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教育部原副部长张保庆:敢说真话源于自信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5日09:17 金羊网-新快报

  "我很想告诉拿到录取通知书的同学们,如果你们的家庭确实有困难,不要自己一家人发愁,更不要轻易放弃上大学的机会,首先应该找当地教育部门,或者找当地政府帮助解决。如果他们都解决不了,就想办法先借点钱到学校去报到,学校会帮你们解决问题的。如果哪所高校不给解决,你可以直接给教育部写信反映,给我写信也行。"

  张保庆

  1944年6月出生于河南镇平,1968年7月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专业。历任解放军班长、副排长,天津市外事办干事,中国驻乍得使馆经参处干部,中国国际旅行社天津分社翻译、副科长、分社副总经理,中国驻法国使馆文化处三等秘书、教育处二等秘书,国家教委副主任、党组成员,教育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等职。

  2005年8月29日,在教育部大楼新闻发布厅,公开点名批评8地执行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不力。

  2005年10月底卸任教育部副部长职位。

  新快报讯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的卸任,半个月以来一直是舆论关注的焦点。11月11日上午,记者意外得知张保庆出现在他办公室,立马登门求见。张保庆以来者不拒、有问必答的姿态接受了此番独家专访,历时3小时53分钟。

  

教育部原副部长张保庆:敢说真话源于自信

  批评8地非“告别演出”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免职的消息公布后,媒体特别是互联网反响强烈,您知道吗?

  张保庆(以下简称“张”):不知道。我的电脑玩得很不好,一般也不上网。直到这个周一(11月7日)上网看了看,才知道是怎么回事。

  记:关于您的离任,外界有种种传说。很多人猜测,您这次被免职与您前些日子公开点名批评8地支持国家助学贷款不力有关?

  张:应该说没有任何关系。我的哥哥弟弟在外地,前几天也给我打电话,问我是不是犯什么错误了。我告诉他们没事儿。按照中央政策,高级干部到年龄退休是免职,犯错误是撤职。

  按年龄,去年6月我就到岁数应该退休了,因为有些事情还没有完成,领导也想让我把国家助学贷款再推一把。原定今年年底退休,转到中华教育基金会去做管理工作。后来得到消息,这个基金会必须在今年年底以前注册,如果等到年底退休,就会误事儿。早一天晚一天的事儿,干脆提前退了。

  这些情况事先我本人都清楚,所以免职的消息公布后,并没有感到突然和意外,是以一种很平静的心态接受的。

  记:有人说,当着那么多媒体的面公开点名批评8地,是您精心策划的一场“告别演出”。您在高级干部的岗位毕竟干了那么多年,不可能一点儿不懂官场规则,也不能用“情绪一时冲动”来解释您的行为。

  当时我们也在新闻发布会现场,我们注意到,开初讲话时,您并没有具体提哪8地,后来是中央电视台记者沈冰举手提问,您犹豫了一下才说出来的。可不可以认为,这次点名是被记者逼出来的?

  张:他们说我作秀,我都快要下台了,还作什么秀?!7月中旬时,周济部长就找我和财务司的同志商议,开学之前,助学贷款工作是不是还要讲一讲。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已经推进五六年了,去年在政策上又做了较大的调整,应该说是一个比较完备的方案了。可是直到今年7月助学贷款的情况汇总上来,还是不理想。

  教育部和财政部便商量,推进工作不能总是停留在说空话的阶段,对执行不力的地方应该有点实质性的举动。经过教育部党组的反复讨论,最后决定第一是要点名,第二是要出台惩罚性措施。原来是准备在新闻发布会后的第二天点名,不过那天记者既然问了,也就先说出来了。

  公开点名是我点的,但不是我个人所决定的。

  记:您怎么看这次对您卸任所表达的广泛的民意?

  张:国家助学贷款只是我分管的一项工作,只是这几年干的一件小事。但我确实是动了感情在做这件事情。对社会上反响强烈要有一个清醒的判断,只能说它反映了老百姓的一种情绪,因为我们推动的事情和老百姓的利益相关。

  真话一直在说,胆大源于自信

  记:您在公众眼里是一个敢说话的形象。说真话是您的一贯作风吗?

  张:真话我是一直在说,不过以前我一般只是在教育部门内部说说,而没有在社会上公开说。如果这几年你们出席过教育部年度工作会议,你们就知道我怎么看待教育形势,怎么看待扩招,怎么看待收费,怎么看待乱收费,怎么看待资助困难学生。总之,我都讲了,反复讲,但社会上不知道。

  我这个人过去一般很少出面讲话,干事就是了。

  记:有人说你胆子很大,坚持说真话、不看领导脸色唯唯诺诺困难吗?

