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超越世俗的心灵光彩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7日06:44 人民网-人民日报

  张明廉

  李广兴的“三光蚀录”作为有统一命意而又各自独立的三部长篇《日蚀》、《月蚀》、《星蚀》(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是一部有特色的系列作品。

  “三光蚀录”叙述了小说主人公们从“文化大革命”到20世纪90年代的人生经历:

《日蚀》正面展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狂乱而动荡的社会生活情景,小说让人们跟随大学二年级学生周鳞经历了从单纯的狂热到怀疑、省思的心灵历程;《月蚀》里,主人公已由大学生转换为县委机关报道组的干部,小说在改革、开放初期城乡交接地带独特的文化背景里,通过家在农村、身在县城的于志杰长达五年的离婚纠纷,展示了社会转型时期的生活变迁尤其是这种转型引发的精神震荡;《星蚀》的主人公宋之前则已经成为地方机关报主编,通过他的宦海浮沉与人生遭际,在改革日益深入也日益艰难的复杂矛盾里,烛照出乱麻一团的人事纠葛包藏的利益冲突,剖示出社会潮流里驳杂斑斓的世态与人心。显然,作者对自己人生的审视首先是对历史与现实的一种严肃审视,赋予作品强烈的现实感,仿佛是让我们反思30多年里生活究竟走过了怎样的里程,生活中的人在精神跋涉中究竟走出了多远。尽管这是一种近距离的审视,作者却在某种意义上达到了一种“超越”;三位主人公或许可以说都带着与世俗习见相异的色彩:于志杰是在世俗社会里追求情爱、性爱和谐统一的婚姻和家庭的理想主义者,他的人生被安置在城乡之间既是自然的又是别有意味的,也就是说,他处在传统与现代的精神夹缝之中,他叩问婚姻家庭领域人的生存处境与人际关系的真相,尽管他无法走出现实困境,但他却是一个想要摆脱面临的精神危机而开始醒悟的人;宋之前则陷身于权势与名利角逐的纷乱纠葛而又始终保持与崇尚实利的潮流风气的距离,成为一个“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物。作者与他们的对话,事实上成为一种心理分析,不单是面对自己的内在体验,解剖自己的心灵,寻求超越之路,更通过对他们这种精神痛苦复杂原因的探究,进入到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性心理分析的层面,在某种意义上显示了整个社会的精神走向。因为与周鳞、程瑞这样的人物不同,在于志杰、宋之前这些人物身上,人们不难发现他们身处一种更多现实色彩的人际关系和世俗冲突之中,他们的精神痛苦中有着更多血肉丰满的生活内蕴。

  作为一种“自叙体”的作品,作者有时情不自禁地沉浸在自己的人生体验里,抒写着自己的人生哀乐,融入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充满了理性的思考。作者曾在谈及自己这些小说时说过,“蚀者,实也”,强调作品与自己亲身体验的实际人生的联系。《日蚀》探究的正是时代变异及其对个人命运与心灵的影响;“月”则是传统文化中让人与“家”相联系的典型意象,正如“日蚀”意味着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出现的残缺一样,《月蚀》表现的是“家”的残缺,是“家”所维系的特殊人际关系的残缺;“星”是指小说塑造的以“泾河十子”为代表的一群人,作者让我们看到这些为社会与一般人所“仰望”的“星”们人性的残缺,并力图揭示造成这种残缺的历史的、社会的、文化的原因。

  《人民日报》(2005年11月17日第九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