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造就13亿人的消费大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6日05:25 浙江日报

  陈晓彬

  有着13亿人口的中国经济在过去20多年里,持续保持着几近两位数增长,是世界经济史上的一个奇迹。按五中全会对“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所提出的目标,未来中国经济还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在2010年实现人均GDP比2000年再翻一番。实现这一目标,中国经济必将再创造一个更大的奇迹,因为经过以往20多年的发展,中国经济的基数、内外环境已经

发生巨大变化,而不变的是庞大的人口。

  历史上,中国人曾对人口问题有过争论,现在不必再提历史旧账,但是必须面对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中国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有13亿人口的基础上的。不论这庞大的人口是有利因素,还是不利因素,中国必须根据这个基本国情,谋划发展战略,最大限度发挥人多的优势,克服人多的不利因素。笔者认为,就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而言,庞大人口的优势在于可以提供一个极有潜力的内销市场,形成与规模生产相适应的规模消费,从而取得别人难以企及的规模效益;不利因素则是,人均占有的自然资源相对紧缺。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强调,人首先是生产者,社会财富的创造者这一属性。在以往20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中国确实把人的这一属性,发挥到了极致。数以亿计的原来只会割草、拾柴,从事家庭辅助性劳动的农村姑娘,成为电子等高科技产品生产线上的熟练工人;原来只会垒猪圈的农民,盖起了最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与20多年前比,他们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真有天壤之别。

  但是,经济学原理告诉人们,在市场经济制度下,一个经济体要保持持续增长,即顺利实现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除了要具备生产足够物质和精神产品的能力外,还必须能创造出这些产品实现其价值的条件,即要能让这些产品都卖出去,进入最终消费。

  在以往的高速经济增长过程中,中国靠人口资源优势造就出了一支庞大,且相对廉价的生产大军;以往的高积累和源源不断的外资,使中国不论是在资金形态上,还是在实物形态上,都不乏继续增加工农业生产的基础。恐怕,今后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能否为不断增加的产品提供价值实现的条件,也就是能否为更多的产品开拓足够的市场。

  过去20年里,中国抓住了世界经济结构性调整,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传统工业,并让出部分传统制成品市场的机会,在积极利用西方资金和技术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利用西方市场,从而实现自己的经济高速增长。所以,这些年来,中国的出口增长速度远高于经济增长速度。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已超过7000亿美元。有日本媒体报道说,中国外汇储备已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一了。这过多的外汇储备,并不完全是好事。这意味着中国不知用多少物美价廉的服装、鞋帽,冰箱、电视;用多少打工仔、打工妹的青春汗水换回来的不过是外国银行账户上美元存款的数字。

  尽管这样,西方国家并不领情。自上世纪90年代中,西方工业国基本完成对传统产业的调整、转移后,世界范围内普遍出现一般工业制成品供应过剩现象。中国凭借劳动力价格等方面的优势,在一般制成品生产方面无可匹敌的竞争力,成为西方贸易保护主义者的重点防范对象。今后中国经济要保持持续较快发展必须更多依赖国内市场,特别是国内居民的消费市场。

  如果说,中国在自己庞大的人口基础上,成功地造就出一支能适应现代经济,特别是适应一般制造业发展的劳动大军的话,中国在造就一支适应现代工业发展的消费大军方面还不算成功。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及时调整发展战略,提出扩大内需的方针。但是,中国扩大内需主要靠的是政府直接或政府鼓励下的生产性投资,居民消费需求还没真正启动起来。笔者认为,今后中国要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就要利用庞大的人力资源,不仅造就出一支庞大的生产大军,更要造就起庞大的消费大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