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富有启迪的音乐共鸣(文艺点评)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7日06:44 人民网-人民日报

  杨少波

  柏林爱乐乐团以海顿的《D大调第86交响曲》和施特劳斯的《英雄生涯》为“第八届北京音乐节”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来自纽伦堡国家剧院的《尼伯龙根的指环》也是这次北京国际音乐节上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德国以前所未有的音乐家阵容,让中国的音乐爱好者们感到了深深的心灵震撼。

  纽伦堡国家剧院的四联剧《尼伯龙根的指环》是瓦格纳在歌剧史上创造的巅峰作,它主题精深,规模宏大,在4个晚上的十几个小时演出中,全面展示了歌剧艺术的魅力。在欧洲,《尼伯龙根的指环》的演出也是一件无比隆重的事件,《尼伯龙根的指环》能够来到中国,第一次在亚洲上演全剧,更是一件非同寻常的盛事。音乐———这无需翻译的语言,为中国和欧洲之间构架了一道飞翔的彩虹,中国,在音乐的旋律中感受到了欧洲的文化传统;欧洲,在中国人对于音乐的理解和领悟上,看到了一个富有意味的全新的中国文化形象。

  在酝酿《尼伯龙根的指环》来中国演出之始,曾经遇到了不小的意见和阻力,在某些艺术家看来,到中国演出这样一出规模浩大的经典之作,中国的观众能否接受和理解,是需要仔细斟酌的问题。但是,北京观众对于《尼伯龙根的指环》的专注和热情感动了德国的艺术家。一连四晚的演出现场,是四场连绵不断的音乐盛宴,许多观众完全不顾北京深秋的寒意,身着单薄正装出席;曾经力排众议主张登陆中国的纽伦堡国家歌剧院行政总监阿克塞尔·拜什,特意到剧院二楼观看,他发现专注的观众在每场演出的前后5个小时中,很多人连椅子背都很少靠一靠,不少观众在微弱的小手电的光照下,一边看着自己带来的乐谱,一边对照舞台欣赏。中国观众对《尼伯龙根的指环》的热情震撼着德国的艺术家们。

  德国媒体对此次《尼伯龙根的指环》在北京的演出进行了追踪报道,许多媒体不仅在文化版面上报道了这一事件,还在政治版上突出报道并配发评论。法兰克福《汇报》以《在中国观众心灵中引发一场地震》为标题报道了这一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文化事件。阿克塞尔·拜什说:“可以说,北京音乐节的勇气和纽伦堡国家歌剧院的勇气,最终为双方带来了极高的社会声誉。”对东方音乐有着良好修养的德国驻华大使史丹泽博士所说:“音乐是世界上最好的语言,她有着感动灵魂的巨大力量,好的音乐不仅属于欧洲,也属于世界。”

  古希腊的哲学家毕达哥拉斯从音乐中感受到了宇宙的和谐,孔子从音乐中听出了一个国家的兴衰征兆。柏林爱乐乐团的中提琴手马森奥·亨特说:“音乐是一座桥梁,她能沟通不同文化和民族,她能沟通不同民族的历史,更重要的是,她还能够沟通一个民族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他们给中国带来欧洲文化的同时,通过音乐———这时间中流逝的艺术,德国的艺术家们也发现了中国古琴、二胡、京胡等音乐的特殊魅力,他们从音乐中看到了一个形象生动、可见可闻的中国。《尼伯龙根的指环》的演出,应该成为我们自己返身检视我们自己音乐传统的一个契机,希望我们能够攀援着音乐———这时间的藤蔓,顺着古琴、京胡、铙钹的声响和节奏,听音寻路,逐渐串联起属于我们自己的完整不断的文化历史。

  “我已经知道,北京喜欢瓦格纳”,阿克塞尔·拜什说:“《尼伯龙根的指环》的演出并非仅仅是一次歌剧演出,作为一次轰动性的文化事件,它为北京音乐节和纽伦堡国家歌剧院带来了双赢,为北京和纽伦堡两座城市带来了双赢,还将为北京和柏林两座城市带来双赢。”

  在德国新旧政府交替之际,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德国的国事访问,为中德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揭开了新的一页。音乐———这负载着全部历史文化的艺术符码,将不断显示出她无可替代的巨大力量。我们从中听到了属于一个国家过去历史的浑厚之音,更听到了属于一个民族前途和未来的清丽之声。

  《人民日报》(2005年11月17日第九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