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协作”水平应再高些(大势)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6日08:25 环球时报 | |
●俄语里“协作”的意思更接近中文里的“互动”,但目前中俄关系的水平还达不到“互动”的要求 ●中俄两国战略利益、战略理念如此广泛一致,在两国与世界任何其他国家的关系中都难以看到 ●中俄都需要稳定对美关系,但是这不等于说中俄、俄中关系要服从对美关系 近年来中俄战略协作不断深化,两国关系进入历史最好时期。今年7月,中俄峰会发表《中俄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11月3日,中俄总理第十次定期会晤在北京举行,近日又传出两国正在联合制定航天合作计划,俄总理将亲自监督远东输油管线工作。但是,中俄目前的合作水平,与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讨这一关系的内涵、发展潜力、障碍因素,并据此思考深化两国战略协作的途径。 中俄关系还没达到“协作”水平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比中国、俄罗斯各自同其他国家建立的“战略伙伴关系”多了“协作”一词。俄语里“协作”的意思更接近中文里的“互动”。“互动”要求紧密配合、此呼彼应,显然比“合作”的内涵更丰富、要求更高。但目前两国关系的水平,坦率讲,还达不到“互动”的要求。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俄语里的“协作”是一个常用军事用语,作为军语的相应中文翻译是“协同动作”。按军语来理解,中俄关系更是远未达到应有水平。 中俄没有理由不联手发展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并非出于两国领导人一时的热情,而是以两国广泛、长期的共同或相近战略利益为支撑的。 首先是战略环境相近。两国都面临冷战后“一超独大”、力量严重失衡的国际格局,都面临霸权势力的战略遏制与挤压。今后二三十年这种战略格局难以发生根本性改变。面对复杂困难的国际环境,两国自然不应单打独斗,背靠背、互为依托应是中俄的历史性选择。 其次是战略目标相近。两国都以推动世界多极化为目标,都希望成为未来多极化世界中的重要一极。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不愿看到俄罗斯复兴和中国崛起的外部势力的打压,因此联手合作是两国实现各自战略目标的客观要求。 其三是战略需求相近。今后几十年,两国的主要战略任务都是加速发展综合国力,为此都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和一个公正、合理、民主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而要建立这样一种秩序,必然会遇到旧秩序既得利益者的强烈抵制,中俄同样需要在这一问题上联手。 其四是战略主张相近。两国在国际重大问题上几乎总能找到共同语言。例如,在反对单边主义、维护联合国权威,在抵制强权政治、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在应对反恐“双重标准”等问题上,两国都有一致或相近的主张。这为两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紧密合作提供了重要前提。 其五是历史责任相近。作为世界大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俄在全世界、全人类面前肩负着恢复全球战略平衡、维护和平与稳定、确保地区安全等不容回避的历史责任。 其六是互为最大邻国。远亲不如近邻,邻里和睦、互帮互助是两国人民之福。《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提出做“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深意即在于此。互为最大邻国,为两国互为纵深、互为后方、集中力量发展综合国力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其七是经济互补性强。例如,俄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中国有充足的人力资源;俄军工、航天、航空技术比较发达,中国轻工、电子、通信技术比较先进。利用好这种互补性,对两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中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对俄罗斯远东与西伯利亚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中俄两国战略利益、战略理念如此广泛一致,在两国与世界任何其他国家的关系中都难以看到。两个懂战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大国,没有任何理由不紧密协作、联手行动。 破除“中国威胁论”与“俄罗斯不可靠论” 应当看到,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深化还有一些障碍,突出问题是政治互信不足、经济基础薄弱、外交运筹存在非协调性。 政治互信不足有多种表现。“中国威胁论”与“俄罗斯不可靠论”最为典型。“中国威胁论”在俄罗斯流行多年,主要包括“中俄力量对比失衡论”、“中国领土要求论”、“中国人口扩张论”、“中国经济威胁论”等。这些论调在俄罗斯媒体上广泛存在,对民众的认知影响很大,对两国关系有严重销蚀作用。在这方面,俄罗斯政府与社会精英应当负起责任,中国政府与学术界也应大力开展有针对性的解释工作。正确看待中国的崛起与俄罗斯的复兴,正确评估中俄、俄中关系的战略价值,对两国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对中国局部存在的“俄罗斯不可靠论”也必须高度重视。仅仅从个别事件,例如石油管道问题、中国人在俄受到不公正对待问题,就得出“俄罗斯不可靠”的结论,是片面的、缺少依据的。中国政府、学术界、媒体、企业界应共同努力,尽快消除这种不利于两国关系发展的消极因素。 关于经济合作,中俄应注意以下几点:一、经济关系滞后,政治关系不可能长时间保持高水平;二、中俄两个接壤的大国至今仅有200多亿美元的贸易额,这与两国的潜力不相称;三、经济合作只有真正贯彻互利共赢的原则,才有可能得到快速发展。 外交运筹中的非协调性现象值得高度关注。国家利益不完全相同,对外政策、做法有时不一,是正常现象。但是作为战略协作伙伴国,应加强沟通、避免猜疑。例如对美关系问题。为求得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中俄都需要稳定对美关系,都需要将对美关系置于外交运筹的突出位置。但是这不等于说中俄、俄中关系要服从对美关系,不能为改善对美关系而影响中俄、俄中关系。再如“不结盟”问题。现在不搞结盟符合国际政治现实和两国战略利益:摒弃结盟战略是冷战后的时代要求;中俄结盟必然会引起美国强烈反弹,恶化两国发展所需要的国际与周边环境;在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基础上中俄完全可以逐步达到更高的协作水平。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应成为两国在21世纪的长期战略选择。深化这一关系,还需两国增信释疑,扩展经济合作,强化上海合作组织机制。明年中俄峰会可就如何发掘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潜力、充实这一关系的内容进行深入探讨。▲ (作者是中国国际战略学会高级顾问、中国东欧中亚学会常务理事。) (本版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欢迎读者参与讨论,电子信箱:taolun@peopledaily.com.cn) 《环球时报》(2005年11月14日第十一版) 相关专题:环球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