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钱学森为中国航天指出正确技术发展道路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7日01:54 光明网-光明日报

  50年前,钱学森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社会主义祖国的怀抱,从此,他作为我国航天事业的最高技术负责人和重要领导人之一,满腔热忱地投身于中国航天事业的创建和发展这一宏图伟业中。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他的归国,成为我国航天科技工业、特别是导弹工业发展的起步点。从那时起,中国航天科技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以令世人惊诧的勇气和毅力,从一片空白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中国导弹与航天事业创业初期,中央制订了“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科学成果”的正确方针,聂荣臻元帅提出了导弹技术从仿制到独立设计的发展思路。根据中央的方针,钱学森提出将科研设计和生产机构分为从事长远及基本研究的机构、设计研究机构以及一系列生产工厂三个部分;他尤其重视预研工作;他亲自抓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常常亲自向技术人员讲解导弹理论。经过几年建设,我国迅速形成了一支强大的能攻关克难的科研队伍。当时形成的预研一批、研制一批、生产一批的“三步棋”指导思想仍然在指导着我们的工作。

  早在我国1965年开始研制人造卫星之前,钱学森就提出了我国人造卫星工程的顶层设计方案。20世纪50年代他已开始人造卫星的探索工作,并安排了探空火箭和气象火箭研制计划,为研制运载火箭和发射卫星储备技术、积累经验。1964年,当我国中近程地地导弹成功发射后,钱学森认为我国发射卫星已经有了比较可靠的基础,特别是有了比较合适的运载工具,于是他1965年1月正式向国家建议,尽早制订我国人造卫星研制发展计划。此后不久,经中央批准,我国卫星研制的“651工程”开始启动。在发展卫星的技术道路上,钱学森坚持利用已有的导弹和探空火箭的技术基础,提出将两者结合起来组成发射卫星的运载火箭,从而大大缩短研制周期和降低成本。1970年我国首颗卫星“东方红一号”顺利升空,证明了这一技术路线的正确性。

  1968年2月,钱学森受命担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首任院长。钱学森明确指出,卫星的重点是为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兼顾空间探索,因此发展的重点是应用卫星,并提出了“第一能上去,第二能回来,第三占领同步轨道”的技术发展步骤。在他的主持下,我国制订了“三星规划”,即首先保证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其次将返回式卫星列为重点进行发展,然后再发展同步轨道通信卫星的发展战略。做出这个决策,不但需要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更需要过人的智慧和胆略。至今,除了美国、俄罗斯和中国,还没有哪个国家能搞返回式卫星。这条技术发展路线使我国的卫星事业在不长的时间里,跨出了巨大的一步,并为以后的发展、特别是载人航天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钱学森曾满怀深情地说过:“我作为一名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的一生所做的工作表示满意的话,那才是最高的奖赏。”在归国的50年中,钱学森把他的热血和智慧无私地奉献给一生挚爱的祖国和人民,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我国国防科技和航天事业中。如今,虽然他已有94岁的高龄,但他仍然关注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他盛赞我国成功发射载人飞船的伟大壮举,并殷切希望21世纪的中国航天事业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为国家的强盛做出更大的贡献。在钱学森的身上,充分体现了新中国知识分子的高尚品德,他是我们航天人学习的崇高榜样。

  我们要学习钱学森为祖国、为人民鞠躬尽瘁、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学习他一生以科学态度追求真理的坚定信念,治学严谨的科学精神,严谨务实的学风与品格;学习他淡泊名利、有功不居、宁静致远的博大胸怀;学习他勇于探索,坚韧不

  拨的开拓创新精神;学习他对祖国和人民无限热爱的赤子情怀和忠于党、忠于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信仰。

  我们学习钱学森,就是要发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以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的航天精神,加倍努力工作,为中国航天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