  张:因为我很自信。我对教育的问题都是经过深入思考的。我是很难骗的。到农村去,我不听汇报,自己提问题。哪个问题不对,我就直接说。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判断。我不固执己见,但一旦形成自己的观点,轻易不会改变,尤其是在重大问题上。我在教育部26年,大、中、小学都管过,看的是最贫困的地方,地方干部看我与别的干部不一样,也跟我说实话。

  有人说我胆子很大,其实我是有选择的。看不准的事情我不干。事情要么不干,要干就要干到底。比如说筒子楼改造的事情,我不听学校汇报,一个楼一个楼地核实。高校后勤改革,武汉我去了7次,西安去了6次。

  我这个人的性格、脾气和作风是容易引起争议的,但我问心无愧。我最怕办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情。我少有反复,缩头缩尾。

  “教育搞到今天,并不算搞好了”

  记:看过您的诗集,最近10年来的诗中似乎总有一种淡淡的忧愁。有一句给人印象很深:“最坏无非芹与薯,不是落魄是国忧”。

  张:从我的成长经历来说,我个人没有什么背景,完全是靠党一步一步培养起来的,对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怀有深深的感激之情。也因此有深深的忧患意识。

  中国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政令不通,中南海制定的东西有时都出不了中南海。像解决困难学生助学贷款的事情,下边根本就不听嘛,连这样的政策都不执行,还说别的吗?

  记:您对退休生活有什么打算?基金会是个闲职吧?

  张:我的工作重点首先是中华教育基金会,为什么接了这个工作?是因为这个基金会主要是资助困难学生的。我要把它做大,想在资助困难学生方面做点事情。

  我还是很担心教育。毕竟干了一辈子教育事业,但教育搞到今天,并不算搞好了。

  他为何说“反正我也要退了”?

  在8月29日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张保庆点名批评了执行助学贷款政策不力的8个省(市、自治区)过程中,说了一句:“反正我也要退(休)了。”

  如果考虑到此前,曾有不少媒体发表有关张保庆的评论,也曾探讨过为何官员在临退时,往往敢于讲真话,兼之张保庆所言,其退休是肯定的事,那么我们可以做出一个基本判断,那就是,张保庆讲真话与其后的被免职没有必然联系。

  实事求是地说,时年已经61周岁的张保庆被免职,完全是一次正常的任免。那么,为什么张保庆被免职,如此令我们挂怀?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至少在其声称“反正我也要退了”之后,他开始大胆地讲真话,对教育界存在着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尖锐批评,而借着这些批评之声,张保庆在坊间的好口碑也因此迅速建立起来。而公众之所以对张保庆的去留如此关注,一个主要原因,也就是对说真话的官员的关注。这是颇有意味的。

  事实上,我们更该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不是知道自己“反正也要退了”的话,那么张保庆会不会如此真话频频?显然,即将离任让张保庆鼓起了讲真话的勇气。

  如此推断下来,我们不必为张保庆的被免职而进行诸多的猜测,那不过是一次正常的行政任免,同样,我们也不必将曾经说过真话的张保庆“神化”,张保庆所言,不过是履行了一位正常的官员所应该做的事情。我们更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建立一套保障官员们说真话的机制。(据《江南时报》)

  怒斥8地助学不作为张保庆卸任教育部副部长

  

教育部原副部长张保庆:敢说真话源于自信

  图:8月29日,张保庆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

  新快报讯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8月29日,在教育部2005年第11次新闻发布会上,张保庆点名批评了天津等8省(市、自治区)执行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不力,导致一些贫困生无法通过国家助学贷款完成学业的现象。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当人们为张保庆拍手叫绝时,也许很少有人意识到,这真的成为这位刚刮起“教育风暴”的部长的“告别演出”。

  10月28日消息,国务院免去了张保庆教育部副部长职务,任命李卫红为教育部副部长。

  今年61岁的张保庆,已到了中央规定的官员退休年龄。

  “我们也不愿得罪人”

  作为分管财务的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在新闻发布会上批评说,有的省份上一个大项目可能花几十亿、上百亿,“遇到困难学生就这个、那个理由都出来了,整天在喊,就是不动”。他认为,根本原因不是这些省份财政困难,而是思想不重视,工作不到位,不大关心贫困学生。

  对此,财政部将采取的措施是:对这些省份不安排对地方高校的共建经费,并减少教育专项的转移支付资金。教育部将采取的措施是:明年一律调减这些地方和有关高校的大专(高职)生、本科生和研究生招生计划;暂停这些地方和有关高校硕士、博士点的审批;暂停对新设置高校、高校升格、高校更名的审批工作等等。张保庆在宣布上述措施时说,“我们也不愿得罪人,我们是迫不得已。”

  在他最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他坦承自己的心情是既愤怒,又忧虑,又无奈,很复杂。

  “我想,资助家庭贫困的大学生完成学业,这应该说是我们国家一个大政策,这个事情应该做好,也是我们政府必须要履行的责任。”助学贷款成为张保庆的“遗憾”,“我就不知道为什么这么个东西就落实不下去呢?”如今重温,张保庆的无奈别有深意。

  (金陵/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