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5日09:09 贵州日报

  农业结构调整一直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也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考察贵阳市乌当区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前经济发展的背景,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路,也许对于我们思考这个问题具有借鉴作用。

  乌当区农业结构的特点,一是农林牧渔结构中以农业为主,畜牧业产值也占有较大比重。二是粮食生产的比重逐渐下降,非粮食作物迅速发展,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是畜牧养

殖业生产稳定增长,内部结构逐步优化。四是种植、养殖业逐步向优质农产品生产过渡。五是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措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

  乌当区农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紧紧抓住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机遇,坚持一个导向(市场),突出两大重点(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提高三个比重(特色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优质农产品在农产品总量中的比重、商品性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立足自身资源和市场优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民生活实现小康、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科技为支撑,以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为突破口,以农业科技园区基地建设为载体,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重点在于培育特色支柱产业。在布局上,由于中西部二、三产业较为发达,因此中西部乡镇重点发展户养奶牛、科技杨梅、有机蔬菜、精香细菜、花卉等;东北部乡镇重点发展优质水稻、辣椒、玉米、折耳根等为主的农产品基地,以布朗李、金秋梨等为主的优质水果,以次早熟蔬菜、反季节蔬菜为主的粮区菜基地。农业由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调整水果、蔬菜、花卉、中药材、畜牧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扩大畜牧业比重。建立以畜牧业为龙头,以花卉、药材为重点,以水果为补充,以蔬菜为基础的五大产业协调发展的畜牧大区。产品品种和品质结构调整,坚持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基础上,适当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粮食作物突出优质化和杂交化,经济作物立足于蔬菜花木类,重点发展有机蔬菜、山野菜、香细菜、艳红桃、科技杨梅等优质水果以及花卉苗木、中药材等。畜牧水产业重点发展良种奶牛、良种猪,引进贡鸡、樱桃谷鸭等优质肉禽品种。总体上体现品种调新,品质调优,科技调强,种类调多,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加工结构调整,在于围绕主要产品,培植一批为主导产业配套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在大宗农产品加工上有突破,在特色农产品加工上有创新。结合实际制定标准,培育和扶持本地龙头企业。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各种类型的生产、加工、营销、储藏、保鲜等龙头企业,并创造条件,鼓励各种投资主体创办龙头企业,全方位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市场结构调整,在于立足于市场需求,着眼于长远,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多、人多我优、人优我特”的思路,围绕主导产业和主要产品,建立专业市场,健全农经网,形成信息网络市场。以市场为中心,向生产、零售领域延伸,实现农产品流通专业化、产业化、网络化和现代化,发挥农产品市场的物资集散、价格形成、信息发布、标准制定、商品促销、服务引导和产业带动的功能。

  为了实现农业结构调整,一是必须创新组织形式和机制,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引进和扶持龙头企业为重点,大力发展“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市场+农户”等组织形式,形成龙头带产业、产业连基地、基地富农户的经营格局,努力建成一批特色不同的专业经济区域和面向不同市场的经济带,推进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组建各种农民协会,通过协会的努力,解决农产品“卖难”的问题。积极发展农民经纪人队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二是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综合服务功能。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通过农技培训,壮大农技队伍。加大执法和监督力度,规范生产经营行为,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坑农、害农的行为。充分发挥“农经网”和“村村通”科技网的作用,提高农产品上市信息率,加强网上信息的开发利用,为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逐步完善市场体系,对现有乡场进行规划改造和管理,适时新建和扩建与生产相适应的市场。大力开展农业信贷、保险和农资供应、农产品流通等方面的服务。三是加强农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四是充分发挥科技在发展效益农业中的作用,大力实施科技兴农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五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六是推进城镇化进程。

  作者:郭文忠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