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两大论坛同时争论“全球化”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7日09:04 新京报

  北京论坛文化论坛开始哲学论坛和大众文化论坛主题重叠

  

两大论坛同时争论“全球化”

  安乐哲强调东西方哲学需要持续的对话和沟通。这当然不仅仅是一次研讨会的任务。

  

两大论坛同时争论“全球化”

  新儒学代表人物成中英主张在沟通中探讨儒学的现代意义。本报记者郭延冰摄

  本报讯(记者 刘晋锋 姜妍)昨日下午,北京论坛的各个分论坛在北京饭店的不同会场分别举行。文化方面最主要的论坛为“全球化时代的东西方哲学对话”与“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哲学论坛由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陈来主持,而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汤一介、夏威夷大学哲学系的安乐哲教授和成中英教授等人分别在论坛上发表了不同的观点。在大众文化分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金宜久、周燮藩,菲律宾大学教授沃吉里奥·阿玛瑞尔等学者就大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宗教问题等论题进行了发言,与会代表就玛瑞尔“在全球化时代定位菲律宾人的大众形象”的论文,展开了关于全球化时代美国、欧洲等国文化侵蚀的讨论,正反两种观点进行了碰撞。

  哲学的全球化之争

  哲学论坛上,四个主要的发言人分别来自中国、美国、伊朗和日本,尽管所谈论的话题都是围绕“全球化时代的东西方哲学对话”展开,但也给台下来自世界各国的哲学学者呈递了不同文化对此的不同理解,不过,大家都认为“东西方哲学之间进行对话”是目前世界各国哲学界极其重要的任务。

  伊朗的穆拉-萨德拉伊斯兰哲学研究所所长穆罕默德·哈梅内伊(Sayyid MuhammadKhamenei)教授首先就质疑了“全球化”的本质,在他看来,全球化也是一种哲学,而它是以个人利己主义和物质主义为基础的,主要是以经济全球化为主,而文化的全球化则有可能变成西方哲学的全球化,应该警惕文化霸权主义。

  来自美国的安乐哲教授对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全球化包含两层意思,首先它可能意味着价值观的霸权主义,但是另一层含义则是指文化的交融。汤一介教授通过梳理中国文化的发展历史,以“中国文化受惠于印度佛教,而佛教文化又在中国得到了发扬与光大”说明了外来文化的引入并不会导致本国文化的消亡。而且以史鉴今,他认为中国哲学要实现对全球哲学作出贡献的目标,更是必须吸纳西方哲学的精髓来发展中国哲学。

  重新翻译、整体诠释

  哲学论坛关注的另一个重点是东西方哲学如何实现对话的问题,安乐哲教授探讨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对“对话”产生的影响,他举例说“义”这个词在西方很少使用,而“礼”在西方也是有不同的解释,这种概念上的诠释差异会带来对话的困难。

  成中英教授认为对这种抽象概念的理解偏差需要通过整体诠释来解决,在他看来,东西方哲学在交流上刚刚走过了翻译经典明星哲学著作的阶段,现在正处于“重新翻译、整体诠释”的阶段,未来的方向是东西方哲学都属于一个大的文化体系,而又有各自的系统与定位。

  成中英教授特意对记者强调说,他十分不赞同“中国没有哲学”的说法,虽然“哲学”这个词来自日本,但是中国自古以来都有“智慧”的概念,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道”等等,虽然在表达方式上不是说“哲学”这个词,但是它们的本质内涵是一样的。

  成中英教授还认为,现在全球的哲学面临的问题是“重新回归到人”,他不赞同安乐哲教授关于“自我即社会关系的总和”这种说法,他认为人的存在是有自我意识的,不能把自我意识等同于关系意识,这正体现了西方哲学的迷失,需要通过东西方哲学的对话来实现发展。

  全球化带来负面影响

  在大众文化论坛,讨论也从全球化的影响开始。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金宜久认为,在文化问题上,应该开放而不排外、引进而不媚外。目前在中国,有些人不是开放不足而是媚外有余。

  菲律宾大学教授阿玛瑞尔(Almario)的发言谈到目前在菲律宾艺术界、文化界的人都依赖于美国文化,在不久前的一次对孩子希望生活在哪个国家的调查中,80%的小孩子选择了美国,其他如日本、德国、英国等也都有人选择,但是却没有一个孩子选择自己的国家。对于这样的现象,玛瑞尔表示了自己的担忧。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大学的丁达(Dindar)教授表示,在土耳其面临着相同的问题,很多亚洲国家每天接受欧美文化,甚至这种文化逐渐成为本国文化的主导。他说,在前不久他参加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个会议上,很多人希望这样的状况能够改进,如何防止全球化给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成为了现在需要考虑的事情。

  面对文化渗透知识界反应不一

  对于丁达教授的担忧,印度德里大学文卡塔苏布拉姆尼安(Venkatasubramani鄄an)教授表达了反对意见,他认为这样的担忧完全没有必要。他说,目前各国都在进步,富国自然成为了大家模仿的对象,在知识经济引导下,就应该模仿先进的文化,移民就是很好的例子。

  他还举了个例子,一个国家第一代人学习外语,第二代人来利用,于是国家就会因此而进步。

  对于应该以什么态度对待外来文化的问题上,也有人保持中立。有代表认为,应该从两方面看问题,在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的碰撞中,往往弱势文化是要吸收强势文化的。接受西方文化不一定就是负面,要在接受中避免负面效应的出现。同时,对于金宜久提出的大众文化不应该商业化的论点,这位代表提出了异议。他认为,如果没有商业平台,大众文化根本就无法存在和发展,文化不能缺失产业化运作方式,这和主流文化可以借助政府传播来发展不同。

  他同时表示,在商业化的运作中,要防止迎合某些人的低俗文化心理需求。

  北京大学金勲副教授则认为,传统文化也很有潜力。他举了个例子,不久前少林寺的方丈释永信提出要把少林武术团带到世界60多个国家的中央广场表演,还要请好莱坞的导演进行排练。金勲认为文化本身并无弱势和强势,不管是哪种文化都有自己的希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