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青少年犯困惑多多 专家送来“心灵鸡汤”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7日02:49 人民网-江南时报

  “我以前的‘那群朋友’又来找我了,我该怎么拒绝他们!”一名曾被无锡市南长法院判刑的青少年缓刑犯面对心理专家时,他说出了困扰自己许久的心理问题。

  昨天下午,在由无锡市南长法院、无锡市图书馆和苏州大学应用心理研究所共同举办的“拥抱明天”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活动现场,20多名青少年缓刑犯和十几名在校中学生一起,就各自的心理困惑和法律知识向专家进行了咨询。

  一对一解答缓刑犯心理困惑

  昨天下午,当20多名青少年缓刑犯与同龄人坐到一起时,从他们不安的眼神和略显害羞的面部表情上,心理专家读懂了他们的“心思”。

  长得很清秀的小陈,曾经因为冲动,在厕所里为别人一句“看什么看”而将对方打成了重伤,被判了有期徒刑数年。现在,当他与心理专家面对面时,他憋红了脸问了句:“我不知道以后怎么面对我的父母,怎样在社会上立足?”善解人意的心理咨询师微笑着回答小陈:“你觉得你犯下的错很严重?我看不见得。”在接下来的谈话中,心理咨询师巧妙地将小陈的问题转化为一条线段和线段上一点的关系问题。十几分钟后,小陈挠了挠头,咧着嘴离开了原位。

  与小陈相比,高大的胡鹏(化名)要粗犷的多。一坐到心理咨询师的面前,胡鹏就直截了当地问:“我以前的‘那群朋友’又来找我了,我该怎么拒绝他们!”然后两眼就盯着心理咨询师,等着他要的答案。据南长法院刑庭的杨庭长介绍,胡鹏是在网吧犯下的事。因为玩游戏时别人说了句“水平真臭!”,他火气一大,就叫来十几个哥们,带上数尺长的砍刀追杀那人,就差没把那人的脚筋砍断!

  再看眼前的胡鹏,身上虽然还留着一股霸气,但眼神已经温和了许多。现在他烦恼的是如何“摆脱”以前那群“出生入死”的兄弟。“你可以现身说法,把自己的经历、想法都跟朋友说清楚,必要的时候可以找法官帮忙,相信你的朋友在你的带领下会摆脱以前一些不好的习惯。”

  专家法官剖析青少年犯罪根源

  给数十名青少年提供心理咨询的专家是来自苏州大学应用心理研究所的研究员。趁着休息的空当,记者采访了在场的心理专家和法律专家。

  “从今天的咨询情况来看,这些青少年主要存在哪些心理问题呢?”

  “可能是第一次和他们接触,有些咨询者还是没有完全放开。不过,这个年龄段的少年很看重朋友和友谊,一旦有朋友背叛他们,他们就觉得很伤心,随之对生活和情绪产生很大的影响。”据梁颜瑞心理研究员分析,因为这个年龄段特殊的心理和生理因素,这些青少年很容易冲动,产生叛逆的心理,作出与社会格格不入的行为,以此宣泄来自父母和社会的压力。

  对同样的问题,南长法院的杨嘉林法官却有自己的见解。据杨法官看,社会、家庭对青少年犯罪付有不可推卸的教育之责,但从近些年的案件来看,很多案件都是源于犯罪少年对法律知识的错误理解和盲点。

  杨法官分析说,有些未成年人自以为学了一些法律,能分清好坏,辨明是非。于是,用自己理解的“法律标准”去衡量和指导自己的行为。有些惯于小偷小摸的未成年人错误地认为,法律制裁不了小偷小摸的行为。于是很随便地“拿”人手机,见同学有些看得上眼的物品也要“顺手牵羊”。他们不知道盗窃他人财物,只要达到一定数额即构成盗窃。

  “财、霸、性”成青少年高发案件

  据了解,2004年之前,南长法院刑庭受理的青少年犯罪案件还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可近两年来,由于法制教育的加强和法律咨询热线的开通,另外,举办的一些在校生当庭听审、法官对缓刑犯不定期“家访”的活动,该法院少年庭的案件出现了下降的“兆头”。

  据粗略统计,2005年1月至11月,才受理了18件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而在这些案件中,“财、霸、性”是三类高发案件,即盗窃抢劫、聚众斗殴、强奸性犯罪等是青少年人群最容易触犯的罪刑。

  “慎重交友,远离网吧!”在活动临近尾声时,杨法官把这八个字送给了每位在场接受咨询的青少年缓刑犯。

  本报记者龚艳芳

  《江南时报》(2005年11月17日第二十九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