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伪教育储蓄”5年无人过问?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7日13:14 兰州晨报

  各大银行面对市民指责保持沉默监管部门面对记者采访拒绝表态

  曾经被居民和银行看成是“香饽饽”的教育储蓄,已经变成了“烫手山芋”。兰州市很多的商业银行营业网点都排满了办理转存或取款的长队。面对市民的质问,银行大多保持缄默。就连作为银行监管部门的中国银监会甘肃监管局,也拒绝了记者的采访……市民:银行做法不负责任本报11月10日《“伪教育储蓄”销户忙》一文刊登后,引起了社会各

界的极大关注,连日来不少市民拨打本报热线,对银行的行为提出了质疑。

  市民张先生反映,两年前自己在一家银行办理了一份教育储蓄,明年到期,当时银行员工告诉他,可以用他的身份证办理,而如今随着12月1日的临近,他只能提前办理转存业务了。张先生说,银行的做法太不负责任,另外,市民今后怎能相信银行!

  11月16日,在一家银行的营业厅内,一位姓李的女士对记者说,一年前,她办理一笔定期存款时,银行员工告诉她可以办成教育储蓄,能够免除20%的利息税。

  现在随着《教育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实施办法》的即将出台,免税将成为泡影,这让她无法理解。

  记者了解到,最近几天,许多银行都迎来了大量转存教育储蓄的市民。

  银行:未做出过多反应这场风波的起因源于今年9月国家税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教育部联合制定的《教育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实施办法》。

  该《办法》要求居民在教育储蓄到期时必须提供一份一式三联“证明”,该“证明”分别由学校留存、提供给储蓄机构、报送主管税务机关,虚假教育储蓄将被严惩。

  这一《办法》定于10月1日实施,后来被推迟至12月1日。

  也就是说,从下个月开始,“伪教育储蓄”将很难得到免税。

  针对市民的一片指责声,兰州市各商业银行并未做出过多的反应。除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外,其它银行甚至至今未在营业网点外贴出即将实施《教育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实施办法》的通知。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银行人士告诉记者,许多商业银行都有一定的揽储任务,为了完成任务,银行员工以教育储蓄的名义进行揽储的现象十分普遍。他说,其实银行员工很清楚其中存在的问题,但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由于从未有人过问此事,因此也就一直在办理。

  甘肃监管局:拒绝记者采访事实上,早在2000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实施《教育储蓄管理办法》时,教育储蓄的储户范畴就被做了明确限定:储户为在校小学四年级(含四年级)以上学生,教育储蓄采用实名制。

  那么,从2000年开始,在5年多的时间里,商业银行的监管部门究竟有没有发觉银行在办理教育储蓄时普遍存在的违规问题呢?

  11月16日,记者走访了中国银监会甘肃监管局。

  令人费解的是,作为甘肃省商业银行的监管部门,记者前往采访时却吃了闭门羹。监管部门近几年的监管情况因此无法获知。

  随后,记者又前往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该行一位负责人表示,人行是政策的制定者,可以提供政策方面的解释,但对于教育储蓄的违规问题,只有从甘肃监管局那里才能了解到。

  律师:最大受害者是国家对于沸沸扬扬的“伪教育储蓄”问题。何睿律师事务所的何玮律师认为,假如在双方都知晓的情况下,储户在银行办理了“伪教育储蓄”,那么这将是一种双方违约行为,应由双方共同承担责任。

  她指出,若储户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违规办理了教育储蓄,银行应承担违约责任。她同时表示,一般情况下,这种案件的取证都是非常困难的,储户很难拿到有力的证据来证明自己没有违约。

  据了解,1999年国家恢复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征收利息税以来,对教育储蓄的免税管理一直是利息税征管的薄弱环节,对国家金融和税收秩序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这也就是国家出台《教育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实施办法》的初衷。

  何律师认为,“伪教育储蓄”的最大受害者是国家。

  文/图本报记者刘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