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走近南京皮影戏唯一传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6日07:50 南京报业网-金陵晚报

  【金陵晚报报道】 “一口道定千古诗,双手摆动百万兵”,这是记忆中人们对皮影戏的印象。几根木棍牵着五颜六色的皮影人物,一双灵巧变动的手,再加上精彩的唱腔,一部皮影戏将中国民俗文化演绎得淋漓尽致。

  南京的皮影戏只有几十年的历史,现在既能绘制皮影又能表演的只有姚其德老人。

  做一个皮影要花四五天

  千万别小看这小小的皮影,制作起来可要花费好一番功夫呢!姚老师介绍,制作一个人物皮影要四五天的时间,而且对于长期制作皮影的老艺人来说,一到冬天,手上就会开裂,根本就不能再做了。

  制作皮影一般要经过选材、处理、绘画、雕刻、着色、整平、组装和调试8个步骤,工序很是复杂。选材时,用于表演的皮影最好选用比较厚实的生牛皮,牛皮的透明度越高越好。虽然如此,也不能跳过处理这一步,因为要想真正做出好的皮影,必须使用特殊的药水将皮影的透明度提高。

  前两步是做出皮影的准备工作,接着就是绘画了。首先要在纸上画好人物轮廓,一般而言,皮影人物头和身体的比例是1:9(正常人体大约是1:13),这样表演时才会栩栩如生。画好了之后,再用钢锯条做成的刀雕刻出人物形象,但是必须要有垫板垫着才行。目前最常用的是蜡板、木板和软板,根据人物身体不同部位的柔软程度和实际需要垫着不同的垫板,才能把皮影做得更有真实感。

  从很大程度上说,要想让观众分辨出人物的形象,主要归功于着色。着色要两面进行,色调要一致。最困难的是在上完一道色后,必须等它干了,才能上下面的色,否则两种色彩很容易混在一起,前面的工作就前功尽弃了。

  在雕刻和着色之后,皮影在一定程度上会变形,这时就需要将皮影晾干,并用两块玻璃把皮影夹在中间,使其与外界隔离,压住两三天。这样就能保持皮影的平整。由于人物的各个部分是活动的,所以在做的时候是一块一块的,这就要求在最后把它们组装起来,还不能让观赏皮影的人看见用来接缝的线。

  姚老师现在用的是钓鱼线。“钓鱼线的透明度比较好,外面的观众是看不到的!”

  最后只要再调试一下,一个生动的皮影人物就完成了。

  50年代扎根南京

  南京本身是没有皮影戏的,但是南京人对皮影戏的热爱却丝毫不输给陕西、山东一带的人民。在众望所归下,1955年,南京市文化局通过济南市文化局特意请来几位皮影戏的制作表演艺人。这其中就包括姚其德老人的师傅张子明和师兄王长生。当时在夫子庙的人民游乐场(现在的大成殿就是它的大门)驻扎着各种民间艺术表演团,每天来看表演的人都络绎不绝。皮影戏被引进后也在这里扎了根。

  上世纪50年代的时候,人民的娱乐生活很平淡,没有电视、音响、录像之类的东西,就连电影在那时也是黑白的,惟独皮影是彩色的,而且集音乐、表演于一体,是南京人非常喜爱的一种艺术和娱乐方式。

  姚老师是土生土长的南京人。那时的他还是个十几岁的孩子。因为当时姚老师的父亲在皮影剧场门口售票,姚老师就每天都到剧场里看戏,这一看还真的就爱上了这门古老的艺术。于是经人介绍拜张子明老师傅学艺。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学成的!要想学好更难!”姚老师说从他学艺到上台表演整整用了五年的时间。因为皮影戏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糅合了绘画、雕刻、演唱、表演和音乐等多门艺术。南京的皮影戏由于是从山东引进的,属于鲁派,多以武戏为主,而且一场戏只有一个人表演。因此,表演者不仅要随着出场人物变换声调和情绪,手法也必须准确迅速。

  到了1960年,南京成立了木偶皮影剧团,但是由于后来的自然灾害,财政上无力负担,只好解体了。

  令人欣慰的是,当时南京有个交际处(地址在现在的南京饭店),是专门接待外宾的,所以姚老师等人也经常会到那里表演,使中国古老的民俗文化加入到国际交流中去。

  南京皮影面临断代

  时代的发展和多年的实践,姚老师发现现在南京人的生活方式已经不再适应看1-3个小时一场的皮影戏了。因此,姚老师就重新排演节目,尽量使情节紧凑起来。

  从音乐的录制、剧本的写作、基本动作的确定、皮影人物的制作、到整出剧目的排练,最少需要半年。可是演起来也只有十分钟左右的时间。

  由于现在能静下心来学习这门古老艺术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以及现实环境的限制,能继承发扬这门艺术的南京人还没有。姚老师不无惋惜地说:“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关注皮影戏这种古老的民俗艺术!”

  临行前,姚老师向记者展示了传统剧目《西游记》中孙悟空出场时的场景。“小小行者武艺高,五百年前逞英豪。大闹天宫七十二,小闹桃园走一遭!”伴随着说唱,孙悟空扛着金箍棒潇洒地走着,真希望在多年后还能看到这样精彩的皮影戏演出。

  传说:汉宫中萌芽

  皮影戏产生于汉武帝时代,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据《汉宫二十八传演义》记载,汉武帝的爱妃李娘娘病故后,汉武帝朝思暮想,整天茶饭不思,相思成疾。眼看朝中政务繁多,耽误了国家社稷,宫中上下着急不已。

  某天深夜,一个太监在纱帐前看见有宫女走过,由于上方吊着油灯,透过纱帐,此宫女身形酷似已故的李娘娘,于是他想到用这种方法显现出李娘娘的影子。

  随后他找到宫中的艺人,用塑纸做成李娘娘的形象,并让他们在纱帐里表演。汉武帝一见到李娘娘的影子,相思病立刻就好了。皮影戏也就是从这时诞生在中国历史上的。

  到了两宋时期,皮影戏才在民间广泛传播开来,而且制作的材质也从原来的塑纸发展成皮质。

  (编辑涵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