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爱心城市,宁波又一代名词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6日10:34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撰稿 朱志莹 实习生 陈利军 摄影 龚国荣

  ■受访人

  项秉炎,宁波市慈善总会会长,曾任宁波市委书记、宁波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退下来后就开始全身心地担任“民间慈善大使”。放下身段跑善款,宣传慈善事业。在项秉炎的
带领下,宁波市慈善总会相继推出“慈善一日捐”、冠名救助基金、项目定向认助等方式,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慈善工作。并在短短7年多时间内,推动建立起市、县(市)区、乡镇(街道)三级慈善网络机构。

  ■采访动机

  应该说,就浙江省而言,宁波的慈善事业起步算是比较晚的了,但是,宁波的慈善事业的发展速度却是惊人的———1998年至今,宁波市各级慈善机构通过建立冠名定向救助基金、开展“一日捐”活动、组织专项募集等办法,多渠道、多形式从社会募得善款达5.8亿元,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

  在这7年多时间中,四明大地、甬江两岸时时涌动着一股和谐的关爱热潮,“顺其自然”就是宁波爱心使者的代表。正是因为千万个“顺其自然”富有爱心的善举,才有了“罗南英的故事”,才让那些暂时处于困难之中的市民看到了希望,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光影档案

  

爱心城市,宁波又一代名词

  爱心捐款,深入人心。

  

爱心城市,宁波又一代名词

  给社区老人送温暖。

  

爱心城市,宁波又一代名词

  关爱白血病儿。

  1998年9月22日,一个不能忘记的日子

  提起宁波慈善事业的发展历史,不能不提到项秉炎。说起来,在宁波慈善总会成立前期,还有着这么一段故事:

  早在1995年,出于对宁波慈善事业长远发展的考虑,市政府委派民政局等有关部门经历了整整3年的考察和筹备。经过考察,大家深刻认识到:慈善这种社会团体必须走民间的路子,不应是政府的附属机构,其性质不能等同于民政局。更重要的是,从事这项事业的领头人必须是很有热心,在群众中具有威望的人。

  这个人该是谁呢?大家不约而同地将目光瞄向了当时的宁波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项秉炎———因为这是一个内心充满慈爱的人,他关心社会公益事业,又有建立在为民为公办事基础上的威望。

  面对同志们的呼声,项秉炎先是表示,觉得自己还是不要出面,而是在背后支持这项事业可能更合适。但后来他想到:慈善事业是一项功德无量的崇高事业,如果自己退下来后投入这项事业,有生之年还真是能为百姓做点事。他说得好:在位时自己求一个好名声,退下来得用名声为百姓办事啊!

  项秉炎的介入,推动了宁波慈善事业的发展。这年七八月间,项秉炎遇到周秀珠。周秀珠是一位心地善良的人,同时又是一位卓有成就的企业家。听说项秉炎出来做慈善事业,又惊又喜:好啊,你出来,我第一个捐款,我捐100万元!紧接着,项秉炎在任时结下深厚情谊的许多知名人士也赶来“捧场”:应明皓捐100万元,包玉书捐100万元,王宽诚亲属捐50万元……

  与此同时,在他的影响下,一批热心慈善事业又想发挥余热的老同志纷纷加入这一队伍。先是原市人大财经工委主任童明学,再是跟项秉炎在市人大共事时任秘书长的林志安。后来,又来了夏维浩、陈兵、徐君玉、朱耀中、舒继恒……

  1998年3月,项秉炎从宁波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岗位退下来后,就开始全身心地充当起“民间慈善大使”。同年9月22日,宁波慈善总会成立了。

  “一日捐”与“顺其自然”的故事

  宁波慈善总会成立之后,面临最大的难题就是善款问题。当时,项秉炎向市里领导表态:“给总会500万元铺底资金,这以后,我们一分钱也不会要,完全靠自己。”话是这么说,但项秉炎心里清楚地知道,如果不想方设法做大慈善事业这块“蛋糕”,500万元可能还维持不了一年的慈善投入。项秉炎和同志们一起陷入了沉思。很快,经过一番考察和酝酿,他们有了方案。

  1999年12月,宁波市首次“慈善一日捐”活动拉开了序幕。“慈善一日捐”的具体内容就是指一个单位捐出一日的利润或节约的一笔开支,一个市民在一年中捐出一日的收入或节省的开支。这天上午,一位年已81岁的老人走进“慈善一日捐”接待室,从口袋里掏出400元捐了出来,这也是宁波市慈善一日捐活动的首位个人捐赠者。这位老人是名退伍军人,他说自己出身很苦,对穷困人的生活非常了解,也很是同情,自己能帮的就帮一点。四五天以后,这位老人再次来到慈善总会,又捐出了400元。

