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韩国“一社一村”反哺农村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7日05:22 浙江日报

  本报综合《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报道

  最近,“一社一村”运动在韩国成为热门话题。所谓“一社一村”,就是一家公司企业自愿与一个农村建立交流关系,对其进行“一帮一”的支援。这项运动问世不久即得到广大农民的认可和欢迎,正在迅速扩展成为全社会参与的支农运动。

  上世纪70年代以来,韩国发起的“新村运动”使城乡差距缩小,但是,随之而来的农民大量减少、农村空巢化和老龄化等问题又开始凸现,使农业竞争力提高缓慢。去年下半年以来,韩国的一些大企业等民间团体也开始认识到,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农民、农村和农业,农业的危机反过来也会制约和影响企业,为此,他们发起的“一社一村”运动,试图通过构建企业支农的机制性管道,为缓解“农业和农村危机”做出贡献——

  城乡差距基本消失后

  农村面临空巢化挑战

  上个世纪70年代,韩国经济起飞,工业迅猛发展,城乡差别日益突出。为扭转城乡发展不均衡的局面,韩国政府决定将“工农业均衡发展”、“农水产经济的开发”放在经济发展三大目标之首,并发起了“新村运动”。

  经过30多年的努力,韩国农村不仅建起了公路网,实现了村村通车,家家用上了自来水,而且使从平原到山区,从城市周边到海岛渔村的260万农民和渔民都住上了设计新颖、舒适方便的砖瓦房。

  现在,由于韩国农村已逐步实现了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以及交通网络化,教育普及也落在实处,城乡差别已基本消失,农村居民的平均收入约为城市居民的92.5%。

  然而,目前韩国农村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人口的急剧减少。农村人口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已从1962年的57%,下降到目前的8%。农村空巢化和老龄化问题十分突出,这也导致农业的竞争力急剧下降。

  在忠清北道丹阳郡大沺米村采访时,46岁的村长郑文灿告诉记者,全村现有的39户共68人中,数他最年轻。目前,大沺米村村民的平均年龄已超过60岁,村里都是老人。竹山里二里村也一样,最年轻的农民已经51岁了。农村普及高中教育后,村里的年轻人都去城市找工作,农村成了“老人村”。过去乡里的学校办得红火,现在由于学生急剧减少,许多学校只好关闭或者和其他村的学校合并。农村孩子朗朗的读书声,现在已很难听到了。权明周村长叹息道:“10年后,谁来务农,真令人担心。”

  企业支农一呼百应

  形式多样广受农民欢迎

  面对农村的新问题,韩国正在探索新的解决途径。“一社一村”支农运动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一社一村”,就是一家企业自愿与一个村庄建立“姊妹关系”,对其进行“一帮一”的支援。这项运动自去年6月提出以来,迅速发展成为全社会参与的支农运动。目前,参与该运动的企业、政府部门和民众团体达到6000多家。

  企业支农,形式多样。其一是为农产品开辟销路。农产品“销售难”制约着农民增收,因此,“一社一村”运动把疏通、扩大销路作为支农重点。一是直接下乡采购。如,新罗饭店定期从受援农村购买农产品,平均每周达250多万韩元。二是开设卖场直销。汉城市允许农民在居民公寓小区设立定期小市场,有的企业机关团体则设立内部销售点,既为农民扩大了销路,又方便了居民和职工。三是合同种植定购。一些企业和团体与受援农村签订有机肥种植大米和无污染绿色蔬菜种植合同,按合同收购,保证了农产品有稳定销路。

  其二是发展农村体验观光。各企业、团体组织职工到农村进行农活和农村生活体验,既有采摘蔬菜、水果、插秧、收割等农活,也有手工磨豆腐,做打糕、泡菜、豆瓣酱等家庭活计。农民们的农活有了帮手,企业员工和家属来农村居住、吃农家饭和购买农产品又能给他们增加收入。对城里人来说,周末休闲、体验观察也有了好去处。据韩国农林部统计,像这样可以进行体验观光,并已同企业、团体结成了支援对子的农渔村已达110个。

