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新思路 大投入 高风险(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6日09:53 大洋网-广州日报

  新闻点眼:当年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之后,上海马上意识到了引进大项目、大赛事对一座城市的建设和经济发展有着的巨大牵引作用。于是上海经过艰苦努力,成功申办2010年世博会,这也成为了上海未来发展的“制高点”之一。在世博会落户上海之后,上海敏锐地意识到了体育大赛的巨大影响力以及世博会类型大型活动所不具备的特殊吸引力。因此,上海从3年前开始又接连成功申办和打造了多项体育品牌大赛,这使得上海的体育舞台一举迈进国际先进行列。

  本专题撰文:特派记者陈伟胜本报上海11月15日电

  

新思路 大投入 高风险(图)

  大师杯网球赛是上海全力打造的一个体育品牌赛事。

  

新思路 大投入 高风险(图)

  老“偶像派”球星阿加西向观众们挥手告别,他的退出让组委会相当生气。

  

新思路 大投入 高风险(图)

  新“偶像派”球星纳达尔一场比赛未打就向大师杯说“再见”。他和阿加西的退出让大师杯这块“金字招牌”有些褪色。

  大师杯成“开山斧”

  2002年,上海首度获得举办大师杯的资格,尝到了举办体育大赛的“甜头”。因此当休斯顿举办了2003年和2004年大师杯之后,上海以志在必得的雷霆万钧之势,尤其是以其巨额的申办费和总造价达25亿元人民币的旗忠网球中心设计方案,深深打动了大师杯执委会。在2004年6月的大师杯申办表决中,上海击败了休斯顿、纽约、北京、东京和新加坡等近20个对手后,夺得了2005年~2007年网球大师杯赛的举办权。此举震惊了国际网坛,这也是首次有一座城市拥有连续3年的大师杯举办权。

  上海在成功夺取了大师杯的举办权之后,形成了一个全新的办赛思路———必须举办具有品牌效应的世界体育大赛。上海以大师杯为“开山斧”,继而夺得了F1中国站主办权,并创办了上海国际田径黄金大奖赛。从这3项大赛来看,大师杯是“观赏型”顶级大赛,F1是“新潮型”运动项目,国际田径黄金大奖赛则是为刘翔量身打造的“作秀型”赛事。这3项赛事已成为上海体育赛事的三大品牌,其影响力和规模在国际上也是屈指可数的。

  “一会两节三赛”

  大上海自然有大上海的新发展思路,上海并不仅仅局限于以举办体育大赛这“一条腿”走路,而是在今年又推出了第7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和第16届上海旅游节,使得上海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大型活动链”———“一会两节三赛”:

  一会:世界博览会;两节: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海国际旅游节;三赛:拥有中国奥运冠军刘翔、邢慧娜,美国的阿兰·约翰逊、世锦赛新科状元杜库雷、“俄罗斯撑竿跳女王”伊辛巴耶娃等10多名世界冠军同场竞技的上海国际田径黄金大奖赛,作为F1在全球18场激烈竞争的“收官之战”的F1中国大奖赛,云集了网坛24名单双打大师的网球大师杯。而“两节三赛”事实上都是在为上海2010年世界博览会造势和进行铺垫。

  上海以新思路进行大投入,接连举办“一会两节三赛”,最终的目的一是为了加强国际领域的公众关注度和吸引力,形成一种国际性的连锁反应,真正实现和体现“注意力经济”,有效地推动上海的经济发展;二是通过举办一系列的国际大型活动,进一步确立上海的国际地位,继续确保上海已经形成的强势地位。

  为了更好地扩大“一会两节三赛”的国际影响,上海方面今年接连组团赴海外进行宣传活动,一方面充分展现上海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新成就,诠释“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上海城市精神内涵;另一方面也借此加强与海外相关方面在政治、经济、文化、体育、旅游等全方位的合作和交流。

  大制作必须大投入

  既然是大制作,自然要大投入。单以大师杯而论,

  2002年的网球大师杯吸引了全球数以亿计的观众,全球160余家电视台进行了转播。为此,3年前的大师杯比赛承办成本就达到了1300万美元,其中支付给ATP的办赛费为760万美元,收回350万美元的门票收入和700万美元的

  商业赞助,初步取得了赛事的收支平衡。

  上海方面在本届大师杯上的投入更大。ATP以增加了双打比赛为由,要求上海组委会必须比2002年多支付大师杯办赛费200万美元。搞一次大师杯仅办赛费用就过亿元人民币,这还不算上专门为大师杯建造的豪华网球馆———总造价25亿元人民币的旗忠网球中心,从巨资投入的力度来看,目前国内也只有大上海才有这个财力和勇气。

  对于如此巨大的投入,大师杯赛能否赚回成本,甚至盈利呢?上海组委会赛前对此信心十足,他们的理由是体育的辐射力不仅体现在比赛场上,它的无形效应更为巨大。现在世界500强的大企业已有一半落户上海,上海是全国工商业、金融业、贸易物流的中心,大量有实力的企业对赞助大师杯兴趣盎然。的确,早在大师杯开赛前,组委会已经从20多家赞助商手中获得了总承办费用所需的一半以上收入,大师杯八成门票已经销售出去,在已经出售的门票中,有20%的观众来自海外,其中又有5%来自欧洲,所以大师杯并不仅仅对中国球迷有吸引力,同时也在赚外国人的钱。

  “双刃剑”的高风险

  然而如此巨大的投资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虽然说上海方面在本届大师杯上取得收支平衡,甚至盈利基本已成定局,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本来办赛最大的“软肋”就是赛事主角球员的退出,谁想到这次大师杯原来参赛的8位大师,竟然最终有5位先后退出,这严重损害了大师杯的声誉和质量。而上海方面已经获得了3年大师杯的举办权,组委会必须为未来的大师杯建立足够的诚信。否则,大师杯在未来的2年将彻底失去球迷、赞助商和媒体的兴趣和支持,出现“大崩盘”。为此,上海组委会接连召开新闻通气会,举办多项取悦球迷的活动和措施,力图挽回影响和损失。他们知道,经营大师杯绝对不能“三年不发市,发市食三年”。

  在大师杯掀起球员“退出潮”之后,组委会副主任王力群怒斥“ATP提供的是幼稚的产品”,他今天更是公开指责阿加西“不地道”。事实上,大师杯组委会之所以如此关注球员退出问题,还在于上海举办的大赛实在太多。去年出现了世乒赛与MotoGP中国站“撞车”,今年出现了F1与十运会,大师杯与汇丰高尔夫冠军赛“PK”的尴尬场面。加上明年又是世界杯年和亚运会年,2006年在上海要举办A1汽车赛、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MotoGP中国站、汇丰高球冠军赛,加上上述上海三大品牌赛事,共有7项国际大赛,大赛越多,风险也就越大。

  如何在这种国际风险中应变,看来这已成为了中国今后举办国际大赛的一个全新课题。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