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广场效应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7日09:12 南方日报

  城市建筑美学

  谭元亨

  六七年前,我曾为深圳龙岗的龙城广场写过一篇文章,有近万字,讲到了“广场效应”,“把生态构想融入了人文景观之中,创造了全新的生态环境——不仅仅是知识价值与

科学技术价值的体现,更重要的是道德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凝聚,从而产生一种向心力与凝聚力。”文章中还谈到:“马克思很早就有个‘自然的人化’命题,意识到在控制、改造环境的同时,有一个与自然协议、融合、转换、相互依存的重大的、更是性命攸关的问题亟待解答,这也可以说是‘天人合一’的现代性阐释。”因此,广场务必要以“广阔的空间让人们真切地感到自己走进了自然,呼吸着自由的气息,消解了沉滞抑郁,达到精神的平宁。天地宇宙和人类都必须处在综合的人际情感关系之中。这便是中国独特的以身心与宇宙自然合一为依据的乐感文化”。文章稍长,这里就不一一引用了。

  在我,重录旧文,似乎是在炒冷饭,更何况这是六七年前的文章。然而,时至今日,这“冷饭”却有不得不炒的充足理由。

  广场效应,可以有很多,诸如标志性、时代性、独特性之类,这些,暂且留在后面再说。大家不会不发现,我前边的引文,却集中在一点,也就是“天人合一”上,即生态性,显然是有的放矢的。

  为什么呢?自从龙城广场出名之后,从国家总理到各级政府要员,都去参观过,发出了赞叹,这自然是好事。不知我的文章是否始作俑者,总而言之,在那之后,全国各地,这一类广场就如雨后春笋一样,破土而出,遍及大江南北。毋庸置疑,相当多广场是匠心独具、非常出色的,但不少广场,却令人扼腕,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带有太多的盲目性。有的,不仅一个镇、甚至一个乡或管理区,都不管条件是否具备,也都在中心区域搞上一个广场,劳民伤财不说,讲“天人合一”绝对不可能,有的,连起码的审美品位都没有。

  在不考虑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把偌大一片平地,全抹上水泥,不难想象,在烈日烘烤之下,该是怎样的热效应?君不见,美国的首都,华盛顿D.C,其中心区域,是NationalMall——我们译作“国家广场”,面积很大,但中心部位,全是青草,是泥地,连当中的地铁口,也在不经意的草地中,绝对不曾抹上水泥以摆排场,但整个布局,亦一样庄严肃穆。

  同样,我们有的广场,也是“贴”的一色青草,当中还用上自动的洒水装置,但是,由于自然环境的不同,要养这些草,却耗资巨大,一有疏忽,便一片片枯黄,甭说美观了。在这之前,竟活生生地把不少树砍掉,包括百年古木……

  还有更不堪入目的,这里就不提了。

  本来,广场的兴起,首先就是强调它的生态效应,它要展示的,正是城市的生态空间与创造空间。离开了生态,一味强调大、强调豪华、强调气派,就离开了它的本意,有的地方,甚至自诩比天安门广场还大,好在当今并非封建专制时代,不然麻烦就大了。

  我们说生态空间,首先是要通过城市广场的建设,降低人口密度,尤其是缩减城市中心的人口,这并不等于重蹈西方发达城市“中心空壳化”的故辙——那是放弃对城市中心区的法治,使之成为犯罪的孽生地。换句话说,是要提高城市人口的生活质量,这包括周遭环境、人际关系,以达到一种和谐。

  所以,归根到底,一定要创造一个回归自然的环境,做到“天人合一”,这就如前文所说的。广场,当是乐感文化的体现,而不是什么政绩、阔气什么的展示,一旦成为后者,广场本身就被扭曲了,广场的效应也就成为了另外一种东西,与自然、也与人分离了,其实,人际关系,生活质量,也同样是生态的效应,这里不仅是第一自然的生态,也包含有第二自然的生态——所谓“参天地,赞化育”是也。

  作者系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