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大中学生自杀事件频发 如花生命为何选择放弃?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6日11:04 青岛新闻网

  大中学生自杀事件频发自杀倾向明显低龄化如花生命为何选择“放弃”

  11月9日,岛城一名大二女生在宿舍里上吊自杀;11月6日,17岁的女中学生因为与同学发生矛盾而服药;半个月前,1名女中学生自杀,抢救无效,失去了年轻的生命;3个月前,一中学男孩因为与父母发生矛盾而喝下了整整一瓶毒鼠强,离开了人世……最近一段时间,岛城青少年自杀的事件频频发生,自杀倾向低龄化趋势明显,一个个消逝的生命令人扼

腕痛心。

  轻生年轻人一月五六个

  自杀倾向低龄化令人忧

  “看着那些年轻的孩子因为自杀抢救无效,看着那些父母扑倒孩子尚存体温的身体上痛苦欲绝,我们这些经常能够看到生离死别场面的急诊医生也都忍不住要落泪。”昨天下午,海慈医疗集团急诊室的一位医生痛心地向记者介绍,仅他们医院每个月都抢救五六个自杀的十几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到目前为止,今年已经有4个中学生因为自杀抢救无效而离开了人世。这种情况在青医附院、市立医院、第8人民医院等岛城医疗机构也都存在。

  与此同时,通过青岛市心理咨询中心的咨询记录也显示,最近2年,有自杀倾向的年轻人已经占了咨询门诊量的一半以上。心理专家景艳玲对记者说:“以往,前来咨询的年轻人很少表现出自杀倾向。现在一些中学生都有很严重的自杀倾向。一旦心理障碍堆积过多,哪怕是一件小事都会让他们选择自杀。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发现,15岁—25岁的青少年自杀率呈上升趋势。自杀已成为未成年人的第一死因,而青少年自杀有明显的低龄化趋势。

  极端的孩子厌世感强

  家教不当是第一原因

  不缺吃、不缺穿,生活这么好,为什么要选择自杀呢?为什么现在孩子的情绪这么极端呢?景艳玲告诉记者,诱发青少年自杀率增高最根本的原因恰恰来自父母,不恰当的家庭教育是导致青少年产生自杀倾向的最主要原因。

  “自杀的孩子性格上都很任性自私,做事不考虑别人,更不考虑后果!”心理专家分析说,家长过度娇惯孩子,造成孩子任性、自私使孩子情感脆弱,承受力差,这种家庭出来的孩子两极分化严重,要么过度以自我为中心,要么过度自卑,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总会以自残、报复等过激行为进行自我否定。加上家长不根据孩子自身条件而对孩子提出“考前几名”、“考名牌大学”等等各种不切实际的要求,久而久之导致孩子难以承受压力产生悲观厌世感。

  同时从生理上看,现在的中学生越来越受到异性交往的困扰。许多家长担心孩子早恋等却视异性交往为洪水猛兽,用尽一切手段“镇压”。一面是孩子与异性接触的冲动,而另一方面则是家长的百般打压,矛盾激化往往会让孩子选择以极端方式来抗争。专家调查发现,企图自杀的青少年对死亡的概念都是比较模糊的,部分人甚至认为死是暂时的。他们之所以自杀,因为自己不懂得生命的宝贵、害怕面对挫折,但更多的一气之下选择死亡的孩子根本就没想过死对亲人意味着什么。

  学校:生命教育要补课

  家庭:挫折教育不能缺

  “虽然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产生自杀倾向,除了少数的严重病态的孩子外,多数孩子的轻生念头都是一时苦闷或瞬间冲动产生的,只要及时发现并合适地开导,他们很容易走出心理误区。”景艳玲说,只要家长们对孩子关爱有度并加强挫折教育,就能对孩子产生轻生念头有很好的防范。家长要利用一些机会让孩子自己去面对困难,有意识地让他们适当地接受一些痛苦,磨炼他们的意志。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抑郁倾向,就要及时带孩子就医并治疗。

  “孩子对生命的不重视,也同时暴露了教育的漏洞!”专家认为,在国外的一些中小学,生命教育是一门最重要的课程,学生从幼儿园就开始接受如何珍惜生命,遇到心理问题、外力威胁如何向别人求救,以及怎样救援别人等,都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而类似课程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却被排斥在“主科”之外,一些学校根本就不开这样的课程。

  ■相关链接

  心理干预专线周五开通

  心情不好快打85659516

  本周五,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启动后,“快速反应”心理救援专业队伍随时待命,并成立心理危机研究室、自杀预防研究室,开展心理危机和自杀发生的社会学调查。心理干预热线85659516届时开通,心理专家会24小时为您守侯。

  记者随时接听

  “轻生的孩子当时是非常无助的,如果当时身边有人陪伴他一下,开导他一下,跟他聊聊天,悲剧就不会发生……”采访中,记者不断听到自杀危机干预专家这样说。的确,每个人都有极端痛苦无法自拔的时候,在这个最需要朋友的时候,晚报记者愿时刻站陪伴在你的身边.心情不好的时候,别忘了给晚报记者打个电话:13306485899。

  本版撰稿田璐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