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读《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研究》有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5日09:09 贵州日报

  中央编译出版社以“经世文库·新农纵横”出版了李昌来同志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研究》。面对案头这本四十多万字的论著汇编,我陷入了沉思。

  1999年以前,我在中共贵州省委政策研究室工作过5年多,昌来同志曾经担任过我的副手。出于对党委政策研究部门工作目标的理解和责任心,我在政策研究室期间说过这样的话:“我们不是社会科学院,也不是贵州大学。”曾经有人误以为我这个说法是对社科院和大学

里的社会科学研究有什么看法,其实我是怀着某种羡慕情绪说这个话的。因为在社科院或大学里从事社会科学方面的研究,可以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指导下,完全按照自己的研究形成见解,发表著作;若有所建树,或者达到一定的年资,还可以晋升职称。而在党委的政策研究部门工作就不是这样了。省委政策研究室是为省委调查研究、把握全局、作出决策起参谋作用的部门,必须围绕省委的中心工作进行决策前、决策中和决策后的综合服务,工作的绩效在很大程度上要看是否能为省委提供第一手的情况和资料,是否能使对策和建议真正进入省委的决策和部署,是否能为省委的决策和决策的落实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参数。而这些与个人的利益、荣誉和地位基本上是不搭界的。但是,人民的事业、党的事业需要有这么一些人从事这种工作。那时,我在省委政策研究室和大家共同提出,我们的工作要“摸实情、讲实话、出实招、求实效”。应当说,这个要求还是比较高的,同时也是与时俱进的。记得1995年底、1996年初,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与省财政厅共同为省委、省政府起草关于财源建设的后来以省委名义发出的文件,它的五个附件都是具体的措施和运作办法,包括对县级财政实行“以奖代补”。为了使这一套文件真正具有可操作性,我们专门请几位曾经担任过县里党政领导的同志对文稿“挑毛病”,主要是看不看得“懂”,方不方便具体“办”。省委、省政府作出决策后,这个文件在基层很受欢迎,明确了“财政工作要从源头抓起”的方针,成为省直接对县的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尝试,起到了“增收有动力、节支有压力”的重要作用,保证了县乡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工资的发放和工作的运转。昌来同志则是把“三农”问题作为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在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服务,力求做到“四实”的同时,不觉之间还形成了这些颇有质量的文稿,留下了一道鲜明的轨迹,确实是值得欣慰的。

  我还有一个基本看法,认为党委的政策研究部门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当适当直接抓一些改革试点试验,“近期作示范,长远探路子”。这对于提高调查研究和决策参谋的能力和水平是大有裨益的。这些试点试验单位还可以成为政策研究部门相对固定的联系点,有利于增强工作的针对性、连续性和主动性。显然,这对于试点试验单位的相关工作以至整个发展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记得1997年,省委政策研究室受命根据中央和国务院的精神,起草贵州延长农村土地承包期的政策性文件。我们把农村改革试验区湄潭县和农村改革试点县金沙县直接抓改革试点的同志请来,当时这两个县开展农村“土地制度建设”改革试验试点都已在十年以上,有关同志对这方面的情况非常熟悉,最有实感。我们共同研究,在很短时间内就从贵州实际出发,拟定了实施意见,并获得省委、省政府的首肯。昌来同志这些年就是分工具体抓省内的国家级农村改革试验区(毕节试验区和湄潭试验区)和省委农村改革试点县的联系工作,他的文稿有相当大的篇幅和这方面工作有关,其中不乏相关的思路荟萃或经验归结,值得关心这方面工作的部门和有识之士参考。

  昌来同志是通过公开选拔,从县里直接调到省委机关工作的,他的成长过程、他这些年来获得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基层历练和积累对于在领导机关做好调查研究工作以至其他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想建议相对而言比较年轻的同志,要努力争取到基层去历练的机会。应当说,这对于每个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一生,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意义。

  作者:向阳生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