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重庆工读校纷纷换名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6日03:56 重庆晚报

  渝中区工读学校改名为滨江职业初级中学,合川工读学校改名为职业学院……随着改头换面行动纷纷上演,我市6所工读学校负责人称,“工读”概念正在远去。

  6所学校分别在渝中区、江北区、南岸区、沙坪坝区、合川市和万州区。目前,已有三家改名,其余正在酝酿。说是“让工读告别重庆”,不撤校,不迁址,用换名字的方式来转变办校理念。

  上世纪90年代,工读学校接收有轻微违法犯罪行为学生,通过半工半读转变成“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改名后,定位为“义务教育的有益补充”,接纳教育厌学和行为偏常的“问题学生”。

  滨江职中7年前改名,全市最早。该校负责人称,社会上对工读学校有误解和歧视,所以要淡化“工读”概念,把惩戒变成援助,给孩子机会,也给社会惊喜。

  理念变了,学生对象也变了,更多的是“大毛病没有、小毛病不断”的刺头。据说,现在送来的孩子几乎没感受过成功和被认同,在普通学校受到的是冷漠、鄙视甚至遗弃,所以“首先通过‘道德构建’让孩子重新回到社会道德体系,再通过礼仪教育,让他们学会做人。”

  “小毛病学生”和“轻微犯罪学生”混合管理,会不会出乱子?几所学校负责人肯定地答复“不会”:轻微犯罪学生有少管所和劳教所;学校严格管理和考核,保证孩子们在未完全走上歧途前,得到挽救。

  此前,6所老工读学校对问题学生的成功挽救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85%,达92%。近20年来招生的4000多人中,不少成长为警察、记者、大学生、军人和商人,像沙坪坝区有10学生获区政府“见义勇为好公民”称号。

  记者曹阳实习生夏祥洲

  问题少年:从“天棒”到“病虫”

  重庆工读校起步早,早在1959年就已创办。说起20多年来所见“问题孩子”,滨江职中赵校长称,社会发展让孩子问题起了很大变化。

  渝中区工读校上世纪八十年代创办时,赵是第一届班主任,“孩子爱走极端,常用自我标准衡量世界,身边人和事与自己所想不同,就用自我方式解决。”

  那时被送来的孩子,常是做出了过激行为的“天棒”:打架,打同学也打老师和父母;偷东西,偷陌生人,也偷同学和自己家。不过,数量很少,一年也就十几个。

  新千年后,孩子数量急剧增加,2002年该校达到150名学生,规模空前。“不过,都是大毛病没有、小毛病不断,是优越生活条件宠出来的‘病虫’。”据说,注意力不集中、把学校当成玩耍地的“贪玩病”孩子最多,占一半;网虫病三分之一;其余是懒惰娇气、自闭孤独和性取向有问题。

  校长分析,这些“问题少年”最大共同点:来自单亲家庭和面临崩溃的家庭,或因学习能力差而受到冷遇和排斥,造成厌学、弃学而流入社会。

  工读学校VS魔鬼训练营

  谈到眼下风头正劲的“魔鬼训练营”,几所工读校的负责人并不持认同态度。在他们眼中,行为有偏差的孩子,应通过系统、规范的矫正来引导,而不是野外摸爬滚打和全封闭中的体罚教育。

  工读学校

  学生:12—17岁左右,厌学和行为偏常的“问题”学生。

  教学场所:固定场地和教师。

  教学方式:规范式教学,有节假日。

  课程安排:初中文化课程。

  学习时间:最少1年,一般3年。

  有无体罚:杜绝体罚和一切变相体罚。

  魔鬼训练营

  学生:8—16岁的差生。

  教学场所:流动大篷车。

  教学方式:强制性军事化管理。

  课程安排:体能训练为主,兴趣班文化课为辅。

  学习时间:最少半年,一般9—12个月。

  有无体罚:鼓励“惩戒”,戒尺、耳光、衣架、拳头都可成为惩罚工具。

  网络编辑:李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