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三猿寓四勿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6日03:44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三猿寓四勿
清代象牙雕三猿寓四勿摆件

  崇尚礼治的先秦孔儒学说,至汉武后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的最高教条,主宰了中国两千余年。在宋、明、清时业已成为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主体,反映到当时的民间雕刻艺术品上,亦多有孔学说教和伦常的浸润和折射。

  附图为清代无名氏刻家象牙圆雕后,又将毛发涂染成棕黄色的三猿摆件,高均为8厘米。因猿猴极具灵性,又善模仿,且与人类有诸多相近之处,故深受古人爱怜,常被文人、画家、刻匠以拟人手法将欲晓之于人的伦理纲常赋予其身。古匠人以细腻流畅的刀法,精湛圆熟的雕技,将这组挺腰蹲坐的猿猴刻画得目光炯炯,神采奕奕,茸毛纤毫毕现,而其举止却不落常猴之状,看似十分滑稽怪诞,但细细咀嚼,又合礼数常伦,古人正是将《论语》中孔子的经典说教通过三猿的肢体语言传递给了赏鉴者。

  瞧这三猿,一猿双手遮目,一猿双手掩耳,一猿双手捂口,正应合了《论语》中“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之教条。至于第四条的“非礼勿动”,因古人在比事喻物时常将三、五、六、八、九视作吉祥之数,而讳忌直陈“四”。故其中虽未见与之相象的雕物,但三猿文静得体的举止、端庄儒雅的坐相、循规蹈矩的姿态与神韵中,又包孕吻合了“非礼勿动”的圣人教诲。

  解读赏析着这组牙雕精品,在享受了古代雕刻艺术美的同时,也享受到蕴涵其间的意境美,不能不为古艺匠的别样构思而抚掌喝彩。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11月16日第七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