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国人民的理财生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5日09:06 南方日报

  报告文学

  曲兰著

  编者按

  如果说中国上世纪80年代是“票证时代”向“货币时代”的转移,那么90年代以后,中国则开始了“货币时代”向“投资时代”转移。过去我们大多数人都是靠工资生活,没什么“外快”。但是,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人们赚钱的方式不一样了,工资在我们生活中的比重越来越小了,人们开始有很多赚钱的方式了。然而怎样赚钱?怎样消费?怎样保障?怎样积累?所有与财富有关的问题越来越让我们操心了,理财需求也应运而生。

  理财,不仅理的是怎么挣钱,怎么管钱,怎么花钱,更重要的是通过理财,管理好我们的生命。使我们仅有的一次生命,不是在忙忙碌碌中、混混沌沌地度过,而是在健康、快乐、富裕、幸福中享受人生。此文通过来自现实生活中的大量事例,阐述的就是这个道理,颇值得一读。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大概是进入21世纪吧),人们发现:腰间的钱包渐渐鼓了起来,穷了几千年的中国老百姓,手里开始有了俩闲钱儿。

  然而,从骨子里就穷怕了的中国人,远没有美国人那么潇洒(他们敢把下辈子的钱都给预支了)。人们对消费仍然心存疑虑,不敢放开胆子花钱,总觉得银行里有存款才安全,才踏实。我们的父母、祖父母、祖祖辈辈,都以存钱为乐趣,存折上数字的增长,哪怕只是一点点,也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快乐。老百姓固守着唯一的理财方式:存钱。

  钱宁先生在一篇文章中曾经这样描述城市里大多数中国人的一生:

  在中国社会,人一出生就被安排好了一生。

  过去,从上什么幼儿园到上什么小学中学,从读什么课本到穿什么衣服,中国人都没有太多的选择,因为那年代,幼儿园和小学、中学都是按地区划片儿招生,而商店里的物质食粮与精神食粮一样匮乏。大学高考招生制度恢复以后,考大学成了一次个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一旦考进大学,生活又会重新回到正常轨道:你会被编在一个班里,分到一个宿舍,白天按着排定的课程表和全班一起上课,晚上和一部分志同道不合或道合志不同的同学一个宿舍睡觉。三年或四年以后,大学毕业,来不及挑挑拣拣,国家就给你分配好了一个工作。然后,你的生活笔直得可以一眼望到头:你会以社会认可的方式谈恋爱、结婚;根据街道计划生育委员会的计划生一个孩子。如果没有犯政治错误的话,30多岁时你可能会分到房子,40多岁时可能会得到一定提升,60多岁时会光荣退休。然后,大早上可以去练一阵子气功或晚饭后背着手遛个弯儿,就这样一直到死。死后多少还会有个追悼会。

  我们的人生,一眼能望到头儿!我们的生活,像军人一样,步调一致,连挣钱方式都一样,且收入也大致相当,我们大多数人都是靠工资过着一辈子安稳却不富裕的生活。

  “短缺经济”型的计划经济时代,可能已经被人遗忘了:布票、粮票、油票、自行车票这些伴随我们几十年的票证,悄悄从我们生活中消失了,现在也就是在收藏界才能看到它们的一点影子。在那个年代,人民币被这些形形色色的票证,挤兑得几乎失去了它的许多流通功能。说到理财,也就是省吃俭用,把剩下的那点钱存银行,吃点利息。

  那时候老百姓的收入,安排好柴米油盐,已十分不易了,一个月下来,剩不了俩钱儿,不少人家甚至连存折都没有。在市面上流通的最大金额的人民币也只是10元钱———那会儿,一分钱都恨不能掰两半儿花呢!