  12月6日,宁波慈善总会收到一封来信:“……从媒体上看到‘慈善一日捐’,引发了更多好心人对慈善事业的奉献。我作为群体中的一员,特献上一份微薄的心意,寄上人民币5万元去帮助更需要的人们……”落款是“顺其自然”。这是开展这个活动以来收到的最大一笔个人善款。

  在连续开展的6次“慈善一日捐”中,“顺其自然”这个爱心使者捐款已达92万元。中华慈善总会授予他(她)“百名中华慈善人物”特别奖,省、市慈善总会分别授予他(她)省“十大慈善之星”、市“慈善楷模”和市十大新闻人物的荣誉,但“顺其自然”却始终没有出现过。

  项秉炎告诉我们,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捐助也都没有留下名字,有的干脆也叫“顺其自然”。“顺其自然”已成了宁波人家喻户晓的一个爱心代名词。而在此后的“慈善一日捐”中,许多机关、企事业单位和街道社区的参与率几乎都达到100%,在募捐的过程中,各种感人事迹不断地涌现出来,在6次“慈善一日捐”中,市本级累计有1.2万余个单位、110余万人次的市民参加捐款,还有200多家企业单位设立冠名慈善基金,共募得善款2.5亿元。

  一张新的名片———爱心城市

  前不久,青海女教师罗南英患白血病来宁波就医,因拿不出巨额手术费准备放弃治疗,这时她看到宁波晚报关于《给孩子的一封信》的征文启事,便投笔诉怀。年轻母亲在离别人世前所表达的拳拳爱子之心,一下子打动了宁波市民,信件、捐款如雪片般飞来,短短6天时间便汇聚了60万元捐款。

  消息传开后,有数十家媒体涌入宁波作跟踪报道,称赞“宁波这座以商业而著称的城市,今天却以爱而闻名”。有人说,宁波人有钱,所以才会慷慨捐献,这是一大误解。项秉炎告诉记者,在宁波行善做好事的,还是普通百姓居多。宁波老市区有一对聋哑夫妇,经济收入不多,家境很困难,平时用煤气多烧一些开水都舍不得,却为“慈善一日捐”拿出了1000多元的捐款;患了绝症的吴福年老人,舍不得花钱求医,一身中山装穿了30年还不肯换下来,临终前却嘱托子女把他最后留下的5500元“巨款”捐给慈善总会。这一桩桩善举,折射的是普通人最质朴感人的爱心境界。

  宁波人的性格平和低调,宁波人施爱行善也不张扬不图名。在为罗南英捐款的2000余名市民中,80%以上不愿具名。翻开厚厚的捐款记录本,写着大都是某先生某女士,有的写着“顺顺”什么的,一看就知道是化名。

  宁波人历来有一种宽厚、仁慈的性情,这是慈善事业快速壮大的土壤。近几年来,宁波的经济飞速发展,古人说的“仓廪实而知礼节”,在如今的宁波人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时代呼唤慈善,社会追求和谐,人们激扬爱心,涓涓细流汇成了爱的大潮。据统计,在市属五区每年“慈善一日捐”活动中参加个人捐款的市民约有20万人。单位集体捐款占机关事业单位总数的23%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建立冠名慈善基金的企业约占企业总数的5%。

  “慈心为人,善举济世”,慈善需要爱心,爱心弘扬慈善。慈善活动不仅提升了城市文明形象,凸现了慈善人文精神,也让人与人之间更加友爱,整个社会更加和谐。项秉炎介绍,宁波市各级慈善机构成立7年多来,慈善救助累计支出达2.1亿元,资助困难群体21万多人次。其中市慈善总会救助支出8036万元,受助群众6.7万人。总会连续6年开展“复明行动”,免费提供手术治疗,使1400多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为1.1万名贫困学子提供了助学资金,并为数以千计的残疾人、精神病患者提供各种帮助。

  此外,目前宁波市注册登记的志愿者达24.6万人,占全市常驻人口的11.2%。宁波志愿者行动,从学雷锋做好事起步,现已打破行业、年龄、地区界限,下至8岁娃娃,上至八旬老翁,都有志愿者成员,服务内容遍及环保、慈善、见义勇为、社区校园、大型活动等十几个领域,组织网络覆盖到各个乡镇、街道,一直到村、厂矿企事业单位。丰富多彩、各种形式的志愿者活动已成为展现宁波“爱心城市”的一个重要品牌。宁波已经有“港口城市”、“服装城市”、“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城市”等美称,现在,四明大地的男女老少,身体力行,正用自己的真情共同制造一张新的名片———“爱心城市”。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