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苏联电影,唤起你的回忆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7日02:48 人民网-江南时报

  我一直很讨厌前苏联电影的这种叫法,苏联电影就是苏联电影,哪怕解体以后依然是苏联电影。倘若按照这种逻辑,那么1949年以前的华语电影是不是应该叫做“前中国电影”呢?电影这种文化的载体,不会因为政权的变动而发生变更。

  我的父辈们是看着苏联电影、读着苏联的小说长大的,而我们今天重新拾起这个话题的目的不是要宣传什么,仅仅只是为了电影这个最年轻的艺术。

  在整个电影史的范围内,苏联电影是最特殊的一段历史。由于苏联实行的是无产阶级政权,那么红色电影便应运而生,苏联的主旋律电影。因为脱胎于旧俄国的苏联电影,又有着深厚的文艺复兴基础,不可能仅仅成为表现政治的工具,这也是其有别于我国文革期间的8个样板戏的根本原因。有意思的是,这段时期的电影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均提供了营养。社会主义国家看到的是红色电影的内容,成千上万的人们从电影中得到了鼓舞,激昂了精神;资本主义国家却从这些红色电影的表现手法中找到了新鲜的电影理论。当时苏联电影有两种创作倾向:一是维尔托夫所提倡的“电影眼睛”理论。主张只用“实况拍摄”的方法,即以纪录片的方式再现红色故事,于是便有了《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苏维埃国家》等纪实色彩浓重的影片,这样的影片也为我国的观众所熟知;还有一种倾向是以“蒙太奇”理论的倡导者爱森斯坦为代表的电影实践派,他们主张用电影语言来诠注他所理解的红色电影。这种理论的代表作基本上都成为了影史上的里程碑式的作品,比如《战舰波将金号》、《十月》、《罢工》和《总路线》等等。

  但是这样的电影无一例外的都沾上了浓重的意识形态的色彩,成为了为政治服务的工具。但是单就电影艺术而言,它们的成就无疑是巨大的,因为“艺术只有政治的责任,而没有政治的目的”。

  苏联的战争片是整个苏联电影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既有战士们横尸沙场的惨烈又有美好却短暂的爱情。五六十年代之交的卫国战争电影,就像一个男人在经历了种种非人的折磨之后,回到自己的母亲身边,轻轻地舒了一口气,然后开始思考人性和人生——这里面蕴涵的是无限的悲壮和哀伤。这是斯大林之后的所谓“新浪潮”时期。俄罗斯文学艺术厚重无比的大地力量开始显现在电影中。最先具有人性主义电影的应该是1957年拍摄的《雁南飞》,这部电影开创了苏联的新流派——诗电影。后来塔尔可夫斯基将诗电影的艺术水准推到了顶峰。他自己也凭着毕生仅有七部半电影而成为一代大师。同一时期的电影代表作还有《伊凡的童年》、《士兵之歌》、《第四十一》等等。

  到了20世纪70年代,我们对苏联相当陌生,那时生产的电影,很多都与我们无缘。这是社会主义政权如日中天的日子,计划经济的魄力使苏联有着极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做巨片——那种超出正常长度的电影。《解放》便是其中的代表作。它的另一个名称是《欧洲的解放》。这部片子共分5个部分,从库尔可斯坦克大会战到柏林攻防战,放映时间为10小时55分钟。这部片子的拍摄、制作耗时6年,由参加过二战的尤里欧塞洛夫执导,得到冷战时期驻欧苏军的全力支持,场面恢弘,人物超过3万个,出动坦克1万辆,战斗机1千多架,不仅是苏联电影史也是世界电影史上的空前巨作。此时的文艺片也收获颇丰,因为这个时期各种束缚相对较少,而且在“第一代”和“新浪潮”的基础上,新导演们的眼界变得更宽阔了。于是产生了很优秀的文艺片,在世界上引起了深远回响。这些片子中有罗斯托茨基拍摄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培柯夫拍摄的《只有老兵去作战》和邦达尔丘克拍摄的《他们为祖国而战》和《一个人的遭遇》等。

  随着冷战的进行,苏联的国力日益衰落。没有了经济做支持,这段时间的苏联电影是枯竭的。在2003年的威尼斯电影节上,今天的俄罗斯才向世界影坛递交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安德烈·日瓦金采夫的《回归》获得了金狮奖。《回归》的获奖意味着苏联诗电影的传统在新国度、新世纪的传承和继续。

  后记苏联电影是前一辈人所津津

  乐道的东西,在现代电影艺术里,没有任何的衣钵和遗迹。于是我们只好补课,去淘碟,去找以前没有看过的苏联电影,甚至去翻原著。真正的工夫在电影之外,影像所呈现的不过是一个光学原理,真正的意义在光的背后,想要去解读这个意义,要求人要有的不仅仅是一双能看得见光的眼睛,更重要的是有一个知晓人文的脑子。有这个脑子的意义比考试多那么几分要深刻许多。

  《江南时报》(2005年11月17日第二十三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