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防震橡胶垫“柔”难克“刚” 近年来生产遭遇尴尬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5日10:53 大华网

  本报讯(记者黄泽春)近年来,我市企业研制的曾在国际会议上受到专家高度评价的防震橡胶垫遭遇尴尬。记者昨天走访作为国家建设部隔震器材生产基地成员企业的汕头宇泰减震科技有限公司时了解到,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市乃至全国在建筑抗震减灾方面主要选择传统的刚性设防,作为“以柔克刚”的橡胶减、隔震新技术“柔”难敌“刚”。这家在10多年前就从事橡胶减、隔震支座生产的专业厂家,近年来生产一直处于“停停打打”状态。

  造就当年世界最高隔震楼

  我市是华南地区地震相对多发的主体地区,地震灾害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构成的潜在威胁客观存在。“由于地震发生时出现的人员伤亡往往是建筑物受震造成的,因此,防震减灾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建筑抗震。”汕头宇泰减震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一种“以柔克刚”的减、隔震新技术,我市是全国从事该项科研活动起步较早的城市。上世纪80年代末承担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资助的科研项目,于1994年建成国内首幢、当时世界最高的应用橡胶隔震支座的8层住宅楼(市区陵海路18号),被联合国专家评价为“世界建筑隔震技术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

  据了解,1994年9月台湾海峡发生7.3级地震波及汕头地区时,市区同地段的传统结构房屋发生了较为剧烈的晃动,而那幢采用橡胶隔震支座的住宅楼的住户们却没有震感,令人为之啧啧称奇。后来,联合国有关组织在我市召开由18个国家、120名专家参加的国际会议,专家们对此评价很高。

  “打打停停”市场仍在培育

  汕头宇泰减震科技有限公司的前身汕头隔震器材公司,是为配套我市橡胶减、隔震技术科研活动于1992年成立的专业厂家。昨天记者在这个可以说是国内橡胶减、隔震技术产品“发祥地”的厂房里看到,只有两三名技术人员在生产。这里的负责人对记者说,这种减、隔震技术经过世界多次大地震考验,以及各国专家进行大量试验,均被证实为有效。近些年来,政府部门积极推广应用这种减、隔震新技术。从1995年至2000年期间,这里生产的橡胶隔震支座在本地以及国内市场销量逐步增加。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他们生产的橡胶隔震支座还处于市场培育开发阶段。

  据介绍,我市至今只有陵海路18号住宅楼,以及市博物馆、澄海一处机关宿舍和跳水馆、星河馆等建筑物采用了橡胶减、隔震技术。目前,该项产品规模小、批量少,主要销往外地。最近几年该公司的经营一直处于“打打停停”的状况。

  “以柔克刚”需加大推广

  这种在国外早已被推广应用的橡胶减、隔震新技术为何会受冷落?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一方面主要是目前“以刚克刚”的刚性设防传统抗震方式仍是我市及国内其它地方在建筑抗震减灾中唱主角的传统技术。市地震局有关部门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称,我市近年来新建的楼房基本上都采用了刚性设防的传统抗震做法。另一方面是一些开发商、建筑设计单位对这种“以柔克刚”的橡胶减、隔震新技术缺乏了解,一时还难以接受。有关专家认为,为更好地推广应用在安全性、经济性优于传统抗震方式的橡胶减、隔震新技术,建议政府职能部门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积极推广,加大我市建筑抗震的安全储备,更好地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责任编辑:黄幼华、林伟练)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