  其三是多方进行直接支援。有的企业在插秧、收割等农忙期,组织员工下到田间,缓解了农村劳动力不足。有的企业直接参与农村种子改良等农业技术开发,支持农民搞科技务农。有的企业则向受援农村提供电脑、电视机,帮助农民建设“信息化村”。还有的企业、团体则派出医疗人员下乡进行“义务诊疗”,或向农村提供图书,在农村组织文艺演出,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

  在韩国农户收入中,农业占42%,农户收入减少成为农村问题的核心。而在不到10个月时间里,“一社一村”运动就给受援农村平均增收280万韩元。由于符合农民意愿,抓住了农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社一村”运动受到农民热烈欢迎。

  农村不发展,城市就危险

  “大家一起富”才是和谐之道

  三星集团是“一社一村”运动的带头企业之一。三星所属30家公司已与195个村庄建立了“姊妹关系”,仅去年一年,支农资金就达46亿韩元。三星创始人李建熙说:“企业是树木,社会是土壤,土壤不健康,树木必消亡。”

  三星集团下属的三星康宁精密玻璃公司积极参与了这项运动,并与两个村庄建立了互助关系。社长李锡宰告诉记者,企业支农不只是提供资金和物资,“除了给他们‘鱼’,更重要的是教他们‘渔’——‘捕鱼’的方法。”

  喜安村原来以种植玉米、葡萄为主,生活水平长期难以提高。三星康宁精密玻璃公司与该村结成“姊妹关系”后,社长亲自带队帮助农民播种、收割,还建起了“村文化会馆”。根据喜安村的特点,公司聘请韩国农业研究所的专家帮助村民改良玉米品种;玉米丰收后,又帮他们寻找销售渠道。公司还建起葡萄加工厂,直接收购村里产的葡萄。喜安村去年农副产品销售额猛增到1亿韩元。

  大沺米村是三星康宁精密玻璃公司的另一个姊妹村,由于它地处山区,农业生产条件十分恶劣,公司与村民协商后,决定走“农村体验观光”的致富路子。公司向村里提供了一辆小型旅游车和8台最新式的电脑,帮助村里建起了“农村会馆”和网站。随后,村里推出了“农村生活体验游”、“生态环境游”等项目,游客到此既能采摘山菜、野果,还能下河抓鱼、熬鱼汤。村长告诉记者,去年全村的年收入翻了一番,旅游收入占到了总收入的40%。全村各家各户都有了电脑,通过网络,村民们不仅掌握了农副产品的供求信息,还开展了网络销售和旅游推介活动。

  李丙圭,韩国文化日报社长。一年多前,他利用在韩国工商界的影响力和任职文化日报的便利,发起了“一社一村运动”。

  李丙圭说,农民问题,韩国和中国差不多。韩国在产业化进程当中,很快就解体了农村社会,年轻人都涌向城市,老人留在农村,人口减少,社会空洞化,情况非常严重,面临危机。政府没有能力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是经济发展和全球化背景下的必然。所以推动“一社一村”运动的目的就在于让农村在这样的开放结构下克服矛盾生存下去,探索政府和城市如何来帮助农村。农民为开放和全球化付出的最多,而都市的企业获得的利益最大,只有“大家一起富”,两者双赢,才能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城乡合作空前活跃

  “一社一村”推动政府决策

  “一社一村”运动很快引起韩国政府的关注。卢武铉总统自去年6月以来,先后多次发表讲话予以肯定。他说,“一社一村”运动表明“城乡合作空前活跃,给农业带来希望”。他还说,“农村和城市不是两家而是一家。农村发展是国土均衡发展的主轴。”5月21日,卢武铉和夫人权良淑一起来到忠清北道丹阳郡佳谷面一个“一社一村”运动的受援乡村,驾驶播种机进行农活体验。

