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一枚银币的两面”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7日05:14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一枚银币的两面”
吕同六

  吕同六先生走了,带着他对人生的眷恋和对文学研究和文学翻译的执著。对吕同六的去世,我们感到十分悲痛,对当今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仍然无法攻克某些疾病感到无奈。

  吕同六是我国意大利文学的杰出翻译家。他对意大利中世纪文学和古典文学有精深

的研究,在现当代文学研究和翻译方面贡献尤为突出。我的印象中,他不知疲倦,有使不完的精力。改革开放以来,他先后译介了一百多位意大利作家的作品。莫拉维亚、卡尔维诺和夏侠等三位当代意大利文学大师,隐秘派诗人夸西莫多、蒙塔莱,剧作家皮兰德娄、达里奥·福等作家都是通过吕同六的译介才为中国读者所熟知的。其实,更重要的,吕同六还是一位成就卓著的意大利文学研究家。他认为,“文学翻译离不开文学研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文学研究也需要翻译。两者密不可分,理当互为促进,相辅相成。”他的这一看法是十分精当的。他自己在动笔翻译之前,总是先对作家作品进行研究,而且常常是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来进行翻译。可以说,吕同六是位典型的学者型翻译家。关于文学翻译和文学研究的关系,他曾形象地比喻为“一枚银币的两面”。在文学研究方面,研究范围涵盖了从中世纪到当代的意大利重要作家和文学现象。他曾获意大利总统授予的爵士勋章和意大利科学与文化金质奖章等。说吕同六是中国引进和传播意大利文学的开拓者,这一赞誉是非常贴切的。

  我和吕同六相识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我刚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之时。他文质彬彬的学者气质和表面上有些矜持的个性,加之我与他的专业不同,所以开始只是一般的认识。不久,他参与编选一套《世界小说佳作丛书》,其中也收了一篇拙译。80年代中期,我国改革开放还是初始阶段,这套佳作丛书的出版为“文革”时期被长期封闭的中国文学界和广大读者打开了外国文学的窗口。此后,我与吕同六的接触逐渐增多。1986年,吕同六受命筹备与创办《外国文学评论》杂志,我配合他工作。我们都没有办中文期刊,尤其是学术期刊的经验,初创时期的困难可想而知,但吕同六思维敏捷,点子多,各种困难逐一得到克服。从栏目设置到选题的确定,他都作了精心的考虑与安排。根据当时我国外国文学研究的现状和需要,吕同六提出在一个时期内,将理论探索和20世纪外国文学研究作为刊物“两翼”的意见,在这两个重点的基础上,也不忽视对古典文学、比较文学和当代外国文学发展态势的关注与研究,并开设“我与外国文学”专栏,旨在为中外文学关系研究提供一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他的这些设想在刊物上得到体现。《外国文学评论》在今天看来,它的内容是厚重和扎实的,得到业内人士和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

  在与吕同六合作共事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到,他是一位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学者。一些问题和命题,如关于非理性、解构、“话语的颠覆”等等,今天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了流行话题,但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某种程度上还是“约定俗成”的禁区。吕同六认为,诸如文学中的非理性等问题的存在是客观现实,将其视作禁区而加以回避,这种态度是消极的,我们应以积极的态度去对这些问题加以研究。这样,《外国文学评论》创刊伊始,不仅刊发了研究文学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接受美学、解构主义和文学的主体性等当时的“热点”文章,也对文学中的非理性主义以及结构主义等敏感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当时开放程度远不及今天的政治和文学的大气候下,对非理性问题的探讨引起了很大反响,也受到一些同志的非议。但是我们的学术探讨是严肃的,通过对这一问题的辨析,突破了历来对非理性问题的批评模式,对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一难题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得到了绝大多数读者的认同。同时,在吕同六的组织和主持下,《外国文学评论》扩大了刊物的影响,确立了它作为我国外国文学评论和研究的主导刊物的地位。

  还有一点,今天回想起来印象特别深刻,那就是吕同六对年轻研究者的爱护与提携。他提倡“不拘一格选文章”,只要文章内容扎实,观点新颖,有独立见解,而又言之成理,不论作者是名家还是无名之辈,是业内人士还是外国文学爱好者,都一视同仁。这样,一大批此前默默无闻的作者的名字就频频亮相于《外国文学评论》上,他们之中的绝大多数今天已经成为外国文学研究的中坚力量。

  在我与吕同六一起工作的几年里,我们的合作一直很愉快,配合很默契,整个编辑部的气氛也很融洽和活跃。往事如今历历在目,但是吕同六却过早地离开了我们。不过,他在冥冥之中完全可以感到安慰,因为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遗产。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11月17日第七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