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不要数字上的农转非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7日09:10 南方日报

  南方时评

  潮白

  宁夏同心县“农民”田彦成最近在找当地镇政府讨说法,“要么给我最低生活补助,要么就恢复我的农民身份”(详见昨日新华网“焦点网谈”)。农民的那个引号是笔者加的

,概因为田彦成一家5口去年响应“政府的宣传动员”,已经转成了城镇户口,不属于农民了。那么他的话道出的是他们家现时的尴尬处境:他们已是非城非农的“边缘人”。

  与田彦成有着同样遭遇的农民在当地不在少数。其实,在城镇化大潮的驱动下,在通过出台文件可以给城镇化指标定个百分比的情况下——“十一五”期间,同心县的目标是要达到35%,别的地方出现这种情况也不足为奇,甚至可以说是迟早的事。那么,发生在同心县的事情就值得他处提防:为了实现指标,而将大量的农民户口人为地转换为居民户口。这样的城镇化快则快矣,却是数字上的城镇化,而且带来了相应的恶果。就同心县来看,“新居民”们既失去了国家的惠农政策——诸如对贫困农民子女实行的“两免一补”,又享受不了对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政策,变得两头不沾,硬生生地被孤立起来了。南宋的蔡兴宗批评当时的一种做法,叫做“改之以名而不以实”。当然他是针对一个行政机构设置而言的,但在户籍问题上,未尝不可以移来一用。农民的户口虽然转了,他们的农民身份实际上却没有任何改变。

  强烈要求“非”转“农”,放在以前几乎是天方夜谭。那时情况正好相反,太多的人试图通过种种渠道“农”转“非”,吃“皇粮”。当然,转的前提远远谈不上“要求”,在政策灵活的时候,什么“能耐”都没有的,那得自己出钱。上世纪90年代初笔者在粤东北一个乡镇从事调查,那个镇因为开发稀土矿很是红火一时,记得是5000元一个城镇户口指标,交钱者得,还不一定必得。政府卖城镇户口指标,是那时比较通行的做法。应当说,户籍藩篱的渐渐拆除——从“农”变得易转为“非”判断,是咱们社会发展的一个进步。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不就有从山林走向平原、从农村走向城市的意味吗?发达国家的发展道路,几乎都经历过农村劳动力向城市非农产业大规模转移的过程。而且,我们还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多高多高的城镇化百分比。不过,我们还得发现——当然已经被发现,“城镇化的高百分比”与“发达”,并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拉美国家城镇化率够高了,反而成了标本,那是叫做“拉美陷阱”的标本。

  不管怎样,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可逆转。按照《广东省城镇化发展纲要》,到2010年,我省城镇化水平将达到65%左右,其中珠三角城镇群将达到80%左右。尽管我们具备加快推进城镇化的良好基础和前提条件,但同心县出现的这些问题还是令我们不能不警惕——警惕对农民来说仅仅是名分上的“农转非”,对政府部门来说仅仅是数字上的“农转非”,舍此之外并无其它意义,甚至有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