  今年年初,韩国农林部把“一社一村”运动确定为2005年的“重点农政课题”;不久前,由15个政府部门组成的“提高农渔业人口生活质量委员会”又将“一社一村”运动纳入该委员会的“五年计划”。根据这一计划,政府将出面构建“‘一社一村’运动机制”,包括制订《城乡交流促进法》,为搞活城乡交流、扩大农村观光、提供资金和物资支援提供法律根据。韩国企划预算处提出,政府要给予政策、财政扶持,将此运动纳入财政投资范围。农林部的“支援方案”提出,对企业开展“一社一村”运动的支农费用拟免除法人税,准许“乡村旅馆”提供饮食和制销农特产品,培养农村观光人才等。同时,政府拟从目前的以人员交流为主,逐步向以资金等物质支援为主转变,并将“一社一村”逐步扩大为“一校一村”、“一小区一村”、“一店一村”、“一机关一村”等,使之真正成为全民广泛参与的卓有成效的支农运动。

  【链接】

  4万亿打造中国新农村

  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

  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中,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做出了具体部署。根据我们得到的数据,要将全国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好,用上自来水,推广沼气,道路硬化,大概需要4万亿元资金。

  建设新农村,最重要的就是要改变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落后的状况。

  首先,改变农村交通落后状况是头等重要的大事。近几年,县乡公路和道路建设加快,但是质量较差。可以把道路的硬化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如现在水泥生产能力很大,可以考虑采取由政府采购的办法招标采购水泥,用低价买来发给农民。

  其次,实现安全用水。现在农村还有6000多万人用的是有害的水,要先解决有害水质问题,同时进行自来水建设。

  第三,清洁能源。在南方和中部适合搞沼气的地方,尽量普及沼气。普及沼气的作用很大,可以把养殖业发展起来,沼气水、渣还是优质的有机肥,农民特别欢迎。目前沼气建设规模还较小,可以考虑一年拿出100亿元,在“十一五”规划期间大力推进。

  第四,环境整治。农村卫生方面要实行人畜分离,还要解决农村垃圾、污水处理问题。浙江义乌的做法是,每户发两个垃圾箱,乡里有几个垃圾运送员,把垃圾及时收集起来,全县统一搞一个垃圾填埋场,这样就把垃圾统一处理了。

  第五,根据各地条件进行宅基地整理。这要与农民住房建设结合起来,全村统一规划,节约用地。据建设部村镇建设办公室统计,最近10年里,全国村镇建设用地累计增加了13%,是城市建设用地的4.6倍。又据国土资源部的计算,对宅基地进行整理,可以增加耕地50%。

  那么,建设新农村所需要的4万亿元资金该从哪里来?最近有同志提议,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里拿出一部分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我认为这项建议是可行的,关键是要找到一个可以操作的方案。

  目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模过大,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全国十个特大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已经达到30%,根据世界银行推荐的合理的城市建设投资比重,应当在15%以下。

  今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8万多亿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模2万多亿元,如果拿出10%就是2000多亿元。按这样的比例投入,到2020年就能投入3万亿元。鉴于财力有限,沿海地区自己投入,中央政府主要是支持中西部地区。连续投入15年,再加上农民自己投劳投资,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目标实现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宣布,全国农民基本过上了现代化生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还需要在政府投入带动下,形成主要依靠农民自己投工、投资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机制。

  近期我到韩国考察,有很多启发。韩国20世纪70年代搞新村建设有一个好机制——奖勤罚懒,通过政府投入带动农民新村建设的积极性。

  韩国政府确定了20类项目,包括屋顶改造、水井加盖、道路硬化、建自来水、建会所等等,由村民讨论选择最急需的项目,并选举一个新村建设指导者,项目由村里报到镇里,镇里报到县里,县里同意了,政府再发水泥、钢筋支持,是政府给农民配套。我们现在搞项目,是由中央给项目给钱,由基层政府和农民配套。韩国与此相反,着重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而且项目做完以后,请中介机构、研修所的人去评估,干得好的再加倍给予钢筋、水泥奖励,干得不好的,第二年就取消你的资格。

  韩国人把这种新村运动精神概括为“团结、合作、互助”,这种精神扩展到城市,变成韩国的民族精神,叫做民族自立、事业报国,对韩国的现代化起到精神支柱作用。

  江西赣州市从去年开始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采用政府和农民配套的政策。在修建入户的水泥路时,先由农户自己修建路基,经验收合格后再发给水泥,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据《农民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