  对于中国的大多数老百姓来说,几千年来,都是过着仅够糊口的温饱生活,没有可理之财。可现在不一样了,中国老百姓,甭管穷人还是富人,几乎家家都有存款了。据央行公布的数据,2003年底,居民本外币储蓄余额达10.5万亿;而到2004年末,这个数字就达到了12万亿元。

  “聚沙成塔”“水滴石穿”,是从我们爷爷的爷爷就开始教给我们的理财真谛。虽然我们今天富裕了,但从远古就传下来的理财心态,早融化在我们的血液中了。所以尽管中国在世界上并非发达国家,中国的人均财富还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中国百姓的存款总数却比经济更快地增长着。

  然而在今天,是什么让我们对爷爷的爷爷教我们的理财真谛开始产生了疑惑呢?

  大概所有人都注意到了:银行的利率越来越低,连续9年降息,现在又要加上利息税。利率的增长远远低于经济的增长,钱存在银行已经不能保值了,慢慢地缩水。据有的专家推测,相对于经济的发展,每100元钱一年缩水4元钱。

  这钱,还能放在哪儿?我们怎样才能让我们的血汗钱保值增值?

  理财需求应运而生

  过去我们大多数人都是靠工资生活,没什么“外快”。但是,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大概也是从进入21世纪吧),人们赚钱的方式不一样了,工资在我们生活中的比重越来越小了,人们开始有很多赚钱的方式了。同样也是从21世纪开始,医疗制度改革了,看病需要我们自己掏的钱越来越多了,我们的生活要靠自己来保障了!我们生活中的变数也越来越多了!

  怎样赚钱?怎样消费?怎样保障?怎样积累?所有与财富有关的问题越来越让我们操心了,理财需求应运而生。

  在今天,即使银行不收利息税,富裕了的人们也不再满足于在银行拿利息这点小钱了,人们认识了股票、债券、信托、租赁、基金、保险、房地产等各种理财方式。

  市场经济,像潜移默化中涌动的一股巨浪,冲击着每个家庭,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连股市上的退休老太太,都开始对国家经济形势、企业经营状况津津乐道了。在今天,财富的获得,不再依赖于祖上的福荫或者一般人难得的暴富机遇了,那些知识丰富,信息灵通、或者具有特殊消息来源、观察力敏锐、善于分析的投资者,往往能得到丰厚的利润。

  如果说中国上世纪80年代是“票证时代”向“货币时代”的转移,那么90年代以后,中国则开始了“货币时代”向“投资时代”转移。

  我想,几十年前,当个家庭主妇真是太容易了,那时,小康人家的那点儿小财,闭着眼睛都能数得过来:一个几百元的存折,几件四季服装,一辆自行车,加上点儿小电器(多半是台收音机),谁都能理。而在今天,想当个好的家庭主妇,恐怕就非得有专业知识才行了。且不说房子、车子、各种家用电器这些财产,或者银行里各币种的存款,很多人还有好几套房子:哪个租,哪个卖?都颇费斟酌;一些家庭面临着是买一辆车还是两辆车的选择,抽屉里的各种金融证券、各种收藏、各种投资文件、各种发票、各种电器的保修单……不仅需要近乎专业的档案知识,还需要近乎专业的会计知识。

  让我们操心的,不仅是这些有形资产,很多人还拥有为数不菲的无形资产:知识产权、发明专利、甚至游戏账号(所谓虚拟财产)。

  ——虚拟财产?这玩意儿也值钱?

  2005年7月,重庆就有一对因虚拟财产发生纠纷,而起诉到法院离婚的夫妻。据称男方是个“骨灰级”玩家,在玩“传奇3”时,偶然发现一个叫“传奇世界猪”的女网友正被攻击,于是挺身相救。

  “英雄救美”很自然地演绎成一段姻缘。然而,虚拟世界的情分与现实中的朝夕相处完全是两码事。在过了8个多月磕磕绊绊的夫妻生活后,两人协议离婚。但在财产分割时,两个游戏迷争执不下的,并不是已按揭的房子,竟然是两人近一年来共同练的10多个“传奇”号!

  别看这小夫妻俩平日里吵吵闹闹,却并不影响他们在共同生活期间,齐心合力地练了十多个40到50级的“传奇”号,以及一大堆“极品”装备。就这点虚拟的玩意儿,在网上竟能卖到四五万块钱!

  (1)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