文化亮点,打造丰富多彩的农村特色文化生活。四是媒体多推出一些反映新时代农村、农民生活,能够帮助农民致富的文艺作品和形式。⑤4

  简言短语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一要增加资金投入,构建农村文化阵地。各级政府应统筹规划,综合协调相关部门抓好农村文化场所、活动设施建设。在乡(镇)一级建立文化馆、篮球场、农民学校等公益场所,村一级建立简易图书室、活动室等,形成乡(镇)、村两级文化阵地。二要发掘乡镇企事业单位、乡村有一定文体专长和文艺才能的人员成立文化宣传队伍,辅导和组织乡村居民活跃文化生活。三要大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按照“健康向上、丰富多彩、广泛参与、提高素质”的要求,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文体活动、生产竞赛、科技培训、争做“文明家庭”等活动。⑤4

  (商丘·陈卓砾)

  ●记得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不少出版社和文化艺术部门经常为农村出版和印发一些文艺演唱材料,如《群众艺术》、《演唱材料》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唱词、相声、小戏曲等,通俗易演,喜闻乐见。既可以作为演出宣传脚本之用,又是群众休闲娱乐的读物,也是农民业余学习文化知识的好教材。现在,随着农民物质生活的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加强,广大农民纷纷重新组织或自发成立了文艺宣传队。如果乡村文艺宣传队有了像以前那种较好的宣传读物,就可以自排自演,常宣传、常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因此,农民非常盼望有健康向上、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宣传读物下乡。⑤4

  (舞阳·廖新中)

  ●农民渴望健康、有用的文化生活,却缺少实用科技书籍。在以往各单位组织的文化下乡中,就有一些部门,为了单纯完成捐赠任务,捐献的娱乐器材是经过翻修的淘汰品、残缺品,农民根本就娱乐不了,结果成为摆设。捐献的书籍中,有小学生的课本,有黄色淫秽刊物,有六七十年代过时的科技书籍,这些东西不仅对农民没有一点好处,而且还会害了农民。因此,要扎紧“篱笆墙”,严把科技文化下乡关,杜绝精神垃圾流入农村,把为农民的好事办好、办实。⑤4(内乡·张中立)

  ●最好的办法是适时组织文艺会演、擂台比赛等。它一方面可以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加广阔的艺术才华展示舞台,为更多农民提供更为丰富的精神食粮,营造出更为浓厚的农村文化氛围;另一方面还可以起到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的作用,激发广大农民的争胜心和上进心,焕发出他们心中无穷的热情,为进一步推动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使农村文化活动越办越好、长盛不衰。⑤4

  (方城·李超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