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从小康到健康(热门沙龙)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7日02:57 人民网-华东新闻

  ●2003年,全世界用于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费用是1530亿美元,远远高于投入治疗艾滋病、疟疾、肺结核3种疾病费用的总和

  ●在物质短缺的年代,我们总是把吃得下睡得着、白白胖胖当作健康富裕的象征。等到餐桌丰盛,而运动量减少时,却没有及时调整饭量,最后把健康吃没了

  话题背景: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资料显示,我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达4000万左右,占世界糖尿病人群总数的15,患病率居世界第二位,并且以每天至少3000人的速度增加,每年增加量超过120万人,预测至2010年,我国糖尿病人口总数将猛增至8000万至1亿人

  主持人:本报记者田泓

  嘉宾:

  贾伟平:上海交大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副院长、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刘建民:上海瑞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

  赵列宾:上海瑞金医院糖尿病中心患者教育项目负责人

  王效常:上海某机关干部,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是“富贵病”

  主持人:这些年,经常听到周围的同事、亲友患糖尿病的消息。现在居然还有了“糖尿病日”,真是不可思议。为什么生活条件好了,患糖尿病的人却越来越多?

  贾伟平:近2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中国肥胖人群越来越多,糖尿病患者也越来越多,估计全国至少有4000万糖尿病患者。根据调查,1980年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为0.86%,即100个人中不足1个得病;而上世纪90年代末期糖尿病患病率就迅速增长到5%。在一些经济发达、现代化程度高的大都市,如北京、上海,糖尿病患病率则更高。上海社区20岁以上的人群中,糖尿病及糖调节异常分别达到9.8%及10.8%,即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高血糖。

  引起糖尿病高发的主要原因是肥胖,因此糖尿病是一种“富贵病”。一位美国学者早在1927年就说过:糖尿病因肥胖而产生,糖尿病病人因肥胖而死亡。肥胖者患糖尿病的风险是正常人的3倍以上。约80%─90%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在起病时就存在肥胖现象。Ⅱ型糖尿病和肥胖的流行病学非常相似。

  赵列宾: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与健康人相比,糖尿病患者罹患失明的风险高10─23倍,肾衰高17倍,肢体坏死高20倍。2003年,全世界用于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费用1530亿美元,远远高于投入治疗艾滋病、疟疾、肺结核3种疾病费用的总和。

  刘建民:根据调查,亚洲的中国、印度等是全世界糖尿病增长最快的地区,这和上述地区近几年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较快有关。

  王效常:我被确诊患糖尿病已经五六年了。我父亲也是个糖尿病患者,有家族史,我一向很注意锻炼,练出一身健壮的肌肉。然而我的生活习惯有很多不科学的地方。三四十年前,我当过修路工,每天挥锹挖土,体力消耗大。当时生活水平不高,荤菜不多,我就尽量多吃,每顿要吃几大碗饭。后来上大学,每天从徐家汇骑车到复旦大学,横跨整个上海市区,饭量虽然没减,但也算经常锻炼了。毕业后,我到机关工作,每天坐办公室,惟一的运动就举举杠铃,运动量大不如前。我还喜欢吃甜食,为了保持饭量,每顿饭后都要再吃一碗糖泡饭。得病后,医生告诉我,这些生活习惯其实都是糖尿病的高发因素。

  在物质短缺的年代,我们总是把吃得下睡得着、白白胖胖当作健康富裕的象征。等到餐桌丰盛,而运动量减少时,却没有及时调整饭量,最后把健康吃没了。从这个角度看,糖尿病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病”,我们的生活方式也要与时俱进啊。

  是否到了“恐糖”时代

  主持人:糖尿病发病如此之高,是不是我们的治疗手段还不够?我们是否有方法控制糖尿病的发生?

  贾伟平:糖尿病的主要症状是“胰岛素抵抗”。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包括促进葡萄糖在肝脏、肌肉及脂肪组织中贮存以及抑制肝糖原分解和脂肪分解。血液中的葡萄糖称为血糖,人吃饭后血糖会升高,升高的血糖会刺激胰腺中的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以完成上述作用。

  在肥胖者中,胰岛素的工作能力只有健康人的50%。因此,肥胖个体不得不分泌更多量的胰岛素以保证能使升高的血糖恢复正常。久而久之,胰岛长期处于过重负荷状态,分泌功能越来越差,而且分泌质量也越来越差。

  刘建民:糖尿病的致病因素有很多,比如遗传、自身免疫缺陷等,一部分妇女怀孕时也可能出现妊娠糖尿病。不过,通过培养科学的生活方式,大多数糖尿病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

  虽然发病率较高,但是,还没有到“恐糖”的时候。预防糖尿病最好的方法是保持愉快的心情,定量、定时进食,按时运动,不要空腹运动。同时还要做好“四个一点”:

  多懂一点。即对糖尿病知识、危害和防治措施多懂一点;少吃一点。要控制摄取的总热量,少吃主食和高热量的副食,多吃高纤维素食品。食物宜清淡,少糖、少油、少盐;勤动一点。每天至少要进行30分钟步行,一周五次;放松一点。心理不平衡会进一步加强胰岛素抵抗,促使糖尿病发生。特别是已经得病的患者,更要开朗乐观,树立与疾病斗争的信心。

  给公众有效的健康教育

  主持人:糖尿病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病”,社会和医院还可以做哪些来控制糖尿病发病率的上升?

  赵列宾:我认为,普及健康教育对降低糖尿病发病率十分重要。糖尿病的预防分3级:一级预防是在没得病前;二级预防是得病后控制并发症的出现;三级预防则是防止并发症进一步恶化。在临床中,我们发现,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到医院初诊是因为出现并发症,而这已经是最后一道堤坝了。

  一般人都知道,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体重减少”;但事实上,很多糖尿病患者是没有明显特征的。因此,对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就很必要。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瑞金医院在全国率先开展“患者教育”,主要内容是提高患者的“生存技能”,即帮助他们掌握合理的饮食、运动方式,科学控制并发症的继续恶化,提高生存质量。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研究表明,经过“患者教育”的病人,其治疗费用可降低50%至80%。

  健康教育的另一个重点人群是基层医生,因为他们对及早发现病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曾经对上海800位糖尿病患者做过一个调查,结果发现,他们每次就诊用于路途和等待的时间在1.5至2个小时,而实际看病的时间平均不到15分钟。我们还让医生和患者背靠背,把自己认为最重要的问题写下来。结果,医生的答案与病人的需要几乎对不上号,病人能从医生处获得的帮助太少了。

  过去,类似的健康教育习惯于上大课。这种“灌输式”的方法效率很低,到最后病人坐在下面打瞌睡。现在,我们从解决患者实际的需要出发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每次活动前,我们会让患者和家属在格式化的表格上打钩,了解他们最想了解的问题。然后,8个人一组,互相交流自己的抗病经验,让医生来点评。这种教育方式的效果令病人非常满意。我们正准备把糖尿病人最关心的260个问题汇编成册,作为健康教育材料发放到社区。

  王效常:我得病后,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调整饮食结构,基本不吃甜食,控制饭量,做菜尽量以清蒸、水煮为主。同时,我还天天锻炼,保持一定的运动量。医生对我的治疗效果非常满意。不过,要是在生病前就知道这些该多好啊!

  《华东新闻》(2005年11月17